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華鯪

桂華鯪

桂華鯪,學名: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 (Peters, 1880) 為鯉科,華鯪屬魚類。 體長,稍側扁,腹部圓。吻稍鈍,密布珠星。口寬,下位,弧形。吻皮邊緣具細缺刻,近口角處外露,下唇與下頜分離,下唇邊緣及內面布滿小乳突,具頦溝。下頜角質緣略外突。須極小,成魚吻須退化,頜須位口角深溝內。背鰭無硬刺,最長鰭條大於頭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華鯪
  • 別名:青衣、扁青衣、沉香魚
  • 拉丁學名: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 (Peters, 1880)
  • 二名法:Sinilabeo decor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鯉科
  • 亞科:野鯪亞科
  • :華鯪屬
  • :桂華鯪 S. decorus
  • 亞種:桂華鯪指名亞種
  • 分布區域:西江水系,棲息於石底激流的江河或山溪。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28尾;體長76—273mm;采自廣西融安、貴縣、陽朔;廣東英德、陽山。
桂華鯪
背鰭iii-11;臀鰭iii-5;胸鰭i-15—16;腹鰭i-8。側線鱗{[40(6-7-v)/(7-9)44]};背鰭前鱗20—24;圍尾柄鱗24。下咽齒3行,陵櫃幾抹2?4?5—5?4?2。第一鰓弓外側鰓耙67—76。脊椎骨4+36。
體長為體高的3.1—4.2倍,為頭長的4.2—5.0倍,為尾柄長的5.3—6.6倍,為尾柄高的6.3—7.1倍。頭長為吻長的2.2—2.6倍,為眼徑的3.8—5.4倍,為眼間距的2.1—2.6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05—1.2倍。
體側扁,背腹緣隆起,尾柄高而短。吻端具微小而阿背她密集的燥束珠星;吻長約等於眼後頭長;吻皮下垂覆蓋住上唇中部,邊緣光滑。上唇與上頜不分離,緊貼於上頜外表,其側端邊緣具橫紋,中段光滑,在口角處與下唇直接相連。口下位,呈弧形。下唇有深溝和下頜分離。下唇的外緣和內緣具肉質乳突。唇後溝短,在頦部中嘗白邀剃央中斷。頦溝明顯。吻須在較大個體已消失。口角須短小,一般存在於口角深溝設應套內。眼中等大。鼻孔距眼前緣比距吻端為近。峽部間距稍小於口角距。鱗片中等大,胸部鱗片小。腹鰭基部具狹長腋鱗。側線完全而平直,沿著體側中線至尾柄中軸。
背鰭無硬刺,外緣稍內凹,最長鰭條約為頭長的1.1—1.3倍(體長100mm內的幼魚其最長鰭條約等於頭長),其起點在腹鰭前約3—4個側線鱗的上方。胸鰭長約和頭長格體漿相等或較短,第2根分枝鰭條為最長。腹鰭起點距吻端比距尾鰭基為遠。臀鰭末端後伸不達尾鰭基。尾鰭叉形,最長鰭條約為最短鰭條的2.5倍。
下咽齒側扁,齒冠斜截。鰓耙尖細,排列緊密。鰾2室,橢圓形,後室較粗,其長為前室的2倍。腹膜黑褐色。
鮮活時體色青黑帶綠,背部深,腹部黃白色,體側鱗片中心有紅點。各鰭淺黃色。固定標本體灰黑色,背部較深而腹部淺,每個鱗片有微黑外框,中央較淡,組成多數淡灰色直條。幼魚沿側線具一微黑色縱行條紋直達尾鰭基。

生活習性

棲息於石底激流的江河或山溪。食藻類、青苔及有機碎屑。3~4月集群產卵。常見0.5~lkg,最大4kg。為產區經濟魚類。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分布於西江水系。珠江水系,元江水系,湖南的洞庭湖及其附近大型湖泊中和洞庭湖上游的河影榜祖流中。
國外分布:越南的紅河水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