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縣土壤志》是桓台縣第二次土壤普查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桓台縣土壤志》
- 作者:桓台縣第二次土壤普查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開展土壤普查,摸清土壤底細是搞好科學種田,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也是普及土壤科技知識,發展土壤科學,培養土肥人材的有力措施。桓台縣第二次土壤普查是遵照國務院(1979)111號檔案精神和《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暫行技術規程》、《山東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工作分類暫行方案》、《山東省土壤普查技術經驗交流會議技術紀要》要求進行的。從1982年8月下旬開始到1983年8月完成,歷時一年。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自然成土因素概述
第一節 氣候
一、全年氣候特點與四季的劃分
二、氣象要素
三、災害性天氣
四、氣候與土壤
第二節 地形地貌
第三節 母岩和成土母質
第四節 地面水和地下水
一、河流水文特徵
二、潛水埋深及礦化度
三、水文地質條件對土壤的影響
第五節 植被
一、栽培植物植被
二、自然植被
三、植被對土壤的影響
第二章 農業生產活動對土壤的影響
第一節 農業經濟概況
第二節 土地利用狀況
一、土地利用的沿革及現狀
二、土地利用分類及分布
第三節 農、林、水措施對土壤的影響
一、輪作制度
二、土壤肥力與農作物產量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
四、平整土地
五、植樹造林
第三章 土壤類型及分布規律
第一節 土壤分類系統及分級命名
一、土壤分類原則和依據
二、土壤分類系統
第二節 土壤形成與演變概述
一、褐土的形成與演變
二、砂姜黑土的形成與演變
三、潮土的形成與演變
第三節 土壤分布規律
一、土壤分布概況
二、土壤微域分布狀況
第四章 土壤類型評述
第一節 褐土土類
一、褐土
二、潮褐土
第二節 砂姜黑土土類
第三節 潮土土類
一、潮土
二、鹽化潮土
三、濕潮土
第五章 土壤理化性狀和土地評級
第一節 土壤物理性狀
一、土壤質地
二、土體構型
三、土壤容重
四、土壤孔隙及三相比例
五、土壤田間持水量
第二節 土壤的化學性狀
一、土壤養分
二、土壤代換量
三、土壤酸鹼性
第三節 土壤理化性狀評價
一、總的概念
二、主要理化性狀分析
第四節 高產土壤的形成和條件
一、產量與土壤養分的關係
二、不同產量水平的土壤物理性狀
三、高產穩產田的土壤條件
四、我縣高產土壤的形成
第五節 土壤障礙因素分析及低產土壤的成因
一、淺硬
二、貧瘠
三、粘層
第六節 土地評級
一、土地評級的依據和原則
二、土地評級
第六章 土壤改良與培肥
第一節 土壤改良培肥措施
一、深耕深翻,改善土壤物理性狀
二、多種渠道,增加土壤有機質
三、興修水利,合理灌溉
四、科學施用化肥
五、因地種植,用養結合
六、進一步完善大地園林化、條田化和渠網化
第二節 土壤改良利用分區
一、分區原則
二、各區狀況、發展方向及改良途徑
第三節 土壤普查成果套用簡要規劃
一、套用普查成果,為當前農業生產服務
二、開展土壤肥料科學實驗
三、建立合理的土壤管理制度
四、套用普查成果,搞好農業區劃
附錄:
一、土壤化驗分析方法
二、土壤普查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