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園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朱吳鎮下轄村)

桑園村,屬於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朱吳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桑園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
  • 地理位置: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朱吳鎮
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清初,另一說為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王姓先祖王東河來此建村定居。因建村在桑樹成林的桑園前,故命名桑園村。 桑園村位於朱吳鎮北部,地處東經121°05′,北緯36°56′。東與北洛村為鄰,西與崖南頭村相交,南與煙鳳公路相連,隸屬朱吳鎮。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0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184戶,559人。有王、姜2姓,均為漢族,其中98%以上是王姓。

大事記

1941年2月日軍掃蕩本村,燒毀小米2.5萬公斤,抓去農民1人,打死1人,搶走牲畜4頭。 1942年春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45年合作社(村社)成立。 1964年投資20萬元,修建北溝水庫,庫容10萬立方米。 1982年投資1.5萬元,建吃水井1個。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5年村投資25萬元,建村東大橋。 2000年投資2萬元,建南河橋2座。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總產12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40公斤,總產28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24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提高到609公斤,總產達到34萬公斤。 1985年以來,村支部發動民眾栽植蘋果、山楂20公頃。2000年,果品總收入50萬元。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達到410萬元,其中農業311萬元,畜牧養殖業95萬元,其它4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僅有油坊、紅爐,收入僅供自給。1970年,建起磨坊、油坊、建築隊,從業人員40人,收入1萬元。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0人,收入8萬元,其中工業6萬元,建築業2萬元。 第三產業1960年,辦起供銷社代銷店。改革開放後,先後辦起汽車運輸及2個商店。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人,收入3萬元,其中運輸業1萬元,商飲業2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桑園國小。1978年,建新教室18間,時有學生120人,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8人。 村黨支部重視幼兒教育。1978年,成立幼稚園,幼兒玩具齊全。1990年,新建一所合格的幼稚園,內有滑梯等各種玩具。 1960年,村成立業餘宣傳隊。1983年,投資7000元,購置電影放映機1台,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60公斤左右,有許多人外出討荒要飯。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20公斤,全村總收入15萬元,人均純收入91元,溫飽問題基本解決。2002年,人均存款餘額20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65輛,機車24輛,電話65部,彩電150台,電冰櫃20台,洗衣機3台,手機16部。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房屋破爛不堪。建國後,村民先後建起新瓦房130棟。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前的13平方米,擴大到28平方米。 1999年,整修東至北洛村、西至崖南頭村公路,改變了不通汽車的狀況。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4年前,桑園村、崖南頭村為一個黨支部,黨員有王兆國、於後英、紀月花、王文德、王兆民等人,於後英任本村的黨小組長。1944年2月,本村單獨建立黨支部,帶領民眾鬥地主、反惡霸。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8名。2002年,全村2個黨小組,有黨員38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王文德、姜仁春、王兆海、王兆成、王廷信、王龍升、王龍湖、王振安、王成濤、王文波、王成傑。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王龍順、姜成太、王兆民、王兆鳳、王延修、王兆海、王兆遠、王永崗、王龍升、王文香、薑桂廷、王振安、王龍肖、王成濤、王文波、王成傑、王文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