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袋蛾

桉袋蛾

桉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oa Hampson,為鱗翅目蓑蛾科小蓑蛾屬的一種昆蟲。分布於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幼蟲取食樹葉、嫩枝皮及幼果。大發生時,幾天能將全樹葉片食盡,殘存禿枝光乾,嚴重影響樹木生長,開花結實,使枝條枯萎或整株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桉袋蛾
  • 拉丁學名:Acanthopsyche subferaloa Hampson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蓑蛾科
  • :小蓑蛾屬
  • :桉袋蛾
  • 分布區域: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
形態特徵,生物學史,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雄成蟲體長 4 mm左右,翅展 12—18 mm,頭腦和腹部黑棕色披白毛,前後翅線黑棕色,後翅反面淺藍白色,有光澤。雌成蟲體長 5—8 mm,頭小,胸部略彎呈黑褐色,腹末米黃色。
桉袋蛾成蟲、幼蟲、蛹、卵圖桉袋蛾成蟲、幼蟲、蛹、卵圖
長 0.6 mm,橢圓形,米黃色。
幼蟲
體長 6—9 mm,頭部淡黃色,散布深褐色斑點,各胸節背板有深褐斑 4個,腹部乳白色。
雄蛹長 4-6 mm,深褐色,第四至第七腹節背面前後緣以及第八節前緣各有 1列小刺。袋囊長 8-20 mm,灰褐色,外表粘附葉屑和樹皮屑,幼蟲化蛹前使囊上有1條長絲將袋囊懸垂千枝葉上。

生物學史

桉袋蛾在廣西1年發生3代,浙江安徽1年發生2代。在浙江以3-4齡幼蟲越冬。翌年3月當氣溫升至8”C即開始活動,15”C以上大肆危害,5月中、下旬開始化蛹,第一、二代幼蟲分別於6月中旬、8月下旬前後發生。 天敵有6種姬蜂小蜂。長江流域1年1代,個別種或在南方有1年2代的,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越冬。翌年春天一般不再活動、取食,或稍微活動取食,桉袋蛾需繼續活動為害。4 —6月,越冬老熟幼蟲在袋囊中調轉頭向下,脫最後一次皮化蛹,蛹頭向著排泄口,以利成蟲羽化爬出袋囊。羽化時間多在下午或晚上,雌成蟲羽化後仍留在袋囊內,雄成蟲羽化時,將1/2蛹殼留在袋囊中。羽化後次日清晨或傍晚交尾。交尾時,雌成蟲將頭伸出袋囊排泄口外,袋蛾性信息激素釋放點在頭部,以誘引雄成蟲,雄成蟲交尾時將腹部伸入雌蟲袋囊內。交尾後,雌成蟲產卵於蛹殼內,並將尾端絨毛覆蓋在卵堆上。每雌產卵量因種類而異,一般100—300餘粒,個別種多達2000粒。卵經15—20天孵化,孵化多在白天。初孵幼蟲吃去卵殼,從袋囊排泄口蜂擁而出,吐絲下垂,隨風吹到枝葉下,咬取枝葉表皮吐絲纏身做袋囊;有的種類在袋囊上爬行,咬剝舊袋囊做自己的袋囊。初齡幼蟲僅食葉片表皮,蟲齡增加,食葉量加大,取食時間在早晚及陰天。10月中、下旬,幼蟲逐漸沿枝梢轉移,將袋囊用絲牢牢固定在枝上,袋口用絲封閉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摘袋囊。冬季闊葉樹和果樹落葉後可見到樹冠上袋蛾的袋囊,尤其是大袋蛾的袋囊十分明顯,可採用人工摘除,可用袋蛾幼蟲飼養家禽。
2.袋蛾的遠距離傳播主要靠苗木的調運,冬季注意在林果苗木上摘除蟲囊,可以控制該蟲傳入新區。
3.化學防治。①在城市行道樹上於 7月上旬用機動噴霧機噴施90%敵百蟲晶體水溶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2.5%澳氛菊酯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大袋絨,噴霧力求均勻周到,防治效果很好。②於基打孔注入內吸劑防治大袋蛾,在泡桐子基打孔注入 50%久效磷乳油或脫%磷胺乳油防治效果很好,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在泡桐乾基緊貼地面均勻選 3點,與地面成礎”左右角度用尖頭鐵錘打孔,深入木質部 2-3 cm,拔出鐵錘立即注藥3-8_1,並用泥團塞孔,殺蟲效果很好。 4生物防治寄蠅寄生率高,要充分保護和利用。噴撒蘇雲金桿菌、殺螟桿菌1-2記抱子/ml防治蠟彩袋蛾,防治效果 85-100%。
4.生物防治。幼蟲和蛹期有多種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如鳥類、姬蜂、寄生蠅及及致病微生物等,應注意保護利用。微生物農藥防治大袋蛾效果非常明顯。Bt製劑(每克芽孢量100億以上)1500~2000g/hm2,加水1500~2000kg,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