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陂鎮

桃陂鎮

桃陂鎮位於宜黃縣北部,素稱宜黃“北大門”。北鄰臨川,東依梨溪鎮,南與鳳岡鎮接壤,總面積85.4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2公里,距撫州市43公里,宜黃河、宜臨公路幹線穿境而過,鎮村公路全部硬化,交通便利。全鎮轄7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65個村民小組,共有3986戶,總人口15405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農業人口14125人,耕地達19630畝。農業主導產業有優質稻種植、雜交水稻制種和菸葉種植。全鎮共有學校7所,其中中心學校1所,村小6所,達到每個村都有一所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桃陂鎮
  • 外文名稱:Taob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794
  • 地理位置宜黃縣北部
  • 面積:85.4平方公里,
  • 人口:1.5萬(2016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贛F
名稱來歷,政區沿革,政區劃分,人口面積,自然條件,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經濟發展,農業,工業,財政金融,社會事業,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自然災害,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所獲榮譽,

名稱來歷

鎮人民政府原駐地桃陂村,因原駐地周圍一帶昔日產桃,且村靠宜黃河畔而名桃陂。

政區沿革

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屬岱賢鄉九都。解放前夕屬第六區梅坊鄉。解放後屬第六區(後改梨溪區)的桃溪、曾坊、梅坊、聖華、大港等5個鄉。1956年撤區並鄉後為梅坊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劃入梨溪公社,1961年劃出為梅坊公社,1967年改名為東升公社,1969年仍併入梨溪公社,1972年析出為桃陂公社,1984年6月體制改革時易名桃陂鄉,2011年11月撤鄉設桃陂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設桃陂、聖華、曾坊、大港、梅坊、萬家、榮前7個村民委員會,共分65個村民小組。
桃陂鎮位於宜黃縣北部,素稱宜黃縣北大門,與一縣一區(崇仁縣、臨川區)接壤,總面積85.4平方公里,是江西宜黃工業園區豐厚小區所在地,宜臨公路幹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鄉政府辦公場所坐落在桃陂鎮桃陂村,距縣城14公里,全鄉轄7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有自然村65個,共有3854農戶,總人口13483人,其中農業人口11960人。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4959人,4218戶(其中非農業人口1326人)。男性7803人,占52.1%;女性7156人,占47.9%;18歲以下3691人,占24.6%;18~60歲9648人,占64.3%;60歲以上1820人,占12.1%,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8‰,人口死亡率4.16‰,人口自然增長率7.22‰。
全鎮總面積85.4平方千米。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宜黃河、臨宜公路穿境而過,除沿河兩岸有較大的行條狀面積平地外,60%均為低緩丘陵。最高點東朝山海拔288米,最低點曾坊海拔約50米。

氣候

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7.4℃,1月平均氣溫5.4℃,7月平均氣溫28.8℃。極端最低氣溫-9℃(2008年1月13日),全年無霜期約280天,初霜期12月中旬,終霜期2月中旬。年降水量1879.9毫米,水量分布多在春、夏兩季,秋、冬稀少。

水文

桃陂水文站控制面積1611平方公里。1986年-2005年年平均689.36億立方米/秒。最大流量為2040立方米/秒,出現於1998年6月22日;最小流量為2.61立方米/秒,出現於1991年7月27日。變幅為781倍。

自然資源

縣內林業鄉之一。林地面積4827公頃,人均5.1畝。種植杉木1467.9公頃、毛竹217公頃、森林覆蓋率73.5%。年產杉木129立方米、毛竹50.8萬根、林業生產總值133萬元。

自然災害

氣溫偏低,影響部分農作物生長;偶有山洪暴發成災。

經濟發展

2005年財政收入51萬,2006年財政收入118萬,2007年財政收入247萬,2008年財政收入482.6萬元。
2016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8724萬元,同比增長10.1%;完成財政總收入1928萬元,同比增長15.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306元,同比增長10.2%。

農業

農業以種植水稻、菸葉為主,兼種蔬菜、花生、白蓮等經濟作物。耕地1305.3公頃(1公頃=15畝),糧食總產量12352噸。
全鎮小規模飼養生豬、肉牛等。2011年,出欄肉牛35頭、生豬8910頭,出籠商品雞、鴨20100羽。

工業

2011年全鎮有企業16家,其中工業企業6家,工業總產值2400萬元,實現工業企業稅收256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391萬元,上年1065萬元,比上年增加30.6%。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7所,在園幼兒223人,專任教師11人,國小7所,在校生829人,專任教師6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國中1所,在校竹126人,專任教師21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8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2011年教育經費達43萬元,比上年增長2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鄉衛生所1所,病床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5張,專業衛生人員14人,另有村衛生室8所,從醫人員2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2011年衛生院(室)完成診療9448人次,出院94人次。2011法定報告傳染病率為0.7/10萬,農村安全用水普及率8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1523人,參保率95%。

體育

2011年末體育場所3處,社會體育指導員4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中國小運動會、農民運動會、老年人健身運動會。

廣播電視

2011年末境內村村通有線電視,用戶4600戶,電視覆蓋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6戶,人數463人,支出43.7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79元,比上年增長6%,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2戶,54人支出10.1萬元,比上年增長8%,月人均156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供養46人,支出8.9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30人次,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7%。

自然災害

2011年受災人口123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602畝,直接經濟損失864萬元,救災支出32萬元。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6人。社會福利費8.94萬元,比上年增長8%。

交通運輸

宜(黃)臨(川)公路縱貫鎮境南北5千米。村村通公路,7個村委會及90%以上村小組通水泥路。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0千米,鎮村通郵率100%;行動電話全普及。

所獲榮譽

五年來,全鄉共獲省級獎項3項,市級獎項8項,縣級獎項33項,部門工作獎項18項,2010年度評為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2007年、2008年、2009年連續被評為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鄉(鎮),2006、2007、2008連續三年新農村建設為全縣第一名,2006、2009年兩年評為新農村建設全市先進,2008年榮獲全縣鄉鎮財政收入工作第一名,2009年榮獲全縣財政收入上500萬元台階獎,2010年榮獲全縣鄉鎮財政收入工作第三名和全縣財政收入上1000萬元台階獎,2007年獲全縣鄉鎮目標管理綜合考評第三名,2008年榮獲全縣鄉(鎮)目標管理綜合考評第二名,2010年榮獲全縣鄉(鎮)目標管理綜合考評第三名,2008、2009年連續兩年民生工程工作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鄉(鎮),2010年鄉鎮企業招工服務工作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第三名,2007、2008年菸葉生產分別評為第二名和第三名。2010年榮獲全縣招商引資工作第三名,2010年榮獲全市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作先進單位和全縣第二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