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街道辦事處的前身是長沙市園藝示範繁殖場,2001年10月撤場設街,2003年,撤石碑管區建立集體資產管理辦公室和新園、桂莊、槐樹塘三個社區管理辦公室。街道地處省府核心位置,北以湘府路為界、南以繞城線為圪、東與洞井高升村接壤、西與新開鋪為鄰。轄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88人900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桂花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辦事處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0000
- 車牌代碼:湘A
基本信息,部門設定,地理位置,歷史沿革,駐街單位,發展狀況,
基本信息
桂花街道辦事處的前身是長沙市園藝示範繁殖場,2001年10月撤場設街,2003年,撤石碑管區建立集體資產管理辦公室和新園、桂莊、槐樹塘三個社區管理辦公室。街道地處省府核心位置,北以湘府路為界、南以繞城線為圪、東與洞井高升村接壤、西與新開鋪為鄰。轄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88人900戶。
部門設定
街道下設黨政辦、經濟貿易辦、拆遷安置辦、城管愛衛辦、綜治辦、計生辦、財政所、社會事務辦、勞保站、司法所共10個職能部門,其中,財政所、勞保站為事業機構,街道下轄一個集體資產管理辦公室和17個村民組。街道規劃設定8個社區居委會,目前新園、桂莊兩個社區正式成立,槐樹塘社區成立了籌備辦公室計畫今年底掛牌。街道工委班子成員有7人,平均年齡37.8歲,均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研究生學歷2人,新進班子的有2人。機關工作人員35人(政策性安置人員6人,3名學生幹部),社區工作人員26人。
地理位置
我街地處長株潭"兩型社會"核心區域的前沿,與省政府、區委、區政府僅一路之隔,省工商局、省物資集團等諸多省直機關選址落戶,三館一中心、景觀中軸線等大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及地標建築座落我街,行政優勢與區位優勢非常明顯。
歷史沿革
長沙市園藝示範繁殖場的前身為長沙市苗秧局,建於1935年,屬長沙市園林局領導,基地坐落在長沙市南片的碟子塘隊,系購置廖端卿(本人系地主)民房一棟,水田12畝,中咀山地及房屋四周山地,共有面積百餘畝,培育風景林幼苗,直至解放,苗秧局因此得名。
建國後於1950年初,市園林局將苗秧局移交給長沙縣承辦,1951年改為長沙縣農場苗圃組,此後以培育用材林幼苗為主,1952年為長沙縣苗圃,1954年冬該苗圃遷經長沙縣金井,1955年至1956年基地交當地雙合農業社經辦青年農場,場長鄧樹清。
1957年湖南省輕工業廳設交野生研究所。
1959年湖南省科委征進此地籌建湖南省植物園,基地面積為294畝。1962年4月該機構下放市科委成立長沙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1963年4月市委農林辦將市農科所改為長沙市園藝示範繁殖場。
1964年6月建立場總支委員會隸屬中共長沙市委農村辦。
1964年9月7日,遵照長沙市人委283號檔案將長沙縣大托公社石碑大隊劃歸市園藝場領導撤銷石碑大隊成立石碑管區設立一、二、三、四工區,以場帶隊。從此開劈部分山土,整理成梯土,專業培植無核密桔。
1968年12月市委決定,將該場下放長沙市郊區領導。
1969年5月,郊革委(1969)021號檔案批示,同意成立長沙市園藝場革命委員會。1969年9月郊黨字004號檔案批覆,經中共郊區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研究決定,同意恢復中共郊區園藝場支部委員會。
1970年3月省市郊革委員會研究決定市園藝場與省畜牧研究所合併為長沙市郊區國營良種繁殖場,是年3月建立中共長沙市郊區良種場核心小組,3月21日成立良種場革委會,同年12月組建中共長沙市郊區良種場委員會。
1971年10月長革發(1971)43號檔案決定,將長沙市良種場改為長沙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由市革委生產指揮部農村組領導。後市屬東區馬欄山的長沙市農科所改為長沙市郊區良種場,由郊革委領導。
1972年8月,中共長沙市委批覆,同意成立中共長沙市農科所委員會同時成立市農科所委員會。
1973年8月市委決定,兩場分制,即將原省畜牧研究所改為長沙市畜牧場,市農科所保留建制遷經原市園藝場,同年9月各回原此。
1974年9月農科所遷經郊馬欄山,本初仍舊為長沙市園藝場隸屬市農林局。
1975年9月9日長革組(1975)24號檔案通知,將本場劃歸長沙市郊區領導。
1984年12月10日,長沙市人民政府,基本建設徵用土地審批單(84)長建房字170號,同意市園藝場徵用石碑管區1996年6月,長沙市對原長沙市區4區級郊區開始進行區劃調整,原長沙市園藝場調整到長沙市南區管轄。
2001年10月29日,中共長沙市天心區委員會檔案天發[2001]53號,天心區委員會、天心區人民政府根據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01)11號檔案精神,同意撤銷長沙市園藝示範繁殖場改設長沙市天心區桂花坪街道辦事處。並於當年10月份舉行了掛牌儀式。
駐街單位
幾年前,街道轄區是荒蕪的郊野一隅,如今已是一塊大開發大建設的熱土。隨著省府、區府南遷,國家審計署駐長辦事處、省物資集團、省工商局、省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館、地質博物館、天城公司、鑫遠集團、華天集團、日興公司、國家儲備中心、新城國際公館、升遠花園、富景園、生活藝術城、鑫遠尚苑、湘府南郡、瀟湘和城、省火電公司等省、市、區單位及所屬項目紛紛進駐我街;芙蓉南路、湘府路、新姚路、杉木沖路、劉家沖路、園藝路、和平路、時代陽光大道的拉通為街道加快發展提供了交通黃金線通道;街內有國家一級建安企業長沙市園藝建築工程公司;有19家家俱生產企業聚集創業的石碑家俱工業園;有7家集體企業、120家各類個體和私營企業;有保險職業學院、湖南省工會幹部學校、牛耳培訓、省中山外國語學院等學府及長沙市刑偵支隊等駐街單位。
發展狀況
過去幾年,我街經歷了十分重要而且非同尋常的發展時期。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面對全街經濟總量小、骨幹財源少、基礎設施差、經濟實力弱、遺留問題多等不利的情況,全街上下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堅定信心,負重奮進,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全面和超額完成了每年的各項目標任務,街道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取得顯著成績,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街道緊緊抓住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建設的難得發展機遇,藉助省府新區行政中心巨大的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效應,堅持以財源建設為核心,按照"建一流班子、帶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爭一流街道"的總體目標,注意把"近的、遠的、有形的、無形的"區域內各種閒置資源和駐街企業、項目單位的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拓展發展空間。街道始終把經濟工作尤其是財稅工作擺在第一位,進一步完善街道經濟工作機制,加強街道財稅工作的管理。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產業導向為重點,以招商引資為基礎,以最佳化經濟環境為前提,拓寬招商思路,堅持"綠色環保"原則,樹立"小政府、大服務"和"小城區、大服務"的意識,對重點納稅項目做到"四個知道一個到位",即知道項目發展的規劃、知道項目建設的進展、知道項目的主要需求、知道項目的難處,排憂解難及時到位,真正做到"街道創造環境,項目創造財富",取得了經濟工作的重大突破。現在我街有幾十個項目正在建設中,近年固定資產總投入達70多億元,共為省、市、區重點工程騰地6478.07畝,動遷705戶2355人,已安置454戶1558人,同步完成金桂小區第一、二期安置房建設和綠化、道路硬化等所有配套建設工作,街道城市化雛形日漸呈現,有力促進了街道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007年街道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576萬元,比2004年增長938%;外商實際到位投資3868萬美元,比2004年增長198%;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3.28億元,比2004年增長536%.2006年榮獲"長沙市十快街道"榮譽稱號。
在長株潭一體化"兩型社會"建設被國家正式批准的大背景下,街道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團結一致、積極開拓,牢牢把握創新之舟,緊緊抓住開發機遇,走"又好又快"發展之路,全力打造好"四區一帶",以更加頑強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紮實的工作,推動街道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努力開創桂花坪街道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