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蘇東坡父子抵儋之初,為州官張中所敬重,住官房,囑官糧。第二年,即宋紹聖五年四月,朝廷派出
湖南提舉
董必武赴
廣西察訪途中,在
雷州得知東坡居儋州官舍,便派人前來將東坡父子逐出。
東坡父子無室可居,處境十分淒涼。當地百姓見狀,十分同情。
當蘇東坡決定在城南的桄榔林中買地建房時,“邦群(即張中)畚,鄰里通有無”、“儋人運甓畚土助之”“十數學生助作,躬泥水之役”。
在眾鄉親的幫助下,僅一個月,即紹聖五十年五月間,三間茅屋落成。
儘管周圍荒蕪,蚊蟻滋生,環境惡劣,但詩人總算有了自己的家。
由於茅屋處在"竹身青葉海棠枝"的熱帶喬木桄榔林中,東坡在寬慰之餘,便將茅庵命名為“
桄榔庵”並題《桄榔庵銘》:“東坡居士謫於儋州,無地可居,偃息於桄榔林中,摘葉書銘,以記其處。”當年,蘇東坡幫助鄉親們打了一口水井,泉旺水甜,鄉親們命名為“東坡井”。
數百年來,清甜的井水從未枯竭過。
經歷
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春,僉海
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至此,見無祠,便在桄榔庵原址構堂三間,作“
東坡祠”。明代,桄榔庵舊址依然。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州韓佑在舊址上建祠蘇公,清
道光丁未年(1847年),州城紳耆邢德、李文彬五人發起新建正殿五眼,講堂五眼,頭門三眼。
清
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有城紳曾毓瑛倡儀,呈清州尊崔增瑞,由本城撥款在此興辦"桄榔書院",並增設了些建築物,不幸在
民國九年(1920年)州城“大難”中“桄榔庵”盡毀。
現狀
桄榔庵是蘇東坡謫居儋州三年的鄉間生活的寫照,也是大文豪同儋州
人民魚水深情的重要象徵,歷代對其多次修葺擴建,足見人心。
今天,儋州市人民政府撥出款項,繪圖設計請能工巧匠,修復桄榔庵,陳列有關蘇東坡的
歷史文物,以再現其父子居儋實狀,寄託
海南人民對蘇東坡的永久的緬懷和
紀念。
交通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