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2015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2015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是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東漢] 張仲景,[民國] 羅哲初 手抄,朱俊 點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 作者:[東漢] 張仲景、[民國] 羅哲初 手抄、朱俊 點校
  • 出版時間:2015年1月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頁數:202 頁
  • ISBN:9787507746266
  • 定價:28.00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張仲景,《後漢書》無傳,其事跡始見於《宋校傷寒論序》[1]據此,他為南陽人,師事張伯祖,曾經出任過長沙太守,因此被後世稱為張長沙。 但關於仲景任長沙太守之事是否屬實,後世尚有爭議,因為《名醫錄》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諸史書上也沒有相關的記載。清孫鼎宜認為,張機應為“張羨”[2]之誤,章太炎也持此說[3],然而張羨並不以醫術聞名,這個說法仍然是有問題的。 東漢末年,動亂頻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張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這引發了他發憤學習醫學的決心,“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4]。”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在此外,我們對他所知不多。在晉皇甫謐 ...(展開全部) 張仲景,《後漢書》無傳,其事跡始見於《宋校傷寒論序》[1]據此,他為南陽人,師事張伯祖,曾經出任過長沙太守,因此被後世稱為張長沙。 但關於仲景任長沙太守之事是否屬實,後世尚有爭議,因為《名醫錄》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諸史書上也沒有相關的記載。清孫鼎宜認為,張機應為“張羨”[2]之誤,章太炎也持此說[3],然而張羨並不以醫術聞名,這個說法仍然是有問題的。 東漢末年,動亂頻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張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這引發了他發憤學習醫學的決心,“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4]。”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在此外,我們對他所知不多。在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中,記載了張仲景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而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言。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此二事雖扁鵲、倉公無以加也。”雖然事近傳奇,但也可以顯示當時人對張仲景醫術的敬服。

圖書目錄

原序
傷寒雜病論序
傷寒雜病論卷
 平脈法
傷寒雜病論卷第二
 平脈法第二
傷寒雜病論卷第三
 六氣主客第三
傷寒例第四
 雜病例第五
傷寒雜病論卷第四
 溫病脈證並治第六
傷寒雜病論卷第五
 傷暑病脈證並治第七
 熱病脈證並治第八
 濕病脈證並治第九
 傷燥病脈證並治第十
 傷風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寒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傷寒雜病論卷第六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傷寒雜病論卷第七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傷寒雜病論卷第八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傷寒雜病論卷第九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傷寒雜病論卷第十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傷寒雜病論卷第十一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傷寒雜病論卷第十二
 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
 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
傷寒雜病論卷第十三
 辨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
 辨瘧病脈證並治
 辨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
傷寒雜病論卷第十四
 辨咳嗽水飲黃汗歷節病脈證並治
傷寒雜病論卷第十五
 辨瘀血吐血衄血下血瘡癰病脈證並治
 辨胸痹病脈證並治
傷寒雜病論卷第十六
 辨婦人各病脈證並治
附錄
 一、中醫古籍處方劑量換算
 二、湯方索引(筆畫排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