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石灰膏

桐油是一種優良的帶乾性植物油,具有乾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不導電等特性,用途廣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桐油石灰膏
  • 異名:桐子油(《綱目》)
  •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種子所榨出
  • 化學成分:從油桐子熱壓所得的桐油
桐油,石灰,簡介,生產工藝,性能及套用,質量要求,套用,醫學套用,桐油石灰膏,醫學藥用,

桐油

桐油是一種優良的帶乾性植物油,具有乾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不導電等特性,用途廣泛。
它是製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築、機械、兵器、車船、漁具、電器的防水、防腐、防鏽塗料,並可製作油布、油紙、肥皂、農藥和醫藥用嘔吐劑、殺蟲劑等。 桐油 (《日華子本草》)
植物形態詳油桐子條。
【化學成分】從油桐子熱壓所得的桐油,是一種幹性油(碘價157~170),以高溫(200~250℃)加熱,可因自行聚合而成凝膠,甚至完全固化。
此特殊性質是由於其主要成分α-桐油精的聚合,這是其他幹性油所未有的特性。
桐油含α-桐酸83%和三油精15%。
比較詳細的數據:桐油的混合脂肪酸含α-桐酸74.5%,亞油酸9.7%,油酸8.0%,飽和脂肪酸3.3%,不皂化物0.1%。
又一資料:α-桐酸77%,亞油酸10%,油酸9%,飽和脂肪酸4%。
α-祠酸分子中含有三個共軛雙鍵,故有多種幾何異構體。
在飽和脂肪酸中有硬脂酸和棕櫚酸。
桐油含維生素E及角鯊烯。
又含植物甾醇、戊聚糖及幾種蛋白質。
桐油的毒性成分,桐酸是其一,但還夾雜著油桐子中的有毒皂素等毒質(參考油桐條)。
又熱桐油上發生的氣體,與皮膚接觸能引起急性皮炎。
【性味】甘辛,寒,有毒。
①《日華子本草》:冷,微毒。
②《綱目》:甘微辛,寒,有大毒。
【功用主治-桐油的功效】探吐風痰。
外用治疥癬,臁瘡,湯火傷,凍瘡皸裂。
①《本草拾遺》:摩疥癬蟲瘡,毒腫。
②《日華子本草》:敷惡瘡疥及宣水腫。
③《綱目》:塗脛瘡、湯火傷瘡;吐風痰喉痹,及一切諸疾,以水和油,掃入喉中探吐。
【用法與用量】外用:塗擦、調敷或探吐。
【選方】①治血風臁瘡:一胡粉(煅過,研)、桐油調作隔紙膏貼之。
二船上陳桐油石灰(煅過)、人發(拌桐油炙乾)。
為末,仍以桐油調作膏,塗紙上,刺孔貼之。
(《簡便單方》) ②治慢性潰瘍:桐油、鮮桑白皮適量。
搗爛,敷於創面,乾後再換,直至痊癒為止。
(《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③治腳肚風瘡如癩:桐油、人乳等分。
掃數次。
(《瀕湖集簡方》) ④治酒齄赤鼻:桐油入黃丹、雄黃敷之。
(《摘元方》) ⑤治凍瘡皸裂:桐油一碗,發一握。
熬化瓶收,每以溫水洗令軟,敷之。
(《救急方》) ⑥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
(《華佗危病方》) ⑦治被火灼傷:桐油、石灰。
先將石灰攪水澄清,取清水,入桐油數滴,急以竹枝攪之,半時起白色膠質,敷患部,清快異常。
(《中醫科學》(4):63,1936) ⑧治指疔:用紗布浸桐油包患處;或將患指浸泡在桐油內。
(《貴州草藥》)
【臨床套用】①治療外科炎症以桐油和石膏粉調敷患處。
如用藥及時,對急性化膿性炎症有促使其吸收消退或局限的作用。
據65例各種軟組織急性炎症的觀察結果,用藥1~10天后有46例炎症完全消失,6例炎症局限,症狀好轉;13例膿腫縮小,自行破潰或經小型切開引流而痊癒。
用於急性闌尾炎11例,於3~14天全部治癒;闌尾膿腫17例,除1例形成瀰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其餘均在7~15天治癒;慢性盆腔附屬檔案炎13例,均於3~6天痊癒;其他如膈下膿腫、腹腔膿腫、急性膽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體膿腫、齒槽膿腫等,用藥後亦有良好效果。
治療過程中,須根據病情需要結合其他療法,如套用抗菌素、輸液、輸血等。
對已經成熟的膿腫或業已切開引流者,及急性穿孔性闌尾炎、闌尾膿腫潰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瀰漫性腹膜炎,應及時採取手術或其他方法治療。
製劑及用法:以桐油30~40毫升與生石膏粉100克混和,調勻後塗於紗布或油紙上,外敷患處。
腹腔炎症則敷於病變部位的腹前壁上;盆腔附屬器官炎症敷於下腹,或採用陰道坐藥方法;扁桃體炎及齒槽膿腫等敷於下頜部。
敷藥寬度必須超出炎症浸潤範圍。
根據病情輕重每日換藥1~3次 ②治療灼傷力求在灼傷後10分鐘內,把灼傷的肢體浸泡於桐油桶里,浸泡時間以病人患肢離開油桶後疼痛消失或只有輕微灼感為止。
浸泡後用消毒紗布沾生桐油敷貼患處,每天更換1次,至創面乾燥為止。
試治9例,浸泡後灼傷處周圍紅腫明顯縮小,起泡也減少。
Ⅲ度灼傷焦痂乾燥後脫落自愈。
沒有出現感染,且愈後瘢痕柔軟,不引起功能障礙。
③治療尋常疣先用縫衣針或小刀將疣的表面輕輕刮破,隨即將油桐果的膠汁滴在疣面,聽其自然乾涸結痂,自行脫落。
如患處脫痂後,仍有部分疣組織尚未脫落者,再滴藥1~2次,以愈為度。
滴藥後不要用水洗滌患處,以免影響結痂。
治療8例,除1例多發性滴藥3次未效外,其餘7例單純性經滴藥1~3次均脫落,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毒性】桐油毒性較大,臨床都作外用,禁忌內服。
中毒者均系誤食(將桐油誤當一般食油烹調菜餚)所致。
據289例觀察,誤食後大多在2小時內出現中毒症狀,最早者40分鐘,少數在4小時左右。
主要表現為噁心、頻繁的嘔吐;其次為腹痛,頭痛,頭暈,呼吸困難,四肢抽搐,手足麻木、發冷,嘔血、便血,發燒;嚴重者出現昏迷和喉肌痙攣。
實驗室檢查提示,部分病例的腎臟有輕度損害;並能加劇肝臟疾患的臨床症狀及肝功能改變。
經及時救治均告恢復。
此外,尚有因持續食入微量桐油(食油中摻有桐油)而引起亞急性中毒者。
據52例報告,其臨床表現較之上述急性中毒有如下不同之點:一胃腸症狀輕;二全身症狀明顯,發熱、氣憋、手足發麻遠多於急性中毒,且有下肢水腫、感覺減退、潮紅灼熱、心臟擴大等急性中毒者罕見的徵象;三預後較嚴重,本組病例中有5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石灰

簡介

一種以氧化鈣為主要成分的氣硬性無機膠凝材料。石灰是用石灰石、白雲石、白堊、貝殼等碳酸鈣含量高的原料,經900~1100℃煅燒而成。石灰是人類最早套用的膠凝材料。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人已用於建築,中國也在公元前7世紀開始使用石灰。至今石灰仍然是用途廣泛的建築材料。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即消石灰),按其氧化鎂含量(以 5%為限)又可分為鈣質石灰和鎂質石灰。由於其原料分布廣,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在土木工程中套用廣泛。

生產工藝

原始的石灰生產工藝是將石灰石與燃料(木材)分層鋪放,引火煅燒一周即得。現代則採用機械化、半機械化立窯以及迴轉窯、沸騰爐等設備進行生產。煅燒時間也相應地縮短,用迴轉窯生產石灰僅需2~4小時,比用立窯生產可提高生產效率5倍以上。近年來,又出現了橫流式、雙斜坡式及燒油環行立窯和帶預熱器的短迴轉窯等節能效果顯著的工藝和設備,燃料也擴大為煤、焦炭、重油或液化氣等。
3.原料及生產
凡是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如石灰岩、白堊、白雲質石灰岩等,都可用來生產石灰。
將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天然岩石,在適當溫度下煅燒,排除分解出的二氧化碳後,所得的以氧化鈣(CaO)為主要成分的產品即為石灰,又稱生石灰。
在實際生產中,為加快分解,煅燒溫度常提高到1000~1100℃。由於石灰石原料的尺寸大或煅燒時窯中溫度分布不勻等原因,石灰中常含有欠火石灰和過火石灰。欠火石灰中的碳酸鈣未完全分解,使用時缺乏粘結力。過火石灰結構密實,表面常包覆一層熔融物,熟化很慢。由於生產原料中常含有碳酸鎂(MgCO3),因此生石灰中還含有次要成分氧化鎂(MgO),根據氧化鎂含量的多少,生石灰分為鈣質石灰(MgO≤5%)和鎂質石灰(MgO>5%)。
生石灰呈白色或灰色塊狀,為便於使用,塊狀生石灰常需加工成生石灰粉、消石灰粉或石灰膏。生石灰粉是由塊狀生石灰磨細而得到的細粉,其主要成分是CaO;消石灰粉是塊狀生石灰用適量水熟化而得到的粉末,又稱熟石灰,其主要成分是Ca(OH)2;石灰膏是塊狀生石灰用較多的水(約為生石灰體積的3—4倍)熟化而得到的膏狀物.也稱石灰漿。其主要成分也是Ca(OH)2。
4.熟化與硬化
生石灰(CaO)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的過程,稱為石灰的熟化或消化。反應生成的產物氫氧化鈣稱為熟石灰或消石灰。
石灰熟化時放出大量的熱,體積增大1—2.0倍。煅燒良好、氧化鈣含量高的石灰熟化較快,放熱量和體積增大也較多。工地上熟化石灰常用兩種方法:消石灰漿法和消石灰粉法。
根據加水量的不同,石灰可熟化成消石灰粉或石灰膏。石灰熟化的理論需水量為石灰重量的32%。在生石灰中,均勻加入60%~80%的水,可得到顆粒細小、分散均勻的消石灰粉。若用過量的水熟化,將得到具有一定稠度的石灰膏。石灰中一般都含有過火石灰,過火石灰熟化慢,若在石灰漿體硬化後再發生熟化,會因熟化產生的膨脹而引起隆起和開裂。為了消除過火石灰的這種危害,石灰在熟化後,還應“陳伏”2周左右。
石灰漿體的硬化包括乾燥結晶和碳化兩個同時進行的過程。石灰漿體因水分蒸發或被吸收而乾燥,在漿體內的孔隙網中,產生毛細管壓力。使石灰顆粒更加緊密而獲得強度。這種強度類似於粘土失水而獲得的強度,其值不大,遇水會喪失。同時,由於乾燥失水。引起漿體中氫氧化鈣溶液過飽和,結晶出氫氧化鈣晶體,產生強度;但析出的晶體數量少,強度增長也不大。在大氣環境中,氫氧化鈣在潮濕狀態下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並釋放出水分,即發生碳化。
碳化所生成的碳酸鈣晶體相互交叉連生或與氫氧化鈣共生,形成緊密交織的結晶網,使硬化石灰漿體的強度進一步提高。但是,由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低,表面形成的碳酸鈣層結構較緻密,會阻礙二氧化碳的進一步滲入,因此,碳化過程是十分緩慢的。

性能及套用

生石灰熟化後形成的石灰漿中,石灰粒子形成氫氧化鈣膠體結構,顆粒極細(粒徑約為1μm),比表面積很大(達10~30 m2/g),其表面吸附一層較厚的水膜,可吸附大量的水,因而有較強保持水分的能力,即保水性好。將它摻入水泥砂漿中,配成混合砂漿,可顯著提高砂漿的和易性。
石灰依靠乾燥結晶以及碳化作用而硬化,由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且碳化後形成的碳酸鈣硬殼阻止二氧化碳向內部滲透,也妨礙水分向外蒸發,因而硬化緩慢,硬化後的強度也不高,1:3的石灰砂漿28 d的抗壓強度只有0.2~0.5 MPa。在處於潮濕環境時,石灰中的水分不蒸發,二氧化碳也無法滲入,硬化將停止;加上氫氧化鈣易溶於水,已硬化的石灰遇水還會溶解潰散。因此,石灰不宜在長期潮濕和受水浸泡的環境中使用。
石灰在硬化過程中,要蒸發掉大量的水分,引起體積顯著收縮,易出現乾縮裂縫。所以,石灰不宜單獨使用,一般要摻人砂、紙筋、麻刀等材料,以減少收縮,增加抗拉強度,並能節約石灰。
石灰具有較強的鹼性,在常溫下,能與玻璃態的活性氧化矽或活性氧化鋁反應,生成有水硬性的產物,產生膠結。因此,石灰還是建築材料工業中重要的原材料。

質量要求

石灰中產生膠結性的成分是有效氧化鈣和氧化鎂,其含量是評價石灰質量的主要指標。石灰中的有效氧化鈣和氧化鎂的含量可以直接測定,也可以通過氧化鈣與氧化鎂的總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反映,生石灰還有未消化殘渣含量的要求;生石灰粉有細度的要求;消石灰粉則還有體積安定性、細度和游離水含量的要求。
國家建材行業將建築生石灰、建築生石灰粉和建築消石灰粉分為優等品和合格品三個等級。但在交通部門,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範》仍按原國家標準(GB1594—79)將生石灰和消石灰劃分為三個等級。

套用

石灰在土木工程中套用範圍很廣,主要用途如下:
(1)石灰乳和砂漿 消石灰粉或石灰膏摻加大量粉刷。用石灰膏或消石灰粉可配製石灰砂漿或水泥石灰混合砂漿,用於砌築或抹灰工程。
(2)石灰穩定土 將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摻人各種粉碎或原來鬆散的土中,經拌合、壓實及養護後得到的混合料,稱為石灰穩定土。它包括石灰土、石灰穩定砂礫土、石灰碎石土等。石灰穩定土具有一定的強度和耐水性。廣泛用作建築物的基礎、地面的墊層及道路的路面基層。
(3)矽酸鹽製品 以石灰(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與矽質材料(砂、粉煤灰、火山灰、礦渣等)為主要原料,經過配料、拌合、成型和養護後可製得磚、砌塊等各種製品。因內部的膠凝物質主要是水化矽酸鈣,所以稱為矽酸鹽製品,常用的有灰砂磚、粉煤灰磚等。

醫學套用

(《本經》)
【異名】堊灰(《本經》),希灰(《別錄》),石堊(陶弘景),染灰、散灰、白灰、味灰(《石藥爾雅》),鍛石(《日華子本草》),石鍛(《本草圖經》),礦灰(《綱目》)。
【來源】為石灰岩經加熱煅燒而成。
【礦物形態】石灰岩
主要由方解石所組成,為緻密塊狀體。光澤暗淡,呈土狀或石頭光澤。顏色變化甚大,視其所含雜質的種類及多少而定。透明度也較差。非常緻密時多呈貝狀斷口。
【藥材】
①生石灰
為不規則的塊狀物,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質硬。粉末白色。易溶於酸,微溶於水。暴露在空氣中吸收水分後,則逐漸風化而成熟石灰。
②熟石灰
又名:消石灰。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偶見塊狀物。
【化學成分】
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常見夾雜物為矽酸、鐵、鋁、鎂等。石灰岩加高熱,則發生二氧化碳而遺留氧化鈣,即生石灰(石灰)。生石灰遇水,則成消石灰,成分是氫氧化鈣。生石灰或消石灰露於大氣中,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鈣;因此,石灰陳久,成分都成為碳酸鈣。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經》:"味辛,溫。"
②《蜀本草》:"有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甘,無毒。"
【歸經】①《本草求真》:"入肝、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燥濕,殺蟲,止血,定痛,蝕惡肉。治疥癬,濕瘡,創傷出血,湯火燙傷,痔瘡,脫肛,贅疣。內服止瀉痢,崩帶。
①《本經》:"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墮眉,殺痔蟲,去黑子息肉。"
②《別錄》:"療髓骨疽。"
③《藥性論》:"治瘑疥,蝕惡肉,不入湯服,止金瘡血,和雞於白、敗船茹甚良。"
④《日華子本草》:"生肌長肉,止血,並主白癜、癧瘍、瘢疵等,療冷氣,痔瘺疽瘡,癭瘤疣子。又治產後陰不能合,濃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髒。"
⑤《綱目》:"散血定痛,止水瀉血肉,白帶白淫,收脫肛陰挺,消積聚結核,貼口喝,黑鬚髮。"
⑥《醫林纂要》:"瀉心堅腎,破瘀攻積,斂肺清金,殺蟲解毒。"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敷,或以水溶化澄清塗洗。內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
【選方】
①治疥:淋石灰汁洗之。(《孫真人食忌》)
②治夏月痱子及熱瘡:葛粉一(三)兩,石灰一兩(微炒),甘草二兩(生用為末)。上藥相和,研令勻,用綿撲之。(《聖惠方》)
③治卒發疹:石灰隨多少和醋漿水調塗。(《元希聲秘驗方》)
④治外傷性出血:陳石灰二兩,冰片二錢,白礬二錢(煅)。將石灰炒黃,加入冰片及白礬,研成細末,撒於創面包紮即可。(徐州市《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⑤治痔疾,肛門邊腫硬,癢痛不可忍:風化石灰三兩,芫花三兩,灶突內黑煤二兩,上藥搗羅為末,分作兩分於銚子內點醋炒,侯梢熱,以帛裹熨之,冷則再換。(《聖惠方》)
⑥治大腸久積虛冷,每因大便脫肛,不能收入:石灰熬令熱,以故帛裹,坐其上,冷即換。(《聖惠方》)
⑦治偏墜氣痛:陳石灰(炒)、五倍子、山梔子等分。為末,面和醋調敷之。(《醫方摘要》)
⑧去疣目:苦酒漬石灰六、七日,取汁滴點疣上。(《千金方》)
⑨治痄腮腫痛:醋調石灰敷之。(《簡便單方》)
⑩治痰核紅腫寒熱,狀如瘰癧:石灰火煅為末,以白果肉同搗貼之,蜜調亦可。(《活人心統》)
⑾治疔腫:石灰三分,馬齒菜二分。上二味搗,以雞子白和敷之。(《千金方》)
⑿治痢血數十年:石灰三大升,炒令黃,以水一斗攪,令澄清,一服一升,三服。(《外台》)
⒀治白帶白淫及水瀉不止:風化石灰一兩,白茯苓三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九,空心米飲下。(《集玄方》)
⒁治腹脅積塊:風化石灰半斤,瓦器炒極熱,入大黃末一兩,炒紅取起,入桂末半兩,略燒,入米醋和成膏,攤絹上貼之,內服消塊藥,甚效。(《丹溪心法》)
【臨床套用】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石灰0.5斤,加淨水5斤,攪拌後沉澱24小時,取上清液,過濾。日服3次,每次20~30毫升。或再取黃芩0.5斤,水煎兩次去渣,將藥液濃縮至200毫升左右,加入石灰液中,使成2000毫升,黃芩含量約10%。日服3次,每次20~30毫升。
②治療下肢潰瘍
取陳石灰去浮污後研威細末,撒布創面。用時先將創面清洗乾淨;上藥後再用硼酸油膏敷料外貼。如創口濕水淋漓,單用藥粉即可。對久不收口的外傷,破爛的凍傷、燙傷等亦有療效。
③治療燒燙傷
取生石灰1斤放入盆內,加涼開水1250毫升,待石灰潮解成糊狀時,將盆輕輕振盪使石灰沉底,取上層無渣石灰乳約500克,加入雞蛋清8個攪拌成膠凍樣,再加香油60毫升,拌勻即得"石灰乳膏"。
使用時先用鑷子將傷面浮皮拉平,水泡焦痂不要動,亦不用任何藥液消毒;取大於傷面的紗布3~4層,攤上1~1.5厘米厚的石灰乳膏,貼於傷面,包紮固定,鬆緊適宜。48小時後藥膏即凝固定型。如傷在頸部、腋下、膕窩時,上藥要厚,包紮後在48小時內傷部不要屈曲,以防乳膏脫落,皮膚粘連。10~15天拆除紗布和石灰乳膏,可見水泡吸收,焦痂自行脫落。對燒燙麵積較大,傷面已感染的病人,要及時控制感染,防止休克,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④治療頭癬
取剛風化的石灰半碗,加水至1碗,攪拌後沉澱3分鐘,取上層乳狀液,加入桐油約4滴,用力攪拌,去多餘水分使成膏狀,外搽患部。治療60餘例,一般只搽數次即見效。

桐油石灰膏

桐油石灰膏俗稱油石灰,屬無機膠凝材料 inorganic cementing material ,建築材料中,凡是自身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或與其他物質(如水等)混合後一起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能由槳體變成堅硬的固體,並能將散粒材料(如砂、石等)或塊、片狀材料(如磚、石塊等)膠結成整體的物質,稱為膠凝材料。
膠凝材料按共化學組成,可分為有機膠凝材料(如瀝青、樹脂等)與無機膠凝材料(如石灰、水泥等)。
無機膠凝材料又稱礦物膠凝材料,它根據硬化條件可分為氣硬性膠凝材料與水硬性膠凝材料。
氣硬性膠凝材料只能在空氣中硬化,並旦只能在空氣中保持或發展其強度,如石膏、石灰等;水硬性膠凝材料則不僅能在空氣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並發展其強度,如水泥。
中國在使用無機膠凝材料方面,也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周朝已使用石灰修築帝王的陵墓。從周朝至南北朝時期,人們以石灰、黃土和細砂的混合物作夯土牆或土坯牆的抹面,或製作居室和墓道的地坪。明清時期,三合土的使用和發展,使石灰的用途更為廣泛。至今,石灰在中國建築中還占有一定地位。此外,在中國古建築中,常用石灰和某些有機物配製成複合膠凝材料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史料記載: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在修築和州城時,採用了糯米汁與石灰的混合物作膠凝材料;建於明代的南京城,其磚石城垣的重要部位,即是以石灰加糯米汁作為灌漿材料。明《天工開物》一書中,關於糯米汁-石灰更有詳細的記載。此外,在古建築中血料-石灰和桐油-石灰等,常用作膩子。
過去窗門配玻璃要用它封邊防水,是用桐油加石膏粉拌成麵團狀備用。桐油過去用來防水漆用途,如油布傘,木船,油窗紙等都用它來塗刷,防水效果好,但不易風乾。(黃油和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亦可,其化學穩定性有待做深入研究。)

醫學藥用

治療頭癬 :取剛風化的石灰半碗,加水至1碗,攪拌後沉澱3分鐘,取上層乳狀液,加入桐油約4滴,用力攪拌,去多餘水分使成膏狀,外搽患部。治療60餘例,一般只搽數次即見效。
建築防腐船隻及加固陶、瓷或墳丘墓土工藝使用: 熟桐油和石灰的比例是1:3
桐油石灰是把最好的桐油用紗布過濾三遍,把最好的石灰用籮篩過細三遍,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把石灰和桐油先倒在岩巢里拌均調勻,再到岩碓里舂軟舂粘,舂好的桐油石灰柔和、軟綿、油膩,用手能捏成團、扯成線、拉成絲,顏色黃黃的,既不會沾手,也不會稀溶,呈膏狀物。
木船製造出來,經過刨光,清理乾淨後,將棉麻扎進縫隙的裡面,再用桐油石灰敷在縫隙的上面,用小刀刮平,不在船板上拖泥帶水橫起槓槓,留下灰漬,等整個船體裡里外外都刷上桐油,敷在縫隙里的桐油石灰就和船體成了一種顏色,沒有明顯的區別,木船如同掛了一層金面——黃金亮色,是用桐油鍍的一層金水,是用桐油拋的一層金光,是用桐油著的一層金色。木船的縫隙用桐油石灰填充,起的一種膠合作用,將木船的每塊船板貼上成一個整體,船里船外一抹溜平,當木船下水划動,就不會從船底往船艙里滲水,木船就可以在酉水河中啟航,載客裝物跑運輸。製造出船體後,其縫隙都要用棉麻填里,用桐油石灰敷外,才讓船體上的縫隙填充敷平後才不會有間隔。
桐油石灰的作用是凝固縫隙,長期在水中來來往往的船舶,跑過三五年才把木船拖到岸上,讓其曬乾後,既要換被水泡爛的船板,也要換被沙磨薄的船板,把整個縫隙裡面的乾桐油石灰和變質的棉麻摳出來,再用新棉麻和剛剛舂出來的桐油石灰再來進行填充,再刷上桐油,維修過的船舶又可以在運營了。
壇等罐破了、爛了、通了,在裂紋處打孔用麻或棉線串接,再覆以桐油石灰,把裂開的縫隙、缺了的口子、起的眼子、破損的底子、掉了的銜銜仔仔細細的修補好,修補出來的結果,是讓罈罈罐罐在桐油石灰的作用下,還原成原來的形狀,該圓的地方圓,該平的地方平,該斜的地方斜,抹起來不傷手,用起來非常方便,才起到修補的目的。
凝固後的桐油石灰,耐得鹽、耐得鹼、耐得酸,水泡不朽,火烤不化,擺到哪裡都不會倒塌,手搬起來不會散架,還像過去一樣的好用。桐油石灰讓人人們用舊了的、爛了的、壞了的罈罈罐罐經過認真仔細的修補,又用以用過三五年、七八年、十來年是不成問題的,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經過桐油石灰修補的罈罈罐罐不會讓那些菜餚變味變質,仍然起到保味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