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思韋特氣候分類

桑思韋特氣候分類是指桑思韋特(Thornthwaite)在1931年,用月降水量(r)、蒸發量及溫度(T)作為標準,提出一個指數(或降水蒸發比)作為氣候分類的標準。有新舊分類法之分。舊分類法是根據植物與土壤的分布以確定氣候界線,新分類法則完全是憑氣候記錄以確定氣候界線的實驗公式。

中文名稱桑思韋特氣候分類
英文名稱Thornthwaite climate classification
定  義由美國氣候學家桑思韋特(C. W. Thornthwaite)1948年創立的以反映熱量高低和水分多寡的潛在蒸散量為主要指標所進行的氣候分類。
套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全球生態學(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思韋特氣候分類
  • 外文名: Sunsworth Climate Classification 
詳細內容,舊分類法,新分類法,評價,

詳細內容

舊分類法

桑思韋特氣候分類是指桑思韋特(Thornthwaite)在1931年,用月降水量(
)、蒸發量及溫度(T)作為標準,提出一個指數(或降水蒸發比)作為氣候分類的標準。
由於全球大部分地區還缺乏蒸發記錄,他借美國西部21個測候站的月觀測記錄,求得降水(
)溫度(T)及蒸發的月實驗式:
此處與單位用吋,T用華氏。因此,指數就可以用月降水和溫度記錄計算,又以比的10倍來表示指數,於是他根據I值,實際的野外觀察,植物圖與其他參考文獻確定下列5個濕度區(表1)。
溫度區
指數
溫度區
指數
A(熱帶)
128以上
D(副極地)
16~31
B(暖溫)
64~127
E(苔原)
1~15
C(寒溫)
32~63
F(凍原)
0
表1 指數區分的濕度區
濕度區
特性植物
指數
A潮濕
雨林
128以上
B濕潤
森林
64~127
C半濕潤
草地
32~63
D半乾燥
草地
16~31
E乾燥
沙漠
小於16
因為溫度與降水具有年變化,所以桑思韋特又設計了
指數(溫度效力指數)。他設
指數在苔原極界為零,在熱帶地區溫度對植物生長最適宜,所以特定熱帶氣候的
指數和A濕度區的指數相等為128,於是,借實驗方法求得月溫效係數比的方程式為:
比=
此處T為月溫(°F),如溫度低於32°F,就以32°F代之。於是
指數=
根據上述可知:如
指數為零,就代表苔原的極界,
指數為128,就是熱帶雨林和熱帶疏林草原的極界,他根據指數區分下列6種溫度區(表2).
表2
指數區分溫度區
氣候型
溫效指數
(厘米)
濕氣指數
氣候型
溫效指數(厘米)
濕氣指數
A熱帶氣候
114.0以上
100以上
C2 寒冷氣候
42.7以上
0~20
B4 暖溫氣候
90.7以上
80~100
C1 寒冷氣候
28.5以上
-20~0
B3 暖溫氣候
85.5以上
80~100
D 苔原氣候
14.2以上
-40~-20
B2 暖溫氣候
71.2以上
40~60
E凍原氣候
14.2以下
-60~-40
B1 暖溫氣候
57.0以上
20~40



新分類法

桑思韋特又曾於1948年提出可能蒸散是重要的氣候因素。他認為可能蒸散本身就是溫效指數(相當於
指數),溫效指數再配以濕氣指數(相當於指數)就可以區分氣候(表3)。
表3 各類氣候型的溫效指數和濕氣指數界限
溫度區
指數
溫度區
指數
A(熱帶)
128以上
D(副極地)
16~31
B(暖溫)
64~127
E(苔原)
1~15
C(寒溫)
32~63
64~127
0

評價

桑思韋特新舊分類法主要差別是:舊分類法是根據植物與土壤的分布以確定氣候界線,新分類法則完全是憑氣候記錄以確定氣候界線的實驗公式。從理論觀點而論,桑思韋特的新氣候分類方法較為進步,但因為一些假定的物理基礎較為薄弱,符號更複雜,所以套用價值較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