桔褐天牛

桔褐天牛

桔褐天牛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鞘翅目,天牛科的一種昆蟲,黑或黑褐色,有光澤,被灰或灰黃色短毛,足發達。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鞘翅目天牛科昆蟲。長26-51mm,寬10-14mm。額前方中央有2條弧形深溝,複眼之間有1條深縱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桔褐天牛
  • 拉丁學名:Nadezhdiella cantori (Hope)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鞘翅目
  • :天牛科
  • 分布區域:華南、東南、西南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史及習性,

簡介

雄蟲觸角起過體長約1/2-2/3mm;雌蟲觸角較體長略短;第1節粗大,有小刺。前胸背板寬大於長,密生不規則的瘤狀皺摺;側緣中部有尖銳刺突。鞘翅兩側平行,末端較狹,翅面有細密刻點。老熟幼蟲體長可達80mm,前胸寬可達17mm,長圓筒形,乳白色。前胸背板近前緣有4個黃褐色橫斑排成一列;後半部多細小縱皺紋。足發達。幼蟲為害柑桔、檸檬、柚子、鳳梨、葡萄、花椒等,蛀食樹幹和主枝。在中國分布於河南、陝西及南方。

形態特徵

成蟲長26-51mm,寬10-14mm。黑或黑褐色,有光澤,被灰或灰黃色短毛。額前方中央有2條弧形深溝,複眼之間有1條深縱溝.雄蟲觸角起過體長約12-23mm;雌EE蟲觸角較體長略短;第1節粗大,有小刺,前胸背板寬大於長,密生不規則的瘤狀皺摺;側緣中部有尖銳刺突.鞘翅兩側平行,末端較狹,翅面有細密刻點.老熟幼蟲體長可達80mm,前胸寬可達17mm;長圓筒形,乳白色.前胸背板近前緣有4個黃褐色橫斑排成一列;後半部多細小縱皺紋,足發達。

生活史及習性

桔褐天牛在國內桔區兩年完成一個世代(湖北3年一代),7月上旬以前孵化出的幼蟲,於次年8月上旬至10月上甸化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羽化為成蟲在蛹室中越冬,第3年4月下旬成蟲外出活動,8月以後孵化的幼蟲,則需經歷兩個冬季,到第3年5-6月化蛹,8月以後成蟲オ外出活動。越冬蟲態有成蟲、2年生幼蟲和當年生幼蟲。
四川枯區果農根據當年8-10月和次年5-6月鉤捕到桔褐天牛的蛹,以及觀察到大多數成蟲在大番前活動,少數成蟲在白露節仍有活動的事實,總結為“夏蟲多,早出早產秋蟲多,晚出晚產卵。”又據江西觀察,越冬成蟲從4月中旬至6月上旬鑽出活動,4月底至5月初鑽出最多,5月上旬開始產卵。產卵期可延續至9月下旬。在整個產卵期間,有兩個比較集中的階段,即自5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第一階段,所產卵數約占全期產卵數的70-80%;從8月初至9月下句為第二階段,約占全期產卵數的20-30%。越冬成蟲自羽化孔鑽出後,一般自天均潛伏於樹洞內,經過相當長的時間(1-3個月)始行外出。時間之長短視外界氣溫而異。
成蟲出潤時刻自日落後,即可見少數出洞,晚上8-9時出洞最盛,特別是下雨前天氣悶熱的夜晚,出洞最多。成蟲活躍於樹幹間,交尾、產卵。至深夜11時,氣溫漸降,成蟲又陸續潛入洞內。月夜對其活動無甚影響,黃昏細雨,仍見出洞,但數量減少,間歌大雨,晴後即見出洞;大雨連續不斷,則未見外出活動。
成蟲多產卵於樹於傷口或洞口邊緣,表皮凹陷處。每處產卵1粒,個別2粒。卵附著部位的高度,從主幹距地面30cm開始,到側枝280cm高均有分布,以近主幹分又處密度最大。卵密度最大的分布範圍,隨樹齡不同而有差別。老年樹由於樹幹皮層逐漸粗糙,側校分叉處凹陷逐漸形成,加之木質部的化學成分和纖維素可能有利於該蟲幼蟲的生活和發育,因而在老年樹發生特別多。產卵部位比較分散。每雌產卵數由數粒至數十粒,甚至百餘粒不等。每雌產卵期可延續3個月左右。成蟲在蛹室中約經6-7個月,鑽出蛹室後壽命約3-4個月。卵期5月間為5-15日;6月間為7-10日。
幼蟲在樹皮下蛙食時間因季節和樹皮老嫩而不同在大暑前孵出以及取食嫩樹皮的幼蟲,停留在樹皮下約20天;在白露孵出或取食粗老樹皮的幼蟲,在皮下停留一般為7-15天。初孵幼蟲所在部位的樹皮表面呈現流膠。幼蟲體長達10-15mm時,開始蛀入木質部。通常先橫向蛙行,然後轉而向上蛙食。少數幼蟲向上蛙食時,如遇堅硬木質或有隧道的障礙即改變前進方向,因而造成若干岔道。老齡幼蟲蛙道上有3-5個氣孔與外界相通。老齡幼蟲在蛀道內選擇適當地點,吐出一種白堊質物,封閉兩端,再以排泄物填充其內,築成長橢圓形的面室,即潛伏其中化蛹。夏卵舞出的幼蟲期為15-17個月,由秋蟲孵出的為20個月左右。蛹期約1個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