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與五四新文學》是2015年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器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桐城派與五四新文學
- 作者:張器友
-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6408655
《桐城派與五四新文學》是2015年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器友。
主要指桐城派文學,是一種地緣文化現象,是指以安徽桐城為中心形成的文學資源的統稱。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分水嶺,可以劃分為古代桐城文學和現當代桐城文學兩部分。古代桐城文學,明清時期最為鼎盛。桐城文學,明清時期最為鼎盛,以桐城...
陳獨秀在文章中還表示,願同國內外文學界豪傑之士一起,“不顧迂儒之毀譽”,而明目張胆地與“桐城派”、“駢體文者”、“江西詩派”等代表的“十八妖魔”宣戰。陳獨秀這篇富於戰鬥性的論文,實際上成為發難時期文學革命的綱領和宣言。《...
此後桐城派之名遂顯於世。 為文提倡“考據、義理、辭章”兼備,所編《古文辭類纂》。經濟致用 1840年鴉片戰爭後至1919年“五四”,流行區域廣,人數多。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補遺載桐城派作家1200餘人(內女士2人,日本人2人),...
書中桐城派的發展幾乎與清王朝的國運相始終,一直延續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才徹底消亡,時間跨度前後共二百多年,桐城派的影響之久、流播之廣、聲勢之顯赫,在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都是罕見的。內容簡介 《桐城派散文》在深入...
桐城派的開宗——《桐城派與五四新文學》之一節 吳汝綸的教育心理學思想 桐城派與儒學 編輯推薦 《桐城派研究(第15輯)》是安徽桐城派研究會及其會員在過去的一年中對桐城派研究的成果。由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主編。本書研究內容廣泛...
《桐城派研究(第20輯)》結合中國現代社會實踐,研究桐城派文化及其思想在現代中國社會的現實意義和作用,具有非常好的借鑑意義。圖書目錄 文派研究 二十世紀初文學變革中的新舊之爭——以後期桐城派和“五四”新文學的衝突與交鋒為例 ...
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康熙時方苞開創,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魁、姚鼐,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陽湖派 ──清桐城派的一個支流,以惲敬、張惠言等為代表。性靈派 ──清代詩歌流派。以袁枚、趙翼、張問陶為代表,合稱乾嘉“性靈派...
在文學上,同時出現了對封建正統文學(主要是擬古派詩和桐城派文)進行改革的呼聲,其中較有影響的是譚嗣同、夏曾佑等提出的“詩界革命”和梁啓超等竭力推行的“新文體”。在詩歌改革方面取得較大成績的是黃遵憲。作為優秀的“新派”詩人,...
如《桐城派名家文集彙刊》、《桐城派與安徽書院》、《桐城文派史》、《桐城派詩歌研究》、《桐城派作家敘錄》、《桐城派與安徽清代書院研究》、《桐城派與五四新文化》、《太乙舟詩文集》點校、《桐城博物館藏文獻文物研究》等十餘個...
桐城文之“器識與文章”的批駁 第一節 唐宋文與六朝文之爭 一 民初桐城派和選學派的論爭 二 “五四”新文學與“謬種”“妖孽” 的論爭 第二節 現實擠壓下對傳統文學的發掘 一 初遇桐城派 二 兩方面擠壓下對傳統文學的...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小引 | 003 講 關於文學之諸問題 | 006 第二講 中國文學的變遷 | 020 第三講 清代文學的反動(上)——八股文 | 031 第四講 清代文學的反動(下)——桐城派古文 | 043 第五講 文學革命運動 | 052 附錄...
在此同時,又出現以方苞、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開了清代以後二百年文章的傳統,曾經獲得“古文辭不讓唐宋人”的聲譽。三百年來的第二個浪潮,是影響整箇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這個浪潮以懷寧的陳獨秀和績溪的胡適之為主將,推動了...
時間為1840年鴉片戰爭後至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代表人物曾國藩及“曾門四大弟子”張裕釗、黎庶昌、薛福成、吳汝綸。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補遺載桐城派作奉1200餘人(其中女士2人,日本人2人),其中多數為桐城派末流作家...
這些就是這個時期進步文學的主流。與此同時,傳統詩文也出現了“宋詩運動”和桐城派中興。“宋詩運動”繼承乾隆、嘉慶間的“宋詩派”,以模擬宋詩為貴,由程恩澤、祁□藻、曾國藩倡導,重要作家有何紹基、鄭珍、莫友芝等。桐城派古文在這...
在文學上,同時出現了對封建正統文學(主要是擬古派詩和桐城派文)進行改革的呼聲,其中較有影響的是譚嗣同、夏曾佑等提出的“詩界革命”和梁啓超等竭力推行的“新文體”。在詩歌改革方面取得較大成績的是黃遵憲。作為優秀的“新派”詩人,...
文學古今演變的臨界點之辨葛永海 古今文學演變與中國文學史研究陳文新、甘宏偉 實踐編 論“五四”新文學與古代文學的關係章培恆、談蓓芳 二十世紀初文學變革中的新舊之爭——以後期桐城派與“五四”新文學的衝突與交鋒為例關愛和 “五四...
我那時正在北大攻讀中國文學,是從這個轉變中經歷過來,雖然我未參加新舊文學論戰。當時在校師生對這個新生運動的反應,以及中文系教授派系之消長和幾位重要教授的教學逸事,頗值得一述。最初北京大學文科國學教授以桐城派文學家最占勢力,到...
三、晚明的文化革新運動與中國十七、十八世紀的文學 四、清代樸學家的反理學思想與先進的文學觀 五、清代桐城派的興起、發展與衰竭 六、晚清西學輸入與中國近代文學的發展 七、晚清的“排苟”、“批孔”與“五四”思想革命 八、晚清...
第五節 短篇小說的發展第六節 戊戌至辛亥前後的宋詩派、桐城派、常州詞派的古體詩文第七節 早期話劇第五章五四文學革命與新文學的誕生第一節 文學革命及其歷史性勝利第二節 五四時期外國作品的譯介與西方文學思潮的傳入...
第三章 鴉片戰爭時期文學發展的探索與困境 第一節 封建末世文學的怪題:創新與復古 第二節 宋詩派的雙重期待:自立不俗與學問至上 第三節 桐城派的兩難選擇:立誠求真與道統文統 .第四章 太平天國與曾國藩集團文學異同 第一節 對峙...
第二節 後期桐城派二姚及范氏文章 一 姚氏家族之詩性文章 二 范當世究心中外之作 三 吳閶生涵融新學之論 第三節 武夷派與嚴復、林紓古文之新變 一 桐城古文武夷派之源流 二 嚴復翻譯文與西學東漸 三 林紓與中國文學之新變 ...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陳獨秀因“言論過激”被逮捕,姚永概、馬其昶等署名營救。此事大出胡適意料,因為正是他們把姚、馬等古文家稱為“桐城謬種”,並迫使他們先後離校。此事使胡適覺得:“這個黑暗裡還有一線光明。”1922年,姚永概面頰...
因此,入民國後,他和桐城馬其昶、姚永概相繼離開北京大學,並攻擊革命家章炳麟為“庸妄巨子,剽襲漢人余唾”,“意境義法,概置弗講”(《與姚永概書》)為桐城派張目。五四運動中,《新青年》雜誌提倡以白話代文言,發自北京大學。林...
但是他們的思想必定受到封建士大夫文人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的歷史局限,他們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時代,他們只能是近代文學的改良派。就翻譯而論,嚴、林同出吳汝綸門下,是晚清桐城派古文巨子,一向保古衛道的林紓能以桐城派古文義法譯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