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林·科恩
- 外文名:Glen Cowan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紐約
- 出生日期:1952年8月25日
- 逝世日期:2004年4月6日
- 運動項目:桌球
- 所屬運動隊:美國國家隊
- 重要事件:桌球外交
人物簡介,成長經歷,我行我素,嬉皮青年,歷史轉折,意外禮物,頭條新聞,回贈禮物,決定赴華,入關前夜,出盡風頭,全美聞名,
人物簡介
格倫·科恩(Glen Cowan)1952年8月25日-2004年4月6日,美國桌球運動員,球技過人。在著名的桌球外交事件中,他是美方的代表,促進了中美冰封二十年的外交關係重新解凍,並成為首批到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人。2004年三四月間,53歲的科恩在接受精神科治療和心臟搭橋手術之後病逝。
成長經歷
我行我素
格倫·科恩生於1952年,從小在紐約生活。15歲那年,全家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
科恩9歲的時候,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出了一本有關其童年的書籍。科恩也弄到了一本,他用稚嫩的文字給總統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回應。結果,總統真的寄回了這本書,還在扉頁上加了一個親筆簽名。
科恩很聰明,上國小時跳過級,收集硬幣是他一生的喜好。此外,他很小就表現出極高的運動天賦:11歲時,他就獲得鄉間俱樂部的游泳冠軍;他還是一個保齡球高手,經常可以打出200分以上高分。12歲時,他獲得了一塊沙紙板的桌球拍,從此愛上了打桌球。
嬉皮青年
15歲時,科恩贏得了好萊塢杯全美桌球賽這個組別的冠軍,這是他的第一個全國冠軍。獲得兩次全國少年冠軍後,他一心想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後來在前日本世界冠軍荻村(前國際乒聯主席)的指導下,左手橫握球拍的科恩有了長足的進步。
科恩長頭髮,喜歡戴一頂後檐很長松松垮垮的帽子,常常獨來獨往,科恩很酷。不過,他球打得不錯,當時在美國隊里,至少是二號選手。
1971年3、4月間,科恩隨美國桌球隊去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乒賽。當時,他是加州聖塔·莫尼卡一所大學的非全日制學生。而且,他當時經常逃學,在學校外的時間,遠比在學校內的時間要多。
歷史轉折
著名的“桌球外交”,就是緣於科恩的獨來獨往。那是名古屋世乒賽開始的第二天下午,科恩一個人跟著一輛組委會的小車,去了一幢七層樓的練習館。
他進館後,與英國球星泰勒打了好幾盤。後來,中國隊排著整齊的隊伍也來了。不少中國隊員一直衝著他笑,科恩也友好地向他們點點頭。中國隊開始練習時,他瞅準機會問梁戈亮,能否和他揮幾拍。梁戈亮當年是中國男隊三大主力之一。
梁戈亮欣然同意。科恩與梁戈亮練了15分鐘球後,練習時間到了。
等科恩理好東西,走下大樓時,發現送他來的那輛車已經走了。正當手足無措時,他發現有一個中國人在向他招手(如果真如科恩所說,有一個中國人向他招手,那么這箇中國人是誰,也許永遠是一個謎),似乎是邀他坐中國隊的車。反正也沒車,他就徑直上了車。
上車後,中國隊員與教練都微笑地看著他,也許是因為長頭髮與這頂後檐很長的帽子,一些人在大笑。
意外禮物
“有沒有翻譯?”車子開了後,科恩站起來大聲說道(科恩沒有先前我們認為的,一個人很尷尬地坐在那裡,直到莊則棟向他走過去)。找到翻譯後,他用最簡單的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我的頭髮,我的帽子,我的衣服都看上去很滑稽,我知道你們在笑什麼。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和我穿的一樣,都和我想的一樣。我們曾經被壓迫,但通過革命,獲得了自由。”
後來一位路透社記者採訪科恩後覺得,當時科恩說這些話時,滿腦子在想如何在中國開展革命,如何讓中國人獲得自由。可見,當時外界對中國有多么不了解。
“你在我們國家有許多朋友。”當時坐在最後一排的莊則棟,起身走到科恩面前,笑著對他說,“我還有一件禮物送給你。”說著,就從包里拿出一塊杭州織錦,上面有一幅黃山風景畫。
這真是個意外的禮物。科恩接過禮物後,放在一邊,然後就開始在自己的包里狂翻。他多么希望也從包里拿出一件禮物回贈給莊則棟啊。可翻了半天,也只有一把梳子是可以送人的,但轉念一想,不行不行,這太丟美國人的臉了。於是,他對莊則棟說:“我也想送你禮物,可現在沒有。”
頭條新聞
??下車時,正好給候在門口的不少日本記者看到。記者們都看到了那件禮物,科恩則忙著解釋,我還沒有給莊先生禮物呢。他們交談、握手的照片,都給記者們拍了下來,第二天就上了日本《讀賣新聞》等報紙的頭條。兩人合影的圖說明是這樣寫的:莊則棟難道與科恩是朋友嗎?
世界媒體都抓住了這個敏感的話題。當時的背景是,中國已經連續兩屆沒有參加世乒賽了。而且那次中國代表團來到名古屋後,表現出一種想廣交朋友的姿態。但中美運動員之間的這種友好舉動,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科恩回到賓館,興奮壞了。他把上中國隊車的事,告訴了幾個要好的同伴。他還憧憬地說:“估計要請我去中國了。”
回贈禮物
科恩從當晚開始,就在為回送給莊則棟什麼禮物而犯愁。
送什麼好呢?科恩開始在名古屋的捷運搜尋,因為他發現那裡有許多商店。當他看到一個日本男孩穿著一件紅藍白三色,上面寫著“讓它去吧”的T恤後,滿眼放光。他激動地對那個男孩說:“把你身上穿的這件衣服賣給我吧。就現在。”
好說歹說,那個日本男孩就是不同意,這可把科恩氣壞了。
幸運的是,後來科恩在捷運商店裡,還是發現了這件T恤。他一下買了兩件,一件給莊則棟,一件給自己。
兩天后,科恩瞅準機會,在比賽場邊把一件T恤回贈給莊則棟。短短10秒鐘,便圍上來幾名攝影記者。“你好,這是我送你的T恤。”莊則棟笑著收下了禮物,但始終沒有說一句話。
決定赴華
有兩名日本記者當場向科恩提問:“科恩先生,你想去中國嗎?”
科恩這時暗地裡對自己說:“不要談到政治,不要談到政治。”嘴裡卻說:“那當然,沒有去過的地方我都想去的。比如,阿根廷、澳大利亞、中國。”他有意按英文字母的順序,帶出中國兩個字。
“中國有什麼特別嗎?你難道不想去嗎?”記者的提問步步緊逼。
“當然想去的。”科恩回答。
4月7日,當美國桌球代表團接到中國方面允許他們赴華的申請後,科恩興奮得癱倒在地。所有的記者都圍著他,因為是他促成了這件轟動世界的“大事件”。
科恩坐在桌球桌上,把頭埋在兩條手臂之中,久久說不出話來。
入關前夜
一行15人的美國代表團坐飛機到香港,再從羅湖口岸入關。入關前,當時的團長斯汀豪文一直告誡代表團成員,在中國不要表現出任何不滿,“我們要表現得莊重一點”。據說,他還曾想讓科恩把長頭髮剪短。
當時,整個世界都把目光放在這支美國桌球代表團身上。美國各大報紙爭相與他們聯繫,希望他們能“隨時隨地向國內發稿”。
4月9日深夜,不敢有絲毫怠慢的斯汀豪文,突然發現科恩不在房間裡。這下他急了,他把副團長叫起來,大家一起找,也沒有結果。
次日早上6時,在斯汀豪文已經急得快瘋了的時候,科恩摸回了賓館。原來,這小子晚上出去玩耍了。好在,他也知道這次出訪不同以往,所以想趁著大家醒來前趕回來,不料還是被發現了。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斯汀豪文並沒有責怪他。畢竟,兩個小時後,他們就將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
出盡風頭
從4月10日到4月17日,無論是在北京、上海還是廣州,科恩是這支代表團里最受歡迎的人物。
在清華大學比賽時,全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他無球時轉動球拍的方式,他發球前向球吹口氣的動作,他把腳提在球桌上繫鞋帶的樣子,他的長頭髮,他的大帽子,他的花衣服,他所有的一切,都能讓中國觀眾發出笑聲。
他的疑惑則是,現場一萬多名觀眾,怎么能夠同時鼓掌,怎么又能夠同時安靜。科恩與同夥們也看出來了,中國隊員在比賽中,竭力避免使美國隊員太難堪。
4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周恩來總理接見了代表團一行,並與之談論了很久。周恩來總理自然又是和科恩談得最多。科恩問周總理:“您怎么看嬉皮士?”他原以為周總理會說這是“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之類的訓詞,沒想到,周總理說:“年輕人都會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分別時,周總理還拉著他的手說:“祝你天天進步。”
科恩在中國拍了許多照片。最有意思的是,大家在一條“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橫幅下合影。
全美聞名
回美國後,科恩與所有代表團成員一樣,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幾乎在一年多時間裡,他到處巡迴演講、接受採訪、參加桌球表演、拍廣告,當然也賺了不少錢。
他還向美聯社的記者拍胸脯說,他可以促成周恩來與尼克森的對話。
科恩在1972年寫了一本書——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書名就叫《如何打桌球》。至今,這本書還能在網上買到。
嬉皮士在美國的地位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1972年,埃爾頓·約翰在美國進行巡迴演出時,科恩作為嘉賓坐在第一排。唱到激動處,科恩把帽子也扔了上去。約翰戴著科恩的帽子唱完了餘下的歌。不過,等到演唱會結束後,科恩方才想起約翰把帽子拿走了。
找到約翰時,他想想不好意思討回帽子。於是,他說,我給你的帽子簽個名吧。約翰這才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科恩,約翰大叫一聲:“哇,太榮幸了。”
不過,科恩之後再也沒有參加過世界級大賽。一場“桌球外交”,也徹底改變了他日後的生活軌跡。
科恩雖已去了天國,但有關他當年隨美國桌球隊訪華前後的許多細節,至今讀來還是頗有趣味。記者查閱了許多資料,尤其是當年代表團成員之一蒂姆·波根寫的《桌球軼事》一書後,從科恩的角度,披露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