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谷村

該行政村隸屬大姚縣三岔河鄉,地處三岔河鄉東邊,距三岔河鄉政府駐地8公里,到三岔河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大姚縣城58公里。東鄰石羊鎮,南鄰白泥田村,西鄰三岔河村,北鄰達么村。轄舊基地、利西么、阿基苴、下村、中村、三家、何家田、龍潭田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36戶,有鄉村人口975人,其中農業人口975人,勞動力6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30人。

全村國土面積29.3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6.2℃,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311畝,人均耕地1.4畝,林地36949.3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9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核桃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格谷村
  • 面積:29.3平方公里
  • 海拔:1800米
  • 年平均氣溫:16.2℃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國土面積29.3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1311畝(其中:水田240畝,旱地1071畝),人均耕地1.35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6949.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22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13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荒山荒地623畝,其他面積4649.8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 ,無路燈。全村有147戶通自來水,有8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有2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2.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4戶(占總數的40.7%)。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0輛,機車192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0畝,有效灌溉率為18.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40口,裝有太能農戶4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戶,建有小水窖8口。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
有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5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2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5.7萬元,占總收入的37.6%;畜牧業收入62萬元,占總收入的35.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90頭肉牛198頭,肉羊480隻);漁業收入0.2萬元,林業收入119萬元,占總收入的24.8%;第二三產業收入8.5萬元,工資性收入9.6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純收入28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在省內務工2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板栗、畜牧業、烤菸,產品 主要銷往縣內。
2010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195.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6.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板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4戶,鄉村人口1002人,其中男532人,女性470人。其中農業人口1002人,勞動力69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37人,彝族62人,其他民族3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62人。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66人,參合率96%;享受低保81人。村民看病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50平方米,擁有教師4人,在校學生42人,距離三岔河鄉中學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9人,其中小學生75人,中學生44人。全村有圖書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9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1002個(勞均 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公開、政務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9 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8人。該村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大姚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委員等組成,下設舊基地、利西么、阿基苴、下村、中村、三家、何家田、龍潭田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 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57人。該村團總支2005年被評為三岔河先進基層團總支。

人文地理

該村是一個彝族、漢族混居地,以漢族為主。民風淳樸,該村黨支部、團支部曾被縣鄉評為先進基層組織,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水資源,是三岔河鄉水電站的供水源頭。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文化教育有待加強,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林果特色產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快速、多方面的尋找富農道路。增加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增加200畝;發展養殖業,增加養殖:豬200頭、牛40頭、羊15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8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802元增加到35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