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
小喬木,高1.5-4米;小枝無毛,褐黑色。葉互生,於枝條頂端近對生,葉片革質,倒卵形、橢圓形或廣倒卵形,頂端圓形或微凹,基部楔形,長3-10厘米,寬2-4.5厘米,全緣,邊緣反卷,兩面密布小窩點,葉面無毛,中脈平整,側脈微隆起,背面密被微柔毛,中脈隆起,側脈微隆起,側脈7-11對;葉柄長5-10毫米。
傘形花序,生於枝條頂端,無柄,有花10餘朵;花梗長約1厘米,多少具腺點;花長約9毫米,花萼僅基部連合,長約5毫米,無毛,
萼片斜菱形,不對稱,頂端廣圓形,薄,基部厚,全緣,緊包花冠;花冠白色,鐘形,長約9毫米,管長3-4毫米,裡面被長柔毛,裂片卵形,頂端漸尖,基部略不對稱,長約5毫米,花時反折,花後全部脫落,子房為花萼緊包,露圓錐形花柱;雄蕊較花冠略短;花絲基部連合成管,與花冠管等長或略短,連合部位向花冠的一面被長柔毛,裡面無毛,分離部分無毛;花葯卵形或長卵形,與花絲幾成丁字形;雌蕊與花冠等長,子房卵形,與花柱無明顯的界線,連成一圓錐體。
蒴果圓柱形,彎曲如新月形,頂端漸尖,長約6至8厘米,直徑約5毫米;宿存萼緊包基部。花期12月至翌年1-2月,果期10-12月,有時花期4月,果期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邊潮水漲落的污泥灘上,為紅樹林組成樹種之一,有時亦成純林。喜溫暖濕潤氣候,性喜高溫,生長適溫約為20-30℃。要求土壤濕潤肥沃,有淡水調節的灘面上生長更好。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中南半島至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南部等地;在中國分布於廣西、廣東(文昌、崖縣、信縣、瓊海、萬寧、湛江、廉江、徐聞、台山、陽江、珠海、惠來、東莞、中山、海豐、陸豐和饒平等地的沿海)、福建及南海諸島。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種子的最佳採集期受氣候影響各地有差別,在中國海南主要在7-9月,內地稍晚些。成熟的桐花樹種子由黃綠色退綠變白、果實明顯較原來膨大。此時將成熟的桐花樹果採回置籮筐中,用自來水或低鹽度的海水浸泡1-2天后置於陰涼處,保濕催芽1周方可播種。催芽期間要保持種子的濕潤。蠟燭果的種子為隱胎生種子,經催芽後的種子根端先萌動伸長,衝破種皮。催芽一周的種子胚軸伸長1-2厘米,此時可以播種。
播種方法
將經催好芽的種子的胚根端直接點播於營養袋中,每袋播種1-2根小胚軸。播種深度結合種子的伸長情況而定,通常插入土的深度為1-2厘米,不宜過淺,否則漲退潮潮水沖刷或是澆水時會把種子沖走。播種後及時澆透水一次,讓已伸長的胚根和土壤充分接觸。播種1周后認真檢查營養袋中的種子情況,及時補插被水沖走的種子,以提高苗木出圃率。
栽培技術
栽植
出圃苗木的高度可結合造林地決定,造林地如果處低潮灘,潮差較大,潮水浸淹時間長,所需苗木要高些,可用2年生的苗木造林。此時的苗高大約有40-50厘米左右。如果造林地處中高潮灘,潮水浸淹時間短,可用一年生的苗造林,一年生苗高有30-35厘米。蠟燭果根生長較淺,大苗移植成活率高。
撫育
蠟燭果屬慢生樹種,苗木生長較慢,葉面肥對其作用不明顯。因此在育苗主要施用適量尿素。尿素的施用方法有2種,用0.3%的尿素水噴施;或在無潮水漲期間直接將尿素撒施於營養袋中,撒施完後要及時澆水。
病蟲防治
桐花毛鄂小卷蛾:在每年幼蟲發生盛期,用90%
敵百蟲或90%
殺蟲雙1000倍液噴施。
柑橘長卷蛾:在害蟲卵始盛期、盛期各放一次松毛蟲赤眼蜂。每樹每次放1000-2000頭,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成蟲發生期用糖醋液或燈光誘殺,成蟲選用青蟲菌6號液劑1毫升/升液或蘇雲金桿菌或青蟲菌粉劑1-1.25克/升液噴殺幼蟲,注意保護柑橘長卷蛾的天敵。
主要價值
經濟:樹皮含鞣質,可做提取栲膠原料;木材是較好的薪炭柴。
觀賞:樹形美觀,小枝紅色,是較好的觀賞樹種。
生態:其根、莖、葉等器官具特殊的生理結構和調節功能,有較強的抗海潮風能力,適於濕潤溫暖地區栽培,群植可形成壯觀的紅樹林景觀,適合沿海生態景觀林帶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