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樹村

桃子樹村

該行政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民樂鎮,地處鎮西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3.00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80公里。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2.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0.00萬元,占總收入的41.65%;畜牧業收入8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8.9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05頭,肉牛27頭);漁業收入2.25萬元,占總收入的0.52%;林業收入95.50萬元,占總收入的22.10%;第二、三產業收入23.45萬元,占總收入的5.43%;工資性收入26.50萬元,占總收入的6.13%。農民人均純收入190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6.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在省內務工人數41人(占勞動力的4.5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桃子樹村
  • 地理位置:地處鎮西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3.00公里
  • 面積:14.16平方公里
  • 人口:1594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村務公開,發展重點,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東鄰民樂村,南鄰芒專村,西鄰臨滄市,北鄰嘎胡村。轄桃子樹、董家園、芒果樹、海子、陶家村、平掌、董家村7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有農戶385戶,有鄉村人口1594人,其中農業人口1593人,勞動力90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78人。
全村國土面積14.16平方公里,海拔1085.00米,年平均氣溫21.00℃,年降水量1235.4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小麥、水稻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024.00畝,人均耕地1.90畝,林地17289.60畝。
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32.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24.00畝(其中:田1620.00畝,地1404.00畝),人均耕地1.90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7289.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8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1畝,主要種植蠶桑、茶葉、板栗、柑桔、芒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2.00畝,其中養殖面積10.00畝;荒山荒地237.00畝,其他面積304.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85戶通自來水。有385戶通電,有27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0%、72.47%和79.2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00戶(分別占總數的40.52%和25.97%)。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3.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農用運輸車47輛,拖拉機126輛,機車16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92.00畝,有效灌溉率為26.3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9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31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6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7個自然村均不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85戶,共有鄉村人口1594 人,其中男性853 人,女性740人。其中農業人口1593人,勞動力901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傣、彝、白、哈尼族混居地),其中漢族632人,傣族24人,彝、白、哈尼族938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55人,參合率87.89%;享受低保19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3公里。
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725.0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132人;距離鎮中學23.00公里。
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8人,其中小學生136人,中學生46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桃子樹村委會地處民樂鎮的西北方向,西南與臨滄相鄰,是一個由主體民族彝族和漢族組成的山區村委會,該村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土地資源,這裡氣候溫和,水源充足,適宜發展林副產品和畜牧業。
這裡的彝族能歌善舞,每逢節日、婚喪、蓋房等,都會以歌舞的方式來慶賀同樂,最流行的舞蹈是跳笙,跳笙的套曲很多,有跺腳笙、三腳笙、四腳笙。另外鸛鳥舞(彝話稱"瓜拉")也比較有特色,相傳彝族的祖先曾戴上鸛鳥的頭形,趕跑了給彝寨人民造成危害的猛獸,從此彝山有了安定,後來,人們把元宵節當作鸛鳥紀念日,戴上鸛鳥頭形,把三腳歌、合腳歌、小拌腳和打歌調等結合起來歌舞慶賀。
這裡的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曲調動聽。服飾具有民族特色,男子穿青黑無領右衽衣,外加一件麻布褂,下著寬腰大腳褲,扎黑布包頭;姑娘穿前短後長的緊袖無領鑲花邊大襟衣,系短花圍腰,也喜歡戴耳環。
這裡的漢族服飾、飲食、住宅、婚喪禮節、傳統節日、習俗等與各地漢族大致相同,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自己的家園,昔日的窮山僻壤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本地優越的自然資源得於進一步開發。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7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2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44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20萬元,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困難:交通、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嚴重落後,農民科技意識差,阻礙經濟發展。。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素質,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52人,黨員中男黨員47人,女黨員5人。 團員6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