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灰霉病

桑灰霉病

桑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屬半知菌亞門(Douteromycotina)、絲孢綱(Hy-phomycetes)、絲孢目(Hyphomycetales)、葡萄孢屬(Botrytis)的真菌。主要分布於四川、浙江等蠶區,以四川蠶區發病較重。該病主要在春季發生,為害桑樹的新梢、葉片、雄花和桑椹,對桑葉產質量的影響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灰霉病
  • 外文名: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 桑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形態特徵,傳播途徑,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桑灰霉病
病原中文名: 灰葡萄孢
病原拉丁學名: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病原分類地位: 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桑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雄花、桑椹

為害症狀

葉片染病新梢生長至3~27cm時葉片開始發病,病斑先從中下部葉片的尖端或葉緣開始,後逐漸向葉內主脈擴展,病部由深褐色變成黃褐色,葉緣多向葉面或葉背捲起。雄花染病後乾枯。桑椹受害則腐爛。濕度大時,病部表面出現灰色至灰白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形態特徵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稱灰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叢生,大小1334~1814×14~20(μm),頂部具分枝1~2個,分枝頂端著生的分生孢子似葡萄穗狀。分生孢子圓形或近圓形,單胞,大小8.3~14×8~12(μm)。有性態為Botryotinia fuckliana (de Bary)Whetzel稱富克爾核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除侵染桑樹外,還可侵染瓜類、茄果類、豆類、向日葵等多種作物。病菌發育適溫10~23℃,最高30~32℃,最低4℃,適濕為持續90%以上的高濕條件。

傳播途徑

北方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傳播;南方病菌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由於田間寄主終年存在,侵染周而復始不斷發生,無明顯越冬或越夏期。該病屬低溫域病害,分生孢子耐乾能力強,在低溫高濕條件下易流行,溫暖高濕條件下,病情擴展也較快。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2)加強桑園管理,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低溫不僅削弱了桑樹生活力,而且低溫持續時間長,抵抗力下降,遇有高濕很易感染灰霉病,因此要提溫降濕,是防治該病根本措施。(3)秋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4)合理澆水和施肥,雨後及時排水防止發病條件出現。(5)必要時可噴藥保護,具體方法參見向日葵灰霉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