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斑鮃

桂皮斑鮃

桂皮斑鮃(Pseudorhombus cinnamome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是牙鮃科斑鮃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皮斑鮃
  • 拉丁學名:cinnamome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鰈形目
  • 亞目:鰈亞目
  • :牙鮃科
  • :斑鮃屬
  • 編號:8625
  •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背鰭81—87;臀鰭63—67;胸鰭(左)12—13,(右)11—12;腹鰭ii-4;尾鰭17—18;側線鱗73—83。鰓耙5—6+9—11。椎骨10+28—29。
體長為體高1.9—2.1倍,為頭長3.6—4.1倍。頭斷駝探長為吻長4.8—5.8倍,為眼徑4.2—5.4倍,為最長背鰭條2.3—2.5倍,為左胸鰭長1.7—2.1倍,為左腹鰭長2.6—3.2倍,為尾鰭長1.1—1.3倍,為尾柄長4.6—7.6倍;尾柄高為長2.1—3.3倍。
體長橢圓形,很側扁,尾柄短高。頭高甚大於長,背緣在吻中部有一小凹刻,腹緣在下頜後端微凸。吻鈍,大魚吻長約等於眼徑。兩眼位頭左側。眼位前後相似。眼間隔窄嵴狀,眼徑為其寬4.7—6.9倍。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有一皮膜突起;左鼻孔位眼間隔正前方吻側;右鼻孔鄰近頭背緣。口前位,閉時兩頜前端相等。上頜約達下眼瞳奔擊樂幾孔後緣下方。下頜聯船舟合下方微凸。兩頜牙小,右下頜牙22—26個。鰓孔大,達側線稍下方。鰓峽凹刻深。鰓耙長矛狀,內緣有小刺。生殖突白點狀。
頭體左側被櫛鱗,右側圓鱗,奇鱗與腹鰭有鱗,吻、眼間隔前半部與口緣(上頜骨除外)無鱗。兩側側線發達;直線部側中位,到胸鰭後上方較高呈弧狀,到頭部有顳上枝及眼下枝,顳上枝約伸達第9—10背鰭條基附近。
背鰭始於吻中部偏右側,有膜連右側後鼻孔背緣;第44—49鰭條最長;後端少數鰭條分枝,最後鰭條最短小。臀鰭始於胸鰭基後部下方,形似背鰭。第一間脈棘突出於臀鰭前方。左胸鰭尖刀狀,中央7—8鰭條分枝,第2鰭條最長;右胸鰭圓形,鰭條不分枝,長為左鰭的3/4。左腹鰭位較低前,後4鰭條分枝,第2—芝簽整3鰭條最長,約達第2—4臀鰭條基。尾鰭中央13鰭條分枝,後端雙截形。
頭體左側淡黃灰褐色;側線直線部前端稍後和中央稍後各有一黑褐色斑,前斑約等於瞳孔,周緣有不規則乳白色小點,後斑較小,沿側線常另有2—3個更小斑;側線上下體側約有4縱行各約4—6個褐弧狀紋,紋內較淡,另外常散有較小相似的暗紋及小雜點;鰭淡黃色,左側有小褐色雜點,第2—3左腹鰭條末端間常有大黑斑。右側頭體乳白色,鰭較淡且無斑。虹彩肌內緣金黃色,瞳孔藍黑色。
胃彎弓狀,後端略呈盲囊狀。乎府兵幽門盲囊左右各2個。腸長約為頭長2倍。記戒棄成年雌魚卵巢尖三角形,後端達第13脈棘。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沿岸內灣至水深164公整乘設戒尺深的近海砂泥質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南海、東海和黃海,朝鮮日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