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

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一般指本詞條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納粹德國元帥,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能幹的指揮官。曾指揮第2集團軍入侵捷克,指揮南方集團軍群入侵波蘭。對蘇聯的入侵期間,倫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圍殲了當時蘇聯元帥布瓊尼部隊的主力。暗殺希特勒的事件敗露後,倫德施泰特認為這是一種叛逆行為,他說:“作為一個軍人,要受宣誓效忠的約束。”1945年5月1日,倫德施泰特被美軍俘獲,後來又被引渡給英國人。1949年因身體虛弱,他在一所養老院裡度過餘生,1953年2月24日死於心臟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
  • 外文名: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
  • 國籍德國
  • 民族德意志
  • 出生地阿舍斯萊本
  • 出生日期:1875年12月12日
  • 逝世日期:1953年2月24日
  • 職業:軍人、指揮官
  • 畢業院校:格羅斯利希菲爾德高級軍校
  • 信仰國家社會主義
  • 主要成就:被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能幹的指揮官
  • 軍銜元帥
基本信息,社會聲譽,個人生平,軍人世家,一戰經歷,一戰之後,個人性格,二戰經歷,戰後,所獲榮譽,評價,

基本信息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德語: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一名陸軍軍官,1940年7月19日被晉升為元帥納粹政權軍官中資歷最老的指揮官之一,先後經歷過普魯士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其一直從事軍旅生涯卻一生對政治都缺乏興趣和了解。
倫德施泰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的重大戰役有:波蘭侵略戰擔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戰爭擔任A集團軍群總司令;東線戰爭擔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後被中途撤離;在納粹轉而防守時被希特勒任命為西線總司令兼D集團軍群總司令。
倫德施泰特出生於普魯士時期的阿舍斯萊本Aschersleben,位於今天的薩克森-安哈特州。)一個普魯士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名少將軍官。倫德施泰特家族是普魯士有名的舊貴族軍事家族,據說其家族的軍旅生涯已經長達850年;母親來自一個中產家庭,他們共育有四個子女,倫德施泰特是長子。
1892年倫德施泰特畢業於格羅斯利希菲爾德高級軍校,而後被調往駐卡塞爾的83步兵團擔任見習軍官。1893年晉升為少尉,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1900年倫德施泰特被晉升為中尉擔任團副官,之後在1902年進入普魯士精英軍事學院(此學院每年只招收160名新生然後以考試淘汰其中75%的學生),於1907年畢業並獲晉升上尉調往總參謀部工作。
二戰戰俘二戰戰俘

社會聲譽

納粹德國的高級將領中,聲望像倫德施泰特這樣高的人為數不多,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強,英國人認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能幹的指揮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的資歷深,其資歷在納粹將領中是首屈一指的,人們把他視為德國陸軍的元老,舊時德國軍人的典型。

個人生平

軍人世家

1875年,倫德施泰特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據說,其家族的軍人生涯已經延續850年之久了。他的父親出身貴族,青年時當過騎兵少尉,後來升到少將。

一戰經歷

1892年,17歲的倫德施泰特從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高級軍校畢業,被派到駐卡塞爾的步兵第83團任見習軍官,一年後晉升為少尉,開始了正式的職業軍官生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以及大戰期間,由於沒有特殊的機遇和優異的表現,他提升得相當慢,大戰開始時,他任預備第22師的上尉參謀,1916年晉升少校,任喀爾巴阡山某軍首席參謀官。

一戰之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於1920年以中校軍階加入共和國陸軍,任騎兵第3師參謀長。1923年晉升上校,1926年任第二集團軍參謀長,1927年晉升少將,1928年任騎兵第二師師長,一年後升為中將,1932年任第3師師長及柏林第3軍區司令,半年後又任下轄六個師的柏林第1集團軍司令,這時候他已經是上將了。

個人性格

倫德施泰特是一個性格複雜,難以揣摸的人,他謙虛而又清高,缺乏自信而又多疑;有時沉默寡言,有時議論風生;有時感情衝動,有時又格外鎮靜和沉著。他的家庭生活倒沒有什麼特別之處,27歲結婚,只有一個後來成為歷史學家的獨生子。在軍事思想上,他既不是一個勇於創新的人,也不是一個守舊的人,比如在對待裝甲兵的問題上,他雖不贊同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體制和戰術,但又主張部隊技術裝備的更新,尤其是裝甲部隊的發展。倫德施泰特是個純粹的職業軍人,對政治缺乏興趣,希特勒奪取政權後,在軍隊建設問題上常同他所在的陸軍總部發生意見分歧。1938年元月,陸軍總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職,倫德施泰特因此同希特勒進行過一次激烈的爭辯。
這年夏天,當奧地利捷克蘇台德地區發生危機時,他指揮的第2集團軍被內定為入侵捷克的主力。當慕尼黑會議解除了蘇台德地區的危機後,厭倦官場生活的倫德施泰特主動呈請辭職。據德國一些人說,在這之前,他一再警告要避免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經歷

1939年8月下旬,德軍入侵波蘭的前夕,倫德施泰特被重新徵召服役,希特勒任命他為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這時,他遇到了一個得力助手——德國陸軍中的幹才曼施泰因出任南方集團軍群的參謀長。在入侵波蘭的行動中,他們沒有完全按照最高統帥部的計畫執行,而是根據實際戰況,毅然把第10集團軍調到華沙北面阻止波軍主力向東撤退,使波軍大部遭到圍殲。為表彰其卓越的指揮,希特勒授予他武士十字勳章,並任命他為東線總司令。10月18日,他又調任新職,任西線“A”集團軍群總司令。
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對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以及英國遠征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這次代號為“黃色方案”的作戰行動的實施,是按曼施泰因提出的“鐮割”計畫進行的。倫德施泰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作為攻擊主力,越過阿登山脈,直趨英吉利海峽沿岸,從馬奇諾防線後進至瑞士邊界,完成大包圍態勢。而“B”集團軍群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開路,在航空兵協同下向阿登地區急進。“鐮割”計畫獲得驚人的成功。英、法、比、荷、盧都潰不成軍。盧森堡、荷蘭、比利時先後投降,英國遠征軍僥倖從敦刻爾克撤回本土,法國也被迫於6月22日投降。7月19日,倫德施泰特被希特勒提升為元帥。
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勞召集會議,部署對蘇聯的入侵、倫德施泰特又被調到東線,出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他指揮的部隊除德軍外,還有羅馬尼亞、匈牙利、義大利等國的部隊。6月22日,德軍發起全線進攻,蘇軍節節敗退,倫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圍殲了當時蘇聯元帥布瓊尼部隊的主力,於8月24日進至第聶伯河河口,突入蘇聯國土縱深達500多公里。8月到9月下旬,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又在其中央集團軍群的支援下,攻占了基輔,俘虜蘇聯紅軍60餘萬人。
11月,倫德施泰特又指揮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17裝甲集團軍沿亞速海北岸繼續東犯,一度曾攻占了羅斯托夫。倫德施泰特由於積勞過度,在其指揮部因心臟病突發而昏倒,後經搶救才脫離了危險。此時嚴冬來臨,他意識到後勤補給線過長,缺乏冬季裝備的德軍難以在當地長期堅守,於是建議將部隊後撤100公里,希特勒沒有批准,於是他以心臟病為理由要求辭職。倫德施泰特以為希特勒會表示挽留並接受其意見。不料希特勒卻立即答覆道:“我批准你的請求,請你馬上交出指揮權,倫德施泰特把指揮權交給了德國陸軍元帥賴歇瑙,但防線並沒有守住,不久就被蘇軍趕到了米亞斯河一線。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重召倫德施泰特接替身體原因離職的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元帥成為西線總司令。負責大西洋壁壘-沿著海岸線一條1,700英里長的防禦帶的建造工作。然而此時的倫德施泰特認為德國氣數已盡,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不過是欺騙國民的一種宣傳手段。在上任後倫德施泰特將指揮部設在巴黎並著手組織從其他戰場抽調兵力打擊西線的盟軍,並收到一定成效。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是8月19日在地厄培擊敗英加聯軍(第厄普突擊戰)。後因對大西洋壁壘的建造態度消極,督造工作被B集團軍群總司令隆美爾接替。不久在西岸防線的戰略方針上與隆美爾發生巨大分歧,而希特勒則接受兩人意見採取折中辦法。1942至1943年,西線無大戰事,倫德施泰特主要是在其總部所在地巴黎,與德國的傀儡貝當保持接觸。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後,戰爭形勢急轉直下。倫德施泰特此時已看到德國在軍事上是必敗無疑了。
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代號為‘D日’的諾曼第戰役,倉惶且準備不足的德軍很快失去了制空權。在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聯名向陸軍總部發出救援報告,以求動用被希特勒親自掌握的四個裝甲師預備隊。陸軍參謀長約德爾大將卻以希特勒正在休息而拒絕報告並認為這只不過是盟軍聲東擊西的策略,對此多次在公開場合稱希特勒為‘波希米亞下士’的倫德施泰特暴跳如雷。在次日9點希特勒得知盟軍進攻訊息而動用預備隊時,失去空中保護的裝甲部隊顯得毫無作為。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嚴厲批評空軍部隊缺乏支援,隨後德軍節節敗退,不到10天時間盟軍已登入超過50個師合計約100萬人。此時倫德施泰特主張希特勒與同盟國進行和談,遭到拒絕。1944年7月1日早上威廉·凱特爾在電話中向他詢問該如何作戰,他失控大叫:“你這白痴!求和!”(德語:den Krieg beenden, ihr Idioten!)。而後隆美爾建議將部隊撤離敵人空中及地面炮火火力範圍之外重新整編,組織一場後衛戰,同樣遭到拒絕。不久後倫德施泰特在希特勒一封授予其橡樹葉騎士鐵十字勳章的客套書信中被解除職務,並由克魯格元帥接替他的工作。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強大的海空軍支援下,出動大量地面部隊在諾曼第登入。盟國的空軍奪取了從沿海到內陸縱深地區的制空權,切斷了德軍所有交通線,使德軍在白天無法採取作戰行動。在這種情況下,倫德施泰特主張的“機動防禦,已毫無意義。7月2日,希特勒授予倫德施泰特一枚櫟樹葉騎士十字勳章,同時任命克盧格接替了他的職務。倫德施泰特回到德國休養,希特勒送他一張25萬馬克的支票,他把這筆錢如數存入銀行,一直不曾動用。7月20日,暗殺希特勒的事件敗露後,倫德施泰特認為這是一種叛逆行為,他說:“作為一個軍人,要受宣誓效忠的約束。”正因為如此,他與威廉·凱特爾和古德里安等人加入榮譽軍人法庭,由倫德施泰特擔任主席負責審理謀殺希特勒的叛亂案。審理中開除了數百名懷疑反對希特勒的軍官軍籍,被開除軍籍的人隨即被軍事法庭移交到由羅蘭德·弗萊斯勒擔任主席的人民法庭進一步審理,其中大部份都被判處死刑。
希特勒為了利用倫德施泰特的影響以鼓舞士氣,於1944年9月1日請他三度出山,再次擔任西線總司令之職。10月18日,倫德施泰特代表希特勒主持了隆美爾的國葬儀式,當然他並不知道隆美爾是被迫服毒自殺的。雖然此時倫德施泰特知道德國敗局已定。他很快就重整了部隊參與了盟軍代號“市場花園行動”的戰役並取得勝利。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西線發動了所謂“倫德施泰特攻勢”,即“突出部之役”。但實際上倫德施泰特並不同意這次反攻,甚至根本不管,只是讓他的部下們盡力而為之。他把自己的司令部僅僅作為傳達希特勒指示的通訊站。雖然德軍在反攻初期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後續力量不足等原因,在損失了大量兵力、兵器之後,至1945年1月底又被盟軍趕回原出發陣地。1945年3月9日,在美軍渡過萊茵河之後,他再次對威廉·凱特爾提出希特勒應該與盟軍和談而不是繼續這場沒勝望的戰爭,又一次遭到免職。

戰後

隨後倫德施泰特在同年5月1日被美軍第36步兵師俘獲,後被引渡前往英國。在審問期間再度心臟病發,被送往英國囚禁。雖然他被列為戰犯,但因健康欠佳而從來沒有接受審判。在他等候審判期間他的妻子和兒子均先後離世。1948年7月獲釋前往漢諾瓦的一間養老院居住直到1953年3月24日死於心臟病。死後葬於斯托肯墓園

所獲榮譽

榮譽
鐵十字勳章 1914年版
鐵十字勳章 1939年版(加授帶)
騎士鐵十字勳章(1939年9月30日)
騎士鐵十字勳章加橡葉(1944年7月1日)
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加劍(1945年2月18日)

評價

許多西方軍事研究者認為倫德施泰特非但稱不上偉大,甚至並不是一流的指揮官。在其負責集團軍群司令期間甚至有疏忽職責的做法-經常性的將指揮與策劃權交給自己的下屬,甚至許多披閱的檔案並沒有仔細看過。其之所以被認為優秀與手下一大批出色的軍事家-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克萊斯特隆美爾霍特李斯特萊茵哈特等人密不可分。其成名的戰役如:法國侵略戰整套計畫的設計是由曼施坦因完成的,而另外兩個重要的戰場諾曼第和突出部則更多的由隆美爾和莫德爾負責。
然而部分西方軍事研究者認為倫德施泰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並且有著普魯士軍官的典型風範-並不過多的干涉下屬的指揮。正是因為這樣的行事作風才得以出現入侵法國時的曼施坦因計畫,突出部戰役的局部勝利,以及波蘭和法國侵略戰中那個所向披靡的古德里安。英國戰略家李德哈特認為,能讓手下優秀人才的發揮出潛力正是一名高級指揮官的價值體現。
在納粹黨勝選後,希特勒逐步將德國極權化及暗中擴軍、突破十萬陸軍數量限制,走向軍國主義道路;倫德施泰特非但未予阻止,且更以他在魏瑪共和國時代陸軍上將、軍中領袖身份,協助希特勒選將及建軍,也為部份歷史學家所批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