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家大廳

桑家大廳位於匡堰鎮樟樹村,背依廟後山,東距沙灘江約400米,南至上林湖越窯遺址約2公里,古代屬上林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家大廳
  • 地點:匡堰鎮樟樹村
  • 方向:坐北朝南
  • 建築類型: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築
歷史背景,建築情況,建築風格,

歷史背景

從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謝景初首築大古塘起,這一帶已由灘涂變成沃壤。南宋慶元六年岑氏先祖六二公從慈谿車廄(今屬餘姚)攜其子孫到此卜宅定居,世代相延遂成望族。樟樹村因村中原有一棵數人合抱大樟樹而聞名鄉邑,以巨樟命名的還有樟樹廟、樟樹涼亭,至今耄耋鹹集,古風猶存。
岑氏家族重農桑、讀經詩、做學問,歷代以來人才輩出。有南宋太學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岑全,族人敬稱“秘書公”,子岑珍仙居教諭;元延祐進士岑良卿,任紹興路同知,累官至奎章閣學士,尤令鄉人稱道;曾為州郡守葉恆創築大塘石堤作出卓著貢獻的栲栳山人岑安卿,學識淵博,被諸儒私謚貞元先生;還有修會稽、餘姚二志的岑原道,著《錦囊清事集》的明洪武翰林院典籍岑宗鶚,著《雪崖集十八卷》的岑琬,著《延祿齋詩集十二集》的岑振祖等等,他們都為家鄉謳歌著書,載列志籍。
樟樹村既是岑家聚居之地,緣何建有桑家大廳?經調查得知:桑家大廳是明朝岑氏先祖商友公故宅,古人避諱商友公名字無考,不知後人出於尊稱還是簡稱,沿襲成商公大廳,“公”、“家”二字土音相似,故訛化為“商家大廳”,又因1983年文物普查時將“商”誤寫為“桑”,致使原本的商友公大廳成了今日的桑家大廳。

建築情況

桑家大廳坐北朝南,外觀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築,建築軸線上原有台門三間,額匾“司馬第”,前廳後堂各五間,前廳左右置廂房,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如今僅存主建築大廳五開間,其中明間、次間梁架為抬梁式,梢間為穿斗式。明間面寬4.5米,次間寬3.4米,梢間4米,進深11.55米,前有檐廊,地面鋪青石板。該大廳保存完整,造型簡潔古樸,外觀端莊和諧。相傳明嘉靖年間,岑氏商友公曾在這個大廳內教上林湖莫家太常兒子讀書。此雖是一則不見史載的民間傳辭,但從側面透露出“明嘉靖年間大廳已經存在”的重要信息。

建築風格

桑家大廳採用典型的明代早期建築風格。梁架結構抬梁大於立柱,斷面呈橢圓形;童柱矮而粗壯,呈鷹嘴;脊檁連矮柱部位採用十字斗拱;立柱略見收分;柱礎分三式:明間、次間鼓形柱礎,梢間笠帽式柱礎,前廊覆盤上加鼓形柱礎,具有典型的明代早期建築風格。桑家大廳是慈谿市境內現存最古老、最宏敞的木結構建築,對江南一帶古代建築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86年8月慈谿縣人民政府將桑家大廳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