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遺傳功能的發現者-格里非斯 發現DNA的遺傳功能,始於1928年格里非斯(P.Grif-fith)所做的用肺炎雙球菌感染小家鼠的實驗。 肺炎雙球菌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類型或品系。一個是有毒的光滑類型,簡稱為S型。一個是無毒的粗糙類型,簡稱為R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里非斯
- 外文名:P.Grif-fith
- 職業:病毒學家
- 主要成就:用肺炎雙球菌感染小家鼠所做的實驗,發現轉化作用
個人簡介,科學貢獻,發現過程,實驗過程,實驗結果,證實實驗,意義,
個人簡介
科學貢獻
1928年格里非斯(P.Grif-fith)用肺炎雙球菌感染小家鼠所做的實驗,發現轉化作用,為爾後認識到DNA是遺傳物質奠定了基礎。
肺炎雙球菌簡介: 肺炎雙球菌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類型或品系。一個是有毒的光滑類型,簡稱為S型。一個是無毒的粗糙類型,簡稱為R型。S型的細胞由相當發達的莢膜(或稱為被囊)包裹著。莢膜由多糖構成,其作用是保護細菌不受被感染的動物的正常抵抗機制所殺死,從而使人或小家鼠致病(對人,它能導致肺炎;對小家鼠,則導致敗血症)。但在加熱到致死程度後,該類型的細菌便失去致病能力。由於莢膜多糖的血清學特性不同、化學結構各異,S型又可分成許多不同的小類型,如SⅠ、SⅡ、SⅢ等。而R型細胞沒有合成莢膜的能力,所以不能使人或小家鼠致病。它不能合成莢膜的原因在於一個控制UDPG一脫氫酶的基因發生了突變,R,S兩型可以相互轉化。
發現過程
實驗過程
1928年,格里菲斯將肺炎球菌SⅡ在特殊條件下進行離體培養,從中分離出R型。當他把這種R型的少量活細菌和大量已被殺死的SⅢ混合注射到小家鼠體內以後,出乎意外,小家鼠卻被致死了。剖檢發現,小家鼠的心血中有SⅢ細菌。
實驗結果
這一實驗結果可以有三種解釋。(1)SⅢ細菌可能並未完全殺死。但這種解釋不能成立,因為單獨注射經過處理的SⅢ時並不能致死小家鼠。(2)R型已轉變為S型。這一點也不能成立,因為剖檢發現的是SⅢ不是SⅡ,R型從SⅡ突變而來,理應轉化為SⅡ。(3)R型從殺死的SⅢ獲得某種物質,導致類型轉化,從而恢復了原先因基因突變而喪失的合成莢膜的能力。格里菲斯肯定了這種解釋。這就是最早發現的轉化現象。
證實實驗
三年之後,研究者們發現,在有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存在的條件下,體外培養R型的培養物,也可以產生這種轉化作用。此後不到兩年,又發現S型細菌的無細胞抽提物加到生長著的R型培養物上,也能產生R向S的轉休(R→S)。 於是,研究者們提出,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培養物或其無細胞抽提物中,一定存在著某種導致細菌類型發生轉化的物質。這種物質究竟是什麼,人們尚不知道,為便於研究,暫時叫做“轉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
意義
格里菲斯發現轉化作用,為爾後認識到DNA是遺傳物質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