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現代名家文選

桐城現代名家文選

《桐城現代名家文選》內容簡介:當代著名學者羅哲文教授評論現代桐城文化時說:“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領風騷。”現代中國學界文壇,桐城作者如林,群星璀璨。受篇幅制約,我們從成千上萬的作者中,遴選了朱光潛等十大家的文章約七十篇,通過美學、哲學、古典文論、散文諸多方面的成就,彰顯了現代桐城文化的輝煌和繁榮。可以看出:在新的時代,桐城人才輩出,他們繼承並發揚了桐城的優秀文化傳統,為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桐城現代名家文選
  • 出版社:安徽美術出版社
  • 頁數:225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美術出版社
  • 作者:李季農
  •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82987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桐城現代名家文選》以期多角度地反映桐城歷史文化,向世人展示書香桐城的風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朱光潛
談讀書
無言之美
資稟與修養
後門大街——北京雜寫之二
敬悼朱佩弦先生
談人生與我
談交友
“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
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
第二章 方孝岳
《尚書》中最早的詩的欣賞談
發揮“文德”之偉大是劉勰的大功
隨園風月中的“性靈”
清初“清真雅正”的標準和方望溪的“義法論”
第三章 方令孺
志摩是人人的朋友
狼玡山遊記
悼瑋德
憶江南
在山陰道上
第四章 張漱菡
心橋
湖畔高人
願為人上人
開發了思想的寶藏
巨人之愛(一)——世偉給思薇的信
巨人之愛(二)——翰迪給思薇的信
尋夢
第五章 方東美
“逐漸由西方轉回東方”
“人間世亦是美麗的”
“將整個宇宙的創造力量集中在自己的創造力量中”
“採取形上學的途徑”
“講儒家更擴大範圍”
“生命內在的意義是在於繼續不斷地顯現光明”
《科學哲學與人生》自序
《哲學三慧》原委
《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自序
第六章 丁易
談風雅
憶“古香齋”
談萬民傘
談“清議”
赤子之心
談貪污
第七章 馬茂元
思飄雲物動律中鬼神驚——論杜甫和唐代的七言律詩
說《通變》
桐城派方、劉、姚三家文論評述
第八章 方瑋德
詩人歌德全人生的意義
志摩怎樣了
第九章 舒蕪
從秋水蒹葭到春蠶蠟炬
普通讀者看《紅樓夢》——《說夢錄》自序
魯迅在城市中戰鬥
樓上群書樓下一指——母校桐城中學百年校慶獻祝
白色的飄揚
家館滋味憶吾師
勺園花木
第十章 陳所巨
文都墨痕
風鐸聲聲
練潭尋月
雙溪聽月
樂水
漫步孔城老街
母校難忘
秋湖捕蟹
墨蘭
殘荷
知春
走近蘆葦
煙雨桃花潭
後記

後記

文化桐城,翰墨飄香。桐城為安徽歷史文化名城、知名文化大縣,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到了清代,桐城更有“冠蓋滿京華,文章甲天下”之美譽。為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提高桐城知名度,桐城市委、市政府委託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編撰一套《桐城歷史文化叢書》,以期多角度地反映桐城歷史文化,向世人展示書香桐城的風采。
《桐城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受命後,邀請專家學者認真座談策劃,擬撰八冊。經過兩年努力,書稿已成,交付出版社出版。現對八冊書稿略作概述。
《桐城科舉》:“龍眠鐘秀,代起入豪。”何以能“代起人豪”?原因在於桐城教育事業的發達。在明清兩朝,桐城教育遠比周邊縣發達,尊師重教之風尤盛,時至今日仍然如此。教育永遠是桐城的一個品牌。《桐城科舉》一書,通過翔實的史料,對桐城科舉和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了較詳盡、客觀的評述,揭示了“桐城人才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發達的教育。全書既有綜合概述,也有個例剖析,既有學術性、知識性,又有可讀性、趣味性。
《桐城明清名宦》:明清兩朝,桐城共有舉人九百餘人,進士兩百四十餘人,從政為官者千餘人。《桐城明清名宦》一書,作者本著“不虛美,不掩惡”的嚴肅認真的態度,以《明史》、《清史稿》和大量文人著述為依據,概述了他們的政績和政聲。古人云:“學而優則仕。”桐城為官者,不僅“學而優則仕”,而且做到“仕而優則學”。正因為如此,他們品格端方,學養深厚,勤政為民,嚴於律己,為官清正廉潔。在桐城一千多位州縣以上官員中少有貪官,這是一個奇蹟。因此,《桐城明清名宦》亦可以說是一本反腐倡廉的好教材。
《桐城文派概論》:“天下高文歸一縣”,桐城文派雄踞清代文壇兩百餘年,儼然為清代文壇盟主。桐城文派是桐城一張鮮亮的名片。桐城文派為什麼產生在桐城?又怎樣流衍至全國而形成一個龐大的作家集團?桐城文派有哪些成就?對整個清代乃至現代文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書中均有評述。本書觀點鮮明,客觀公正,其中有不少獨到見解,讓人耳目一新。
《桐城明清散文選》:近年來,桐城派文人的作品選集、個人專集等大量出版,但很少有人能讀到明代和清代“派外”桐城人的文章。本書除了選有桐城籍作家的名篇佳作,還選有明代左光斗、馬孟禎、何如寵、方以智以及清初錢澄之等人的文章,更選有盛世名臣張英、張廷玉等人的佳作。本書另一特色是往往為桐城派研究者所忽視的桐城文人,如孫學顏、姚范、蕭穆、徐宗亮、吳閩生等,均有佳作入選。讀完此書,你會深信“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此言不虛!
《桐城明清詩選》: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曾說“桐城詩勝於文”,只因文派名聲太盛,掩蓋了詩派。其實桐城寫詩的人超過寫文的人。本書從明初方法開始,到清末姚永概為止,遴選了兩百餘位詩人的優秀詩篇,共千餘首,體裁多樣,內容豐富,蔚為大觀。此書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有眾多名媛詩作入選,格調高雅,韻味綿長。此外還有村夫樵民佳作,清詞麗句,散發泥土芬芳,別有一番韻味!由此,可以看出桐城這方沃土文化底蘊何等深厚!
《桐城現代名家文選》:當代著名學者羅哲文教授評論現代桐城文化時說:“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領風騷。”現代中國學界文壇,桐城作者如林,群星璀璨。受篇幅制約,我們從成千上萬的作者中,遴選了朱光潛等十大家的文章約七十篇,通過美學、哲學、古典文論、散文諸多方面的成就,彰顯了現代桐城文化的輝煌和繁榮。可以看出:在新的時代,桐城人才輩出,他們繼承並發揚了桐城的優秀文化傳統,為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桐城風情》:這是一部極具桐城特色的鄉邦文學作品專集,桐城淳樸的民風民俗,桐城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本書中得到了較為充分生動的反映。尤其是桐城歌,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桐城歌不僅內容豐富健康,而且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語言優美,格調高雅,具有很高的文學和藝術價值。本書收錄百餘首,有鴻篇巨製,有精美短章。本書還收錄了多個黃梅戲選段。黃梅戲原本出自湖北黃梅,清末至民國初年傳入桐城,此後便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了全國五大地方戲劇種之一,並孕育出了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
《桐城名勝》:桐城享有“冠蓋滿京華”之稱,但桐城人熱愛故鄉,眷戀故土,不管在外地遊宦多久,官有多大,最後都要致仕還鄉,落葉歸根,所以名人宅第、名人園林、名人刻石、名人墓葬比比皆是,更兼桐城有千年歷史,古建築極具特色,且保存完好。《桐城名勝》圖文並茂,通過一幅幅精美的圖片,真實地再現了風景如畫、山川秀美的文都,人文薈萃、古色古香的名城。
《桐城歷史文化叢書》的編撰,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戴逸先生的讚許和支持,其樂於出任本套叢書學術顧問,並為之作序;遠在萬里之外的法國法蘭西學院漢學所研究員、著名漢學家戴廷傑博士得知叢書編撰的訊息,欣然為之作序,戴廷傑先生對桐城文化情有獨鐘,尤對桐城派有精深的研究,他為撰寫《戴名世年譜》,曾多次來到桐城,與我們談起桐城派,如數家珍,令人感佩;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連松先生和中共安慶市委常委、桐城市委書記王強先生為之作序,在此一併感謝。
本套叢書出版,得到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共安慶市委、安慶市人民政府和中共桐城市委、桐城市政府、安徽出版集團、安徽美術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謝。
由於時間緊迫,資料有限,加之撰稿人學識疏淺,水平所限,錯誤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楊懷志 江小角
二○一○年十月

序言

殘冬之晨,寂寥讀書窗下,忽得江君小角萬里函,雲有桐城叢書一編,將刊行於世,請為之序。予雖間握筆伸紙,似有立言之志,才短學薄,遠西之微士而已,何敢應江君之請,而為數行以弁揚龍眠盛跡之鴻篇?無乃所謂著糞佛頭乎?幡然思之,蒙如此之寵榮,遇如此之篤眷,奚可推辭,而或至蔑江君之友誼,逆東西之交流?昔者潘木壓先生,家藏書萬卷,以為書公物也,不能私。今江君等人承先輩之遺風,不懼推其意,以斯文為天下之公物,豈非當世之大快事哉?然則不肖外人,洵無從逃避,不得不訥訥數言以歸之。
廿餘年前,肄業既畢,敝國史家龍先生巴爾,評予所為南山文禍之論文日,生之大作,余甚喜之,惟歷史與輿地,相為表里,不能分其學,重此而輕彼,生其嘗游皖乎?赧然曰未往。退而太息,龍先生展閱拙文,一目了然,知予之足未踏桐城之土,予之口未吞龍眠之氣,則豈不傑以南山先生所居之故鄉為南山先生所記之意園,即以有名有實之舊縣為書生意中之幻景乎?久之始下雲樓而東,入北峽關,以至縣治,乃皖然盱衡,四眺而嘆曰,嘻乎,此是吾書中之桐城歟!若是萬戶之邑,百里之域,視四海之廣,彈丸黑子耳,而其名垂宇宙,數百年之久,人之以巍科達官者,震耀天下,不可勝計,文之以精辭微理處,膾炙人口,曷可勝書,甚至為有清一代之正宗。此誠為中國曆朝之所罕有,歐洲諸國之所未有矣。遂往視惜抱先生之樹,過千載紫來之橋,東而登南山之墓,西而攀相國之陵,漫遊平野,往來阡陌,觀農夫之力耕田間,居民之勤治生產。予每游龍眠山之麓,雖不過一二日,猶足以知土田之肥沃、物產之豐夥、天地之神靈,而冥然潛心,溯流窮源,庶達至盛之泉。
夫斯文之興於富裕,此天下萬世之公理也。如大江之南,數百里而遙,即徽州府,以山多田少,人多釋耒服賈,其商之豪富,士之賢才,遐邇莫不聞,故有商而兼士之說。茲竊其意日,農而兼士,士而兼農,不亦桐城盛興之機乎?然此言大旨耳,公理之象也,不足盡龍眠之所獨有,善地之所奇特,而尤不克明其所以然者,是則斯文之統,安得存而不絕,累世薈萃,相繼紹之以至於今乎?予翻閱龍眠之文久矣,雖稍知其大略,偶窺諸事之故,僅得其一二,而未之詳。幸而予之蒙將發,非以恍然之大悟也,先正後學數君實為之矣。蓋此數君者,與江君同志,慨然以傳文統為任,以守遺緒為責,因博征龍眠之文獻,以闡曩日之事、江山之勝、民間之俗、望族之法、登科之術、仕途之道、文風之變,且無論耀光幽德,窮搜先輩之古文詩詞,以拔其尤者。所輯所擇諸珍,漸漸滿篋,所辨所論諸作,冉冉盈筐,甚至成全璧,乃分若干篇,合為八冊,名曰桐城歷史文化叢書,而付之刊刷,以公海內。其書若龍眠鄉之田園也,鬱郁兼茂,有歲熟且豐,有實甘且多,終可止學者無窮之饑渴,兼補海隅書生之意園之所不能殖,豈不天下斯文之大盛事哉?於是書此數言以為序,江君其許之乎?
辛卯春日,戴廷傑拜題於巴黎寓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