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埜書屋(桐野書屋)

桐埜書屋

桐野書屋一般指本詞條

桐埜書屋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騎龍村,始建於清康熙初年,貴州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桐埜書屋
  • 地理位置: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騎龍村 
  • 所處時代:清朝 
  • 占地面積:300 m 
  • 保護級別:貴州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介紹,保護措施,人物生平,

歷史沿革

始建於清康熙初年。後毀。
1992年貴陽市及花溪區投資重建。

建築介紹

位於花溪區黔陶鄉騎龍村的桐埜書屋,是周起渭在家時的讀書之處。書屋始建於清康熙初年,原為穿斗式懸山頂建築,坐南朝北,面闊三間,後來被毀。1992年貴陽市及花溪區投資重建,重建後的書屋坐東朝西,為穿斗式懸山頂二重檐磚木結構,占地300平方米,由影壁、正房、右廂房、草亭、荷花池及慧泉組成。進入桐埜書屋,正房大廳懸掛周漁璜及其夫人畫像,身著官服正襟端坐,不失儒者風範。各間廂房及樓上,陳列了周漁璜詩集、使用過的器物、讀過的書籍、仰賢的文人墨客的書畫作品,十分豐富。書屋外有石鋪庭院、石桌石凳、影壁朝門、草亭荷池,坡下即是傳說中的慧泉,環境十分清幽。

保護措施

1987年5月17日,貴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5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生平

周起渭(1665年—1714年),字漁璜,號桐埜,又號載公,康熙四年(1665年)誕生於貴築奇隆,即今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騎龍村。據說他孩提時代記性不好,學習成績欠佳,塾師盛怒之下,以戒尺擊其掌,他竟跳下龍潭,狂飲從石譜寺岩隙中流出的山泉水,之後,驟然聰慧起來。十三四歲即能撰寫萬人傳誦的花燈詩,17歲考取貴州鄉試副榜第三名,不久即中“鄉解”。三十三年(1694年)中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擔任位居編修之下的檢討官。後歷任浙江鄉試正考官、詹事府詹事和直隸(今河北)學政等要職。曾被欽定參加《康熙字典》編纂工作,著有《桐埜詩集》傳世。周漁璜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在清國中國詩壇有很高的地位。在京城二十多年,初以一首《萬佛寺大鐘歌》,瑰麗特出,名震京華。周漁璜的《桐埜詩集》,清代就有四種刻本流傳:初名《回青山房》,又名《稼雨軒》,又名《燕山塵土》,後定名為《桐埜詩集》,其弟周起濂刻於北京,稱北本;周漁璜的朋友同榜進士汪千波再刻於江蘇吳縣(蘇州),稱為南本;三刻於貴陽,為貴築人謝廷薰刻,稱為謝本;四刻於獨山莫友芝,為鹹豐二年(1852年)印於貴陽。今之常見《桐埜詩集》,即莫友芝的鹹豐本,分為四卷,第一卷六十八首,第二卷七十七首,第三卷八十九首,第四卷一百一十八首,總計三百五十二首詩。記錄了周漁璜在翰林院供職期間的見聞和感想,是詩中精品。人稱“西南巨儒”之一的鄭珍,十分欽佩他的超群才華,在其所撰《周漁璜像贊》中頌道:“詩當康熙,如日正中。起問漢大,唯漁璜公。桐埜一篇,眉山放翁。經緯宮商,繼盛長通。”
周起渭還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據載,周起渭在京擔任詹事府詹事期間,捐資倡建橋樑,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建橋事,終於在他去世4年後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落成。該橋雅稱“宮詹橋”,俗稱“高車橋”,又稱“蒙貢大橋”,位於青岩鎮思潛村蒙貢寨,橫跨漣江上游“玉帶河”。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面以巨型石板鋪墁,橋東立有建橋碑記兩通,其中一通鐫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碑陽豎向楷書雙勾陰刻“宮詹橋”三大字。貴州武狀元曹維城為宮詹橋撰寫建橋碑記,使橋平添幾分文物價值。宮詹橋於嘉慶十四年(1890年)維修過,至今留有《重葺宮詹橋碑記》可考。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起渭病逝後歸葬於黔陶鄉騎龍村南1公里松坡。土封石圍,高2.5米,直徑4.50米,坐東向西,墓碑一通,圓首,高2.5米,寬0.75米。額題 “佑啟後人”4字,碑文楷書陰刻“皇清誥授通儀大夫,日講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並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一級周公起謂之墓”。該墓1985年11月2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