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輪紋病的葉片上病斑淺褐色,形狀大小各異,圓形至不規則形,具2—3圈輪紋,上密生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假囊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桔梗輪紋病
- 主要危害作物:桔梗
- 主要為害部位:葉
分布與危害,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危害桔梗。
病原
Leptosphaerulina platycodonis J.F.Lue et P.K.Chi 桔梗小光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假囊殼近球形,葉面生,散生,褐色至暗褐色,初埋生,後突破表皮外露,直徑107—138μm,殼壁較厚,有8—9μm;子囊袋狀,雙層壁,含8個子囊孢子,38— 50×18—30(μm);子囊孢子排列不規則,初無色,後褐色,橢圓形,3個橫隔膜,1—2個縱隔膜,隔膜處明顯縊縮,外圍有一薄層膠鞘,大小 25-27×9-12(μm)。無假側絲。此外Phyl10stictaPlatycodonis J.F.Lue et P.K.Chi 也是該病病原,常與Leptosphaerulina platycodonis引起輪紋褐斑病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或假囊殼在病葉的病斑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生長期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
(2)加強管理,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減少菌源。
(3)發病初期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2)加強管理,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減少菌源。
(3)發病初期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