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亭

桃林亭在襄陽城南峴山上,為漢時亭,晉以後有峴山亭。《荊州圖.副記》云:襄陽縣南有桃林館,是餞行送歸之所萃。館在山麓,而紀功諸碑,皆立道旁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林亭
  • 地址:襄陽城南峴山上
主要景觀,相關歷史,

主要景觀

乾隆版《襄陽府志》相關記載桃林館,城南六里,《舊志》止稱桃林,云:相傳晉桓沖北伐屯兵於此,軍士食桃棄核,至春萌生,遂成桃林,此妄傳也。考《水經》:沔水又經桃林亭東。夫《水經》為漢桑欽所撰,已著桃林之名,烏待桓沖帥師時耶?又按:《荊州圖.副記》:襄陽縣南有桃林館,是餞行送歸之所萃。自晉唐以後,以羊成侯遺愛復亭,稱峴山亭,
《荊州圖.副記》云:襄陽縣南有桃林館,是餞行送歸之所萃。館在山麓,而紀功諸碑,皆立道旁歟。” 《襄陽府志》記載:“漢水之源,詳見均州。自谷城東來入境,又東經樂山北,又東經隆中,又東經萬山......遂繞東南而下,又經桃林亭東,亭在峴山上。”“峴山,縣南七里。東臨漢水。漢時有桃林亭。晉以後有峴山亭、羊侯廟、墮淚碑。宋時有石幢二,俱另詳。”
張子容詩關於桃林館的記載張子容是唐朝進士,孟浩然的多年好友,先天元年(712)舉進士,仕為樂城令,開元中謫為東城尉。
又曾官晉陵尉。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為死生交,詩篇唱答頗多。張子容家住襄陽城南白鶴山(今鳳林山觀音閣)。他曾把鳳凰池稱作海園,鳳凰亭稱作海亭,與孟浩然多次在這兒飲酒、賦詩、唱和。孟浩然也寫下了大量在海園和白鶴山與張子容相會宴樂及張子容在外地作官思念老友的詩作。他在《送孟六歸襄陽中》說:“東越相逢地,西亭送別津。風潮看解纜,雲海去愁人。鄉在桃林岸,山連楓樹春。因懷故園意,歸與孟家鄰。”

相關歷史

(一)桃林館建於漢代,具體位置在峴山上。<>:“沔水又經桃林亭東.夫<>為漢桑欽所撰,已著桃林之名。”,“"峴山,縣南七里.東臨漢水.漢時有桃林亭”。“遂繞東南而下,又經桃林亭東,亭在峴山上”,“峴山,縣南七里。東臨漢水。漢時有桃林亭。”並且周圍漢江環繞,典故很多,桃林館的作用就是迎來送往、交結應酬之地,“餞行送歸之所萃”。
(二)桃林館是漢水變遷的重要見證。“漢水之源,詳見均州.自谷城東來入境,又東經樂山北,又東經隆中,又東經萬山......遂繞東南而下,又經桃林亭東,亭在峴山上。”漢水是襄陽的重要水利資源和文化資源,而桃林館則是漢水文化和襄陽文化發展和變遷的重要歷史見證。
(三)張子容家住桃林館附近,並且與孟浩然是鄰居。“鄉在桃林岸,山連楓樹春。因懷故園意,歸與孟家鄰。”我的家鄉在峴山桃林館的岸邊,我在外地做官,常常思念家鄉,等我不做官後回到家鄉,還是與孟浩然當鄰居。這為我們確定孟浩然的故居提供了準確的信息。
(四)為墮淚碑等重要文化古蹟的擺放提供了重要依據。墮淚碑是襄陽的重要文化古蹟,但是關於墮淚碑的具體擺放位置,至今仍有不少爭議,有的說在應在峴山之上,有的說應和峴首亭在一起,有的說是為紀念羊祜的,應在今日羊祜山上,“館在山麓,而紀功諸碑,皆立道旁歟,”所以筆者認為,墮淚碑擺放於峴首山下路旁,完全正確。
(五)峴山歷來是襄陽文化的核心。“峴山,縣南七里。東臨漢水。漢時有桃林亭。晉以後有峴山亭、羊侯廟、墮淚碑。宋時有石幢二”,說明自漢以來,歷朝歷代,峴山都有著眾多的文化古蹟和人文故事。歷史不應該忘記桃林館現在的襄樊人,知道桃林館的已經不多了,查今天的《襄樊市地名志》(襄樊市地名領導小組內部資料,1994年版)也沒有記載。但是每到春天,“今南門外三里許,道左有桃林一帶,頗為濃郁,雖非當年故跡,居民能勿剪勿伐,而設館授餐,以待行旅,亦是繼前徽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