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宗論:西元八世紀末,印度系佛教徒與中國系佛教徒在西藏桑耶寺所進行的教義論爭。又稱‘拉薩論爭’。據推測,時間約在西元792~794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耶宗論
- 時間:約在西元792~794年間
- 又稱:拉薩論爭
- 參考資料:戴密微著·耿升譯《吐蕃僧諍記》
由於藏王赤松德贊的篤信與支持,佛教在761年正式傳入西藏。隨後,779年,印度學僧寂護(S/antaraks!ita)在西藏成立第一個僧團組織,並逐漸擴大勢力。同時,中國漢地佛教也在中國禪師摩訶衍(Maha^-ya^na,又譯大乘和尚)的弘揚下,急速擴展。結果,導致兩系統佛教徒的對立,論爭甚至愈演愈烈。為此,赤松德贊乃招請寂護的弟子蓮華戒(Kama-lashi^la)與摩訶衍在桑耶寺進行教義論辯。並依印度習俗,在辯論者中間放置花環,規定最後由失敗者為對方獻上花環,然後離開西藏。
摩訶衍主要依據如來藏思想,提出‘若達到無思考、無分別的境界,即可顯現佛性、頓悟成佛’的觀點,即所謂‘不思不觀’的頓悟說;蓮華戒則立足於中觀思想,以‘若無“一切法無自性”的分別,則無法達到無分別智’的漸悟說,加以駁斥。二人採取各種方式,相互責難。結果,根據藏文資料《布頓佛教史》的記載,摩訶衍論敗,被逐出西藏。(中國方面的資料《頓悟大乘正理決》則記載大乘和尚論勝。)其後,印度佛教成為西藏佛教的正統;赤松德贊並下令禁止漢地佛教經典的流通,也不許藏人學習禪宗教法。
[參考資料] 戴密微著·耿升譯《吐蕃僧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