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化濁湯,中藥方劑名。出自《醫醇賸義》卷三。具有通利下焦,兼去瘀之功效。主治女勞癉,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而時溏,以因血瘀不行,積於膀胱少腹。
基本介紹
- 名稱:桃花化濁湯
- 出處:《醫醇賸義》卷三
- 組成:桃仁、紅花、牛膝、延胡索、歸尾、赤芍、丹參、茵陳、澤瀉、車前、降香、血餘炭
- 功用:通利下焦,兼去瘀
- 主治:女勞癉,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而時溏,以因血瘀不行,積於膀胱少腹
組成,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桃仁、牛膝、丹參、車前子各二錢(6g),紅花、降香各五分(1.5g),延胡索、赤芍藥各一錢(3g),當歸尾、澤瀉各一錢五分(4.5g),茵陳三錢(9g)。
功用
通利下焦,兼去瘀。
主治
女勞癉,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而時溏,以因血瘀不行,積於膀胱少腹。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醫醇賸義》:“女勞癉者,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而時溏。此因血瘀不行,積於膀胱少腹,故仲景用硝石礬石散,峻攻其瘀,自極精當。但今人之體質,遠不逮古人,若復峻攻,更傷元氣。擬通利下焦兼去瘀之法,桃花化濁湯主之;桃花化濁湯自製;桃仁二錢,紅花五分,牛膝二錢,延胡索一錢,歸尾一錢五分,赤芍一錢,丹參二錢,茵陳三錢,澤瀉一錢五分,車前二錢,降香五分,血餘灰一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