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生物學特徵
槜李屬薔薇科李屬,是中國李的古老良種,但不耐澇,花期易遭受晚霜危害。果實扁圓形,單果重65.0—125.0克,果粉中等,果皮紫紅色,韌性強。黏核,單核重1.22克,果肉橙黃色,肉質硬,完熟時緻密,漿液極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0%—21.00%,常溫下可存放1周左右。樹姿較開張,可以自花結實,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嫁接苗栽後第3年開始結果,單株產量15—35千克,露地栽培每畝產量應控制在1250千克之內,才能確保果實品質,經濟壽命35年左右。在浙江省嘉興市,3月下旬至4月初開花,6月中旬至8月中旬果實成熟。
品質特性
桐鄉槜李果形扁圓,成熟後果面為紫紅色,密綴果點,外披果粉,果頂部常有一條指甲刻狀裂痕;桐鄉槜李果肉呈蜜黃色,汁液豐富,味甘甜,成熟後將果放在手心輕輕揉搓,果肉即可化漿,可以剝一小口吸食或用吸管吸食汁液,豐味濃蜜,有酒香味,品質佳。
等級分類
桐鄉槜李外觀要求果形端正、無病斑、無日灼、無機械傷、果面紫紅色、果面光潔、布滿果點、外披白粉;口感要求甜酸適口,香味濃郁,柔軟多汁,纖維少,無硬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按果實單果重量分為四個等級,特級大於50克,一級果40克至50克,二級果為35克至40克,35克以下為等外果。
產地環境
氣候情況
浙江省桐鄉市槜李產地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平均無霜期為243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233.9毫米,年平均日照1842.3小時。
土壤地貌
桐鄉市地勢平坦,無一山丘,大致東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傾斜,全市平均高程為5.3米,京杭大運河從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市,境內大部河道均與運河直接相交,縱橫交叉呈格子狀,並脈絡相通。土壤母質為長江下游沖積物,土壤類型屬水稻土和潮土兩類,酸鹼適宜,pH值為5.6—6.7,保肥性好,土地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為7.7—46.6克/千克,平均含量為28.51克/千克,全氮含量0.34—2.8克/千克,平均含量1.48克/千克,速效磷含量為2.6—56.35毫克/千克,平均含量為17.05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含量為109.36毫克/千克,適應桐鄉槜李生長。
歷史淵源
槜李又名醉李,已有2500多年歷史,春秋時期列為吳宮貢品。
槜李果色如琥珀,果頂常有似指甲刻裂痕一條,傳稱“西施指痕”。槜李一詞始見於《
春秋》,魯定公十四年(前946年)“五月,于越敗吳於槜李”。《春秋》
杜預注曰:“吳郡嘉興縣西南有槜李城,其地產佳李,故名。”古槜李城的桃園頭即為桐鄉市桃園村一帶。
1958年,桐鄉將4株槜李苗空運至北京給朱德委員長試種。
槜李經過幾千年的歷史變遷,1998年時槜李成為瀕危物種,而且掛果率極低。嘉興市農經局對槜李發動了搶救性保護,隨後種植槜李的農戶逐漸增加,面積也日益擴大。
生產情況
2014年,桐鄉槜李種植面積達1200畝。
2017年,桐鄉槜李產量達100噸。
2018年,桐鄉槜李產量有近200噸。
產品榮譽
1952年,桐鄉槜李獲全國土特產交流會優質果品。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桐鄉槜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桐鄉槜李又名醉李,為境內傳統名果。據史料記載,原產地在浙江省桐鄉市梧桐街道桃園村一帶,相傳在“春秋”時期已有種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國李屬品種的珍稀品種。桐鄉槜李主要分布在梧桐、屠甸、龍翔等街道(鎮),主要集中在梧桐街道桃園村核心基地及其周邊各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7′40″—120°39′45″,北緯30°28′18″—30°47′48″。
質量技術要求
(1)育苗桐鄉槜李用毛桃或野生李作砧木,以優質母本樹上的結果枝作接穗,採用枝接方式,嫁接繁育槜李優質壯苗。
(2)栽培技術:
(2.1)定植:定植前要先開寬為0.5米,深為0.4米種植溝,畝施腐熟羊糞等有機肥5000千克,鈣鎂磷肥100千克,回填后土層應高出畦面25—30厘米。種植時間為12月至次年3月底,以12月栽植為好;株行距為4×4米,配以20%授粉樹;栽植前對根適當進行修剪,同時用石硫合劑進行消毒,栽種時,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嫁接口一定要高出土面,栽後及時澆定植水。
(2.2)整形修剪:根據桐鄉槜李中心乾不明顯和生長特性,一般採用自然開心形整形,離地面40—50厘米高度定乾。
幼年樹修剪(1—3年生):以培養樹冠為主,通過拉枝等方式形成三大主枝,四至五個副主枝的開心形樹形。
初果期修剪(4—5年生):繼續做好副主枝培養,並做好結果枝培養,為全面進入盛果期做準備。
盛果期修剪:對主枝、副主枝適當回縮、短截;結果枝採用長放修剪,適當疏刪,保持樹體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相對平衡。
衰老期修剪:重點對副主枝輪換回縮更新,以恢復樹勢,延長結果壽命。
(2.3)花期放蜂和人工授粉
在花期採取放蜂和人工授粉等技術提高座果率。
花期放蜂:花期在園內放蜂,每畝擺四箱為宜。
人工授粉:在盛花期上午8—10時採用點授或噴霧進行人工授粉。
(2.4)疏果:
在5月中旬根據葉果比16—20:1留果,先疏小果、畸形果、病果、傷果,再疏過密果。
(2.5)肥水管理:
施肥:每年9月至11月施基肥,畝施羊糞等腐熟有機肥2000千克,鈣鎂磷肥100千克,施入後覆土。幼年樹按“薄肥勤施、少量多次”的原則使用追肥,以氮肥為主,適當加施鉀肥。結果樹花前畝施硫酸鉀型複合肥10千克;幼果膨大期畝施用20千克硫酸鉀,果實膨大期重施有機肥,畝施腐熟的餅肥100千克和硫酸鉀20千克,以促進果實膨大、花芽形成;采後畝施10千克尿素,以恢復樹勢。
水分管理應做到早期灌水,成熟前適當控水;夏季(6月中旬開始)用銀光膜或稻草等對樹盤進行覆蓋,保持土壤濕潤。
(3)主要病蟲害防治: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貫徹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結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適當進行化學防治。
(4)鳥害防治:在6月10日左右用防鳥網對槜李園進行覆蓋保護,保證桐鄉槜李的採收成熟度,降低損耗,提高品質,同時也促進人鳥的和諧共處。
(5)採收及采後包裝:
(5.1)採收:桐鄉槜李採收成熟度必須達到八成熟以上,采果人員采果前剪平指甲,採收時,不可強行拉枝,果實宜輕采輕放,存放容器宜墊軟物,鋪一層為宜。
專用標誌使用
桐鄉市果樹科學技術協會是桐鄉槜李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的唯一持有人,凡是在桐鄉槜李地理標誌地域範圍內從事桐鄉槜李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桐鄉槜李農產品地理標誌,必須向桐鄉市果樹科學技術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桐鄉槜李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選入2020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