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默爾斯達德教堂村

格默爾斯達德教堂村

格默爾斯達德教堂村位於瑞典波的尼亞灣附近北博頓省省會城市呂勒歐。它建成於15世紀末,至今保存完好,是斯堪的納維亞北部保存最好的教堂村,也是瑞典烏普薩蘭以北最富文化特色的區域。1996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格默爾斯達德教堂村
  • 外文名稱:Church Town of Gammelstad
  • 地理位置:瑞典
  • 世界遺產目錄: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時間: 1996年
基本信息,簡介,歷史,城市結構,評價,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位於瑞典波的尼亞灣附近北博頓省省會城市呂勒歐
英文名稱:Church Town of Gammelstad

簡介

14世紀中葉,呂勒河流域的呂勒歐成為一個教區,教區的中心便是格默爾斯達德。信徒們到格默爾斯達德參加宗教活動,路遠的不能當天往返,就暫住在教堂周圍臨時的小屋裡,逐漸形成了教堂村。教堂村的中心和主體建築是格默爾斯達德教堂。該教堂號稱“瑞典北部最大的中世紀教堂”,用石頭構建,有好幾座樓門,西北部的鐘樓建於1851年,十分高大雄偉。它的裝飾設計十分講究,都是出自15世紀當地名家之手。教堂內的祭壇由尼爾斯·福祿爾主持修建,祭壇後的屏風在1520年特製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
教堂村以格默爾斯達德教堂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延伸。教堂村一部分如前所述,自然形成於中世紀。另一部分則是人們在17世紀時規劃建設的。環繞著主體教堂的西側和南側,當時的建設者們設計修建了424座木結構小型教堂和30座一般木房,主要供遠道的信徒住宿。教堂東側的街道也是按計畫修建的。路旁的建築與原來的小木屋風格上大同小異,只不過規模稍大,設備齊全罷了。

歷史

14 世紀時,呂勒河口三角洲的島上建立了市場。從此波的尼亞灣地區成為漢薩同盟的商業夥伴。當地農場主和沿海商人商務繁忙。一起經商的還有拉普人,這些拉普人的居住地離此很遠,因此不得不在返回前留宿城中。教堂周圍可以同時進行商業和宗教活動(15世紀),旅館和馬廄也建了起來。
呂勒歐是羅馬天主教教會的前哨基地。這一地區同時還是挪威和瑞典王國的殖民地。教堂是宗教和政治的象徵。同時也是呂勒歐杉樹和魚類貿易興旺的標誌。瑞典的宗教改革(1527年)並沒有減緩教堂的飛速擴建。也沒有影響財富的積累。隨著國家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日益加強,漢薩同盟的活動衰落了。
1601年,教會城基本成型。稍後,在新商業政策推動下,緊鄰呂勒歐集市城的格默爾斯達德建立起來,海岸的抬升和港口的乾涸促使城市向海邊遷移。1649年,格默爾斯達德(老城)外觀再也沒有發生過變化。鐵路的開通溝通了外界,但也沒有給城市景觀帶來絲毫變化。

城市結構

城市布局明顯帶有中世紀特點。平直的街區網與以教堂為中心向外輻射的中世紀街區互相重合。城市依舊嚴嚴實實包裹在帶有多個城門的城牆內。現今在乾涸的舊港口遺址上種植了針葉樹;通向大海的水道成了沼澤地,新港口遠在數公里以外。教堂城格默爾斯達德,作為臨時休息和會晤場所,與規劃作為永久居住場所的呂勒歐,永遠結合在一起。紅色的木製房屋勾勒著白色框線,在石砌教堂四周密密地擠在一起,並用一圈圍牆保護起來。百葉窗和屋門設計精巧。門上裝飾,早在古代異教徒時代就有了。不過強烈的總體印象蓋過了其特殊之處,

評價

格默爾斯達德位於波的尼亞灣的頂端,是一處保存良好的存在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獨特的教堂城鎮的典範。424座房屋環繞著一座十五世紀時興建的石頭教堂,房屋只在禮拜天和宗教假日裡供那些周圍村落的信民和因當時旅行條件所限,當日不能返家的外出的人居住。
今天,在這個教堂村里,仍像十五六世紀一樣,在禮拜日和宗教節日舉行宗教儀式,這裡仍然是周圍眾多信徒過禮拜日和宗教節日的理想聖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