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贊扎布

桑贊扎布,僧名讚揚舍靈,字占巴桑布,俗名溫丐池,蒙古族,1868年10月(農曆八月)出生,法庫縣四家子蒙古族鄉王爺陵村人。其父溫有亮為管理達爾罕王陵寢的“衙木達(相當於佐領官銜)”,配有頂戴花翎。其母包氏,為農家婦女。溫丐池兄妹七人,兄三、姊二、弟一。丐池白幼聰慧好學,看到人們燒香拜佛、喇嘛念經,均喜歡效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贊扎布
  • 別名:僧名讚揚舍靈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日期:1868年10月
人物介紹,人物成就,

人物介紹

桑贊扎布,字占巴桑布,俗名溫丐池,1868年10月(農曆八月)出生,法庫縣四家子蒙古族鄉王爺陵村人。其父溫有亮為管理達爾罕王陵寢的“衙木達(相當於佐領官銜)”,配有頂戴花翎。其母包氏,為農家婦女。溫丐池兄妹七人,兄三、姊二、弟一。丐池白幼聰慧好學,看到人們燒香拜佛、喇嘛念經,均喜歡效仿。是位懂禮節的兒童。

人物成就

1872年冬,溫家來了兩名陌生。喇嘛一進屋就向溫丐池磕頭,溫家人都不解其意。喇嘛參拜完溫丐池後說明:這孩子是阿古廟(設於今彰武縣境內)活佛桑贊扎布的轉世“靈童”。溫家人既感到驚奇,又感到愁苦,但也別無辦法地接受了阿古廟喇嘛的選擇。從此,溫丐池改名為讚揚舍靈(僧名)。
1875年秋,阿古廟主持喇嘛在一個選定的吉日,帶領一班人及車轎儀仗來到王爺陵村,接時年八歲的讚揚舍靈回廟。讚揚舍靈進廟後,首先落髮受戒穿僧衣,擇吉日舉行了坐床大典,讚揚舍靈成為正式的轉世“活佛”桑贊扎布。此時,由於阿古廟的條件有限,主持喇嘛便將桑贊扎布送到唐僧廟(位於今康平縣張強鎮唐僧廟村)學經,拜金喇嘛為師。經過金喇嘛十個春秋的培養傳授,使桑贊扎布對佛經的學習研究有了基礎。於是,金喇嘛決定派桑贊扎布去西藏深造。
1885年農曆3月,阿古廟出路費,並派兩名年輕體壯的學徒喇嘛陪同桑贊扎布進藏。桑贊扎布起程後,先到北京雍和宮,又過西安,輾轉甘肅、青海、四川等省,到達西藏。當時西藏拉薩有英國、沙皇俄國派遣的間諜,正在搞挑撥分裂活動,局勢動盪不安,桑贊扎布一行只好奔向後藏的政教中心日喀則。最後在日喀則南約三百里的薩迦寺落腳學經。薩迦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祖寺,六朝時為西藏的政治中心,是珍藏佛經最豐富的寺廟之一。桑贊扎布到薩迦寺學經,如魚得水,又得到高僧的真傳,受益匪淺。在西藏,經過十年的艱苦歲月,桑贊扎布對佛經的學習、研究,達到了較高水平。經考試,桑贊扎布取得了“拉然巴格西(第一名)”,獲得佛學研究的最高學銜,俗人稱其中了“狀元”,稱其為“狀元喇嘛”。桑贊扎布受到了第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吉尼瑪的接見,並被派到西藏各地寺廟巡視和交流佛學,先後到夏魯寺、扎什倫布寺、白居寺、大昭寺、小昭寺等寺廟參拜。
1895年春,桑贊扎布由西藏起程回東北。1896年1月,回到阿古廟。同年初夏,桑贊扎布接見朱姓石匠時,得知這位石匠會雕刻佛像,於是請朱石匠帶領工匠在阿古廟山雕刻佛像、開鑿石窟。經過十幾年的施工,雕成200尊佛像(至今尚有198尊完好保存);完成一處石窟,在石窟門額上刻有“觀音洞”三字。
1906年6月(孟夏),桑贊扎布應佛教寺廟的邀請,外出遊學講經,先後到過承德的普陀寺、宗乘寺、普寧寺、殊象寺,大同的華嚴寺、雲崗石窟,應縣的佛宮寺,五台山的南禪寺、佛光寺、殊象寺、顯通寺、延慶寺、廣濟寺等,最後用講學和化緣所得的錢在五台山修了一座寺廟。1909年,桑贊扎布回到阿古廟。1912年7月,桑贊扎布應日本佛教學會的邀請,出訪日本,得到日本佛教人士和日本皇室公爵的熱情接待,到過大坂、京都、奈良等地訪問講學,歷時三年。後來,桑贊扎布因抵制東蒙與日本簽約,遭到日本當局的迫害,受到冷落,以至食宿無著,但其不畏強暴,保持了民族氣節。最後在中國留日學生的幫助下,得以回國。晚年回到王爺陵村。
1942年12月12日(農曆11月5日),桑贊扎布圓寂,終年74歲。據傳,桑贊扎布臨終時,端坐而逝,頭帶五佛冠,身披袈裟,足蹬僧鞋,頸上戴佛珠,懷抱銅質佛塔,裝坐棺,葬於康平縣蓮花崗村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