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洛托夫斯基(1933~1999)Jerzy Grotowski,波蘭導演,戲劇家。曾在克拉科夫戲劇學院學習 ,畢業後赴莫斯科戲劇學院表演系進修。回波蘭後曾在克拉科夫老劇院和波茲南波蘭劇院擔任導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洛托夫斯基
- 外文名:Jerzy Grotowski
- 國籍:波蘭
- 出生地:熱舒夫
- 出生日期:1933年8月11日
- 逝世日期:1999年1月14日
- 職業:導演、戲劇家
簡介,成就,作品賞析,
簡介
耶日·格洛托夫斯基 二十世紀劇場大師,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Stanislavsky) 、布萊希特 (Brecht) 、 阿爾托(Artaud) 同為影響當代劇場最為深遠的導演和理論家 。
Grotowski 認為大量運用燈光、服裝、化妝、布景的演出形態實際上扼殺了劇場最重要的元素:人與人的直接面對。相對於他所稱之於「滿盈的劇場」(Rich Theatre) , Grotowski 提出 " 貧窮劇場 " 的原則,捨棄遮蓋演員軀體的裝飾,試圖透過身體技藝的訓練來展現人的本來面目。在他的劇場訓練中,運用了各個古老傳統文化戲劇的演出技巧,但並非僅止於學習陳套的模式,而是希望藉由演練先人累積傳承的世代記憶,用身體知覺來重現表演時的狀態。這是一種還原互為主體的過程,透過身體經驗,來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 Grotowski 稱這樣的方法為「負面之道」(via negativa),運用削減的方法,剝除行為中虛假的花樣和偽裝,來實現真正的行動,探討主體性的本質。
所以 Grotowski 大量使用身體技術來激發演員的潛能,翻滾、跳躍等運動技巧,聲音的靈活運用,身體塑形、節奏韻律、空間感等種種能力都是演員的必要條件。他理想中的演員是一個" 行者 "(doer) ,能夠展現出真實的行動,觸發觀眾最深層的情感而在當下達到一種神聖的同在感。 Grotowski稱之為 「神聖演員」(Holy Actor) 。因為 Grotowski 的啟發,許多表演藝術家重新思考身體的可能性,讓身體不只是個工具,而成為實踐存在的重要憑藉。 Grotowski 為當代劇場開拓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1959年擔任奧波萊十三排劇院經理和導演,開始進行戲劇實驗和創新活動。
1964年將“十三排劇院”改為“戲劇實驗所”,1965年遷至伏羅茲瓦夫市,改名為“表演藝術研究所”。
成就
格洛托夫斯基打破戲劇演出的傳統模式,力圖使演員和觀眾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他取消了舞台和觀眾座席的界限,使觀眾置身於整個演出活動中。他還要求演員有高超的表演藝術,因而制訂了一套演員的訓練方法,使演員在與觀眾的交流和接觸中完成真實的戲劇動作。他的這種實驗和革新被稱為質樸戲劇(又譯為貧窮戲劇)。他的實驗活動在60~70年代受到歐美各國戲劇界的推崇,曾風靡一時。
他還應邀到義大利、南斯拉夫和蘇聯等許多國家參加學術會議和講學。國際戲劇協會於1975年在波蘭弗羅茨瓦夫主辦的國際戲劇大學由他擔任指導職務。義大利戲劇家尤金尼奧·巴爾巴收集他的論文、訪問記以及有關材料,編輯成《邁向貧困戲劇》,於1968年在丹麥出版,翌年在英國印行,中譯本名《邁向質樸戲劇》。
彼得.布魯克在為英文版《邁向質樸戲劇》(Toward A Poor Theatre)所作的“序”中,曾這樣評價耶日.格洛托夫斯基:“格洛托夫斯基是個超群絕倫的人物。
作品賞析
重要劇場作品有:《衛城》(Akropolis)、《浮世德博士》(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忠貞王子》(The Constance Prince)、《啟示錄變相》(Apocalypsis cum figuris)。《忠貞王子》的主要演員Cieslak 在這齣戲中被認為完全體現了「貧窮劇場」理論,散發出某種「精神之光」,他也被譽為最偉大的演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