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療法(心理學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格式塔療法(gestalt therapy):由美國精神病學專家弗雷里克·S·皮爾斯博士創立的,又稱為格式塔療法,是自己對自己疾病的覺察、體會和醒悟,是一種修心養性自我治療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式塔療法
  • 外文名:Gestalt therapy
  • 典型技術:對話演習、雙椅技術
  • 始創時期:20世紀60年代
  • 創建人皮爾斯
  • 套用範圍:心理學治療
簡介,歷史淵源,格式塔主義,理論依據,主要概念,人性觀,此時此刻,未完成事件,逃避,接觸,能量,操作方法及過程,治療目標,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當事人在治療中的經驗,治療關係,治療技術與套用,完形治療法的技術,對話練習,空椅子技術,繞圈子,我負責療法,投射,倒轉技術,預演練習,誇張練習,感覺留置,完形夢境治療,貢獻,局限性,

簡介

格式塔療法(Gestalt therapy)採用許多具體技術,如對話演習、雙椅技術、責任心訓練、夢的分析等。這些技術都用以強化病人的直接經驗,即“此時此地”經驗,促進情感釋放,面對衝突和矛盾,提高病人的意識性,使他們了解自己所運用的心理防禦機制心理諮詢中的格式塔療法(Gestalt Therapy):該療法由皮爾斯創立於20世紀60年代。格式塔療法的要點如下:1. 人都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諮詢的中心任務是幫助來詢者充分認識到自我在現實中的存在和感受。由此,心理諮詢不求為來詢者的困難做解釋與指導,而是鼓勵來詢者主動承擔責任,主持自我的治療與改善。2. 人應該將精神集中在現實的生活與感受當中,而不要對過去的事情念念不忘。人的許多焦慮都產生於不能正確對待以往生活向當前生活的過渡,以逃避現實的做法來處理個人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壓力。這嚴重阻礙了一個人的健康成長3. 使人積極面對現實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幫助他完成內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結(unfinished business)。這通常指個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靈創傷和刺激經歷所留下的不良情緒體驗(如懊惱悔恨內疚憤怒等)。它們猶如一個個心結系住了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自由活動。而要使人全心全意地投入現實生活,就必須排除這些心結地干擾。4. 在諮詢手法上,格式塔療法甚強調幫助來詢者由環境支持轉向自我支持,以使來詢者從一開始就不依賴他人,儘量挖掘個人的潛能。
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

歷史淵源

完形心理學又稱格式塔(Gestalt)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在德國誕生,後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 格式塔心理學採取了胡塞爾的現象學觀點,主張心理學研究現象的經驗,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經驗。在觀察現象的經驗時要保持現象的本來面目,不能將它分析為感覺元素,並認為現象的經驗是整體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稱格式塔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是韋特海默苛勒科夫卡。他們認為,現象的經驗就是整體或格式塔,所謂感覺等元素乃是進行了不自然分析的產物。現實的經驗只能證明”感性的組織”。
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
韋特海默、苛勒和科夫卡等人提出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以後,在社會上和學術界漸漸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皮爾斯的諮詢理論直接受到他們的格式塔思想的影響。德裔美籍心理學家皮爾斯原先是從事心理分析學派的理論研究的,但是在一次心理分析年會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他徹底脫離心理分析學派,提出格式塔療法(Gestalt therapy),他認為這種療法的本質是“我必須對於自己的存在承擔一切責任”。這種療法主張通過增加對自己此時此地軀體狀況的知覺,認識被壓抑的情緒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從而改善不良的適應。

格式塔主義

格式塔主義是二十世紀初在德國出現的反對馮特構造主義的一個學派。誕生於1912年,“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詞的音譯,意思為“形式”、“形狀”,在心理學中用這個詞表示的是任何一種被分離的整體。格式塔也被譯為完形心理學。
格式塔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活動都是先驗的“完形”,即“具有內在規律的完整的歷程”,是先於人的經驗而存在的,是人的經驗的先決條件。人所知覺的外界事物和運動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動物的智慧行為是一種新完形的突然出現,叫做“頓悟”。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1880~1934)、柯勒(1887~1967)和考夫卡(1886~1941)。魏特墨的主要觀點:似動現象的視知覺問題實驗研究,他認為似動現象就是一個格式塔,在心理現象上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整體的性質不存在於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於整體之中。考夫卡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的任務是研究行為與心理物理場的因果關係,所謂心理物理場含有自我和環境的兩極性,而這兩極性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結構。他把環境分為地理環境,即外部實際的環境;行為的環境,即個人心目中的環境。行為產生於行為的環境.

理論依據

基本前提
皮爾斯認為,如果人要達到成熟,就必須尋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應負起的責任。當事人的基本目標是去察覺他們正體驗到什麼及自己做些什麼。通過這種察覺達成自我了解,並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知識,從而學習到如何對自己的情感、思維和行為負責。由於看重的焦點在於當事人對現實環境的察覺,因而其取向可謂是現象學的;又因為該治療法的基礎是在此時此地,故同時也是存在取向。換言之,此刻的存在,用牽涉到一個人之過去與未來的過渡階段。因此,該治療法要求當事人將其有關的過去與可能的未來帶入此刻,然後直接去體驗它們。由此可見,完形治療法是生動、活潑的,它能實際的增進人們的直接體驗,而非僅抽象的談論情境。同時,該治療法是體驗性的,當事人必須去攝取與治療者互動作用時的情感、思維與行為。完形治療法的功效取決於當事人在治療過程中願意坦露自己的意願有多少。若有療效,即是源自於兩人願意坦誠接觸,而非由於治療者所使用的技術或所作的一些合理解釋。
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
治療者的角色之一是便是設計一個實驗(experiments)以增進當事人對自己在做什麼及如何做的自我察覺,通過這種察覺使當事人能夠看到可以改變他們自己的其他可能選擇,當事人因此被要求要自己主動去看、去感覺、去感應在和去解釋,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治療者給他們洞察和答案。

主要概念

人性觀

完形治療法的人性觀主要以存在哲學與現象學為基礎。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由知覺者的立即體驗而產生。治療的目的並不在分析,而是在於整合一個人不時存在的內在衝突。”重新擁有”個人曾經否定的部分,以及整合的過程需要逐步漸進,直到當事人堅強得足以繼續自己的成長為止。而通過察覺,一個人可以作決斷,並且因而生活得更有意義。
完形治療法基本上假設個人能有效地處理生活上所發生的問題,特別是能夠完全察覺發生在自己周遭的事情。人們經常用種種不同的方式去逃避某些可能面臨的特定問題,因此,在其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形成一些人格上的障礙。對此,完形治療提供了必要的處理方式與面對挑戰的技巧,它幫助當事人朝著整合、坦誠,以及更富有生命力的存在邁進。

此時此刻

皮爾斯之見,除了“此時此刻”,沒有東西是存在的。因為往者已矣,來者則尚未來臨,只有現在才是最重要的。完形治療法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強調此時此刻,強調充分學習、認識、感受當前這一刻,留戀過去就是在逃避體驗現在。
對許多人而言,“現在”這股力量已喪失。他們不知把握此時此刻,卻把精力虛擲於感嘆過去所犯的錯誤,苦思冥想該如何變化生活,抑或虛擲精力於未來無止盡的抉擇與計畫中。當他們把精力投向追憶過去或冥想未來時,“現在”的力量便消失無蹤。為了有效幫助當事人接觸現在,完形治療者常會問”是什麼”和”如何”的問題,而很少問”為什麼”的問題。為了增進當事人對現時的察覺,治療者鼓勵以現在式對談。

未完成事件

完形治療的另一個重要焦點為“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它系指未表達出來的情感,包括:悔恨、憤怒、怨恨、痛苦、焦慮、悲傷、罪惡、遺棄感等。雖然這些情感並未表達出來,但卻與鮮明的記憶及想像聯結在一起。由於這些情感在知覺領域裡並沒有被充分體驗,因此就在潛意識中徘徊,而在不知覺中被帶入現實生活里,從而妨礙了自己與他人間的有效接觸。未完成事件常會一直持續存在著,直至個人勇於面對並處理這些未表達的情感為止。

逃避

逃避(avoidance)是一個與未完成事件相關的概念。它所指的是人們用來避免面對未完成事件、避免去體驗未竟情境所引發的不愉快情緒所使用的工具。皮爾斯認為,大多數人都寧可逃避體驗痛苦的情緒,而不願去做必要的改變。因此,他們會變得遲鈍、無法突破僵局,從而阻礙了成長的可能性。因此,完形治療者鼓勵當事人在治療階段,充分表達以前從未直接表達的緊張情緒。

接觸

接觸(contact)在完形治療的領域裡,可說是促成成長與發生改變的必要條件。當我們與環境接觸時,改變就無可避免的發生了。接觸系通過看、聽、嗅、觸摸和移動等方式來達成。良好的接觸指的是與他人自然地進行互動作用,但仍不失其個人的個體感。

能量

在完形治療的理念當中,特別注意能量(energy)的問題,包括:它在何處?如何使用?以及如何被阻礙等。能量受到阻礙亦是抗拒接觸的另一種形式。它可能表現在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例如,藉著姿勢變換、身體緊縮、顫抖、與別人說話時看別處、音調異常等,但這些僅是極少數的幾個例子。

操作方法及過程

治療目標

完形治療法的基本目標在於達到察覺的狀態,以及經由察覺而獲得更多的選擇,及肩負更多的責任。察覺包括:了解環境、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以及能與別人會心接觸。察覺能力的提升與豐富化,本身被認為就具有療效。未能察覺的話,則當事人就沒有工具去進行人格改變。有了察覺之後,他們就有包容力去面對與接納自己原先拒絕接受的部分,並能充分地去體會這一部分的主觀性。於是他們會變得逐漸統一與完整。在當事人停留在察覺狀態時,重要的未完成事件總是會浮現出來,此時就可以在治療中加以處理。完形治療法是幫助當事人去注意到自己的察覺歷程,使他們因而能夠負責,能夠有所篩選地做選擇。在當事人與諮詢員真誠相會的背景下,察覺就會出現。
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當我們面對我們“現在”已成為怎樣的人,而不是一味去想我們“應該”要成為怎樣的人時,我們就會有更多改變自己的可能性。依此精神,完形治療法的目標並不是放在要去改變當事人。諮詢員的作用在於,通過與當事人的接觸,去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察覺能力,以及體驗當時他們是怎樣的人。諮詢員的任務就在於邀請當事人積極投入,藉著對人生抱著實驗的態度去學習認識自己,並在治療歷程中嘗試新的行為,以及注意自己發生了哪些改變。
完形治療者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去留意當事人的肢體動作。當事人的非語言線索可提供治療者非常豐富的資訊,因為它經常流露出當事人本身未能察覺的感覺。皮爾斯認為,當事人的姿勢、行為、手勢、聲音等動作,均說明了事實的一些真象。他也提出警示,通過語言的溝通常可能形成誤導。所以,如果治療者僅止於注意當事人口語的內容,就容易對一個人的本質形成誤解。真正的溝通其實是超越語言文字的。
因此,治療者尤需注意當事人的語言與肢體動作間是否有不一致的現象,特別是當事人無時無刻都在避免與現實作充分的接觸時,治療者就必須試著去引導當事人用語言把肢體動作說出來,而變成他們肢體動作的一部分。此外,完形治療者也必須注重語言形式與人格之間的關係,因當事人的語言形式常流露出情感、思想和態度。完形治療法強調要去注意當事人的說話習慣,用以增進其自我了解,特別是要藉助請當事人注意他們的語言是否與其經驗一致?是否與其情緒背離?以此提升當事人的自我了解程度。
另一方面,治療者必須溫和地面對當事人,幫助他們去察覺語言形式對他們的影響。由於對語言形式的關注,當事人便能增加此刻的察覺,以及自己是如何避免與此時此刻的經驗接觸。

當事人在治療中的經驗

完形治療法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使當事人學習為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行為擔負起更大的責任。治療者常以當事人試圖逃避的責任來加以質問,同時測試他們是否願意繼續接受治療,以及想從治療中學習什麼、想如何利用治療時間等。至於其他的治療重點尚包括:治療者與當事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該關係與當事人和其他人之間關係的相似性。因此,當事人在治療過程中所扮演的是一個積極參與者的角色,他們將要為自己的言行作合理的解釋並賦予意義,同時以主動積極的態度來增進自己的察覺能力,並澄清各種關係對自己的意義性。
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

治療關係

完形治療的基本焦點在於治療者與當事人間一對一的關係。治療者應對諮詢品質、對自己及對當事人的了解程度及當事人能否保持開放的態度負起責任。同時應建立和維持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以促進當事人進行改變。治療者的經驗、洞察力和察覺是達成療效的基礎;而當事人的察覺和反應能力則更是治療成功的關鍵。重要的是,當諮詢員與當事人會心接觸時,諮詢員應允許自己受到當事人的影響,並能與對方分享自己的知覺經驗。
完形治療法不僅希望當事人展現本來的面目,諮詢員與樂於表達他們的反應與對當事人的觀察,他們會以適當的方式分享個人的經驗,但不會試圖操縱當事人。與此同時,治療者更要對當事人的身體反應有所回饋。藉助回饋,當事人可發展出一種對自己所作所為的察覺。治療者尤需以誠心與敏銳的反應面對當事人,在不否定他們的情形下,去挑戰他們可能的行為取向。此外,治療者也必須與當事人共同探索他們內心的恐懼、災難性的期望、障礙及抗拒。

治療技術與套用

完形治療法的技術

完形治療法的技術在於幫助當事人獲得更敏銳的察覺力、體驗內在的衝突、解決不一致性和兩極化的問題、突破構成阻礙的僵局,以解決未完成事件。皮爾斯等人對完形治療法的一些技術曾有簡明扼要的描述,包括:
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
1、對話練習。
2、空椅子技術。
3、繞圈子。
4、我負責。
5、投射。
6、倒轉。
7、預演。
8、誇張。
9、感覺留置。
10、完形夢境治療

對話練習

The dialogue exercise
如前所述,完形治療目標就是要使一個人的功能獲得整合,進而容納其人格特質中被否定及拒絕的一面。治療者尤其注意當事人人格上的功能分裂狀況。而人格功能主要可分成“優勢”(top-dog)及“劣勢”(under-dog)兩極,因此治療的重點也就在於此兩者之間的拉鋸上。
通常勝利者代表了正直、權威、道德、命令、主宰及操縱,就好像一對“挑剔的父母”,他們用“應該”、“必須”的心態來困擾人,並且以災難性的威力操縱別人。相對的,失敗者則是藉助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被保衛、歉疚、無助、懦弱無能等方式來牽制著對方,所表現的是被動的一面,是不負責任、藉詞逃避的一面,勝利者與失敗者間即通過這種不同的方式爭鬥以期獲得控制權。這樣的爭鬥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一個人承諾和解決方式無法執行,為什麼懶散的習性持續不改等。霸道的勝利者常以命令的方式教別人如此這般,而失敗者則帶挑戰性地像扮演一個不服從的頑童。在這種為奪得控制權而鬥爭的情況下,就使得個體分裂成控制者與被控制者兩部分,雙方始終爭戰不歇,為的是要爭取自己的存在。
上述人格中雙方對立的衝突即導因於內射機制的作用。通過這種機制,個人常把他人(通常是父母)的觀點納入自我體系中,皮爾斯認為一個人必須,同時也是不可避免地會汲取別人的觀點和特質,但是若未經自身批判而全盤接受他人的價值觀是很危險的,因如此將會阻礙一個人的獨立自主性。所以一個人對自己所投入的內射,必須小心察覺是否會戕害自我系統和阻礙自我人格整合。

空椅子技術

Empty-chair
空椅子技術是使當事人的內射外顯的方式之一。此技術運用兩張椅子,要求當事人坐在其中一張,控演一個勝利者,然後再換坐到另一張椅子上扮演失敗者,而讓當事人所扮演的兩方持續對話。這項技術本質就是一種角色扮演,讓當事人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過這種方法,可使內射表面化,使當事人充分地體驗衝突,而由於當事人角色扮演中能接納和整合勝利者與失敗者,因此衝突可得到解決。同時此技術會協助當事人去接觸他們潛藏深處的情感,以及連他們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藉此他們將情感外顯化,並充分去體驗它,而非僅止於對討論而已。此外,這個技術是要藉此幫助當事人去了解情感是他們真正的一部份。例如,當事人說“感覺好像我的父親在我體內!”噹噹事人抑制著內在父母式的內射作用,而用以懲罰和控制自己時,這個內射作用將使”自我折磨”的程式持續不斷。
前述兩個相對勢力間的對話,目的在於使人們內在的對立與衝突獲得較高層次的整合,即學習去接納這種對立的存在並使之並存,而不是要去消除一個人的某些人格特質。皮爾斯認為其他治療法過於強調改變,當事人也才能根本地去除自我折磨的困擾。由於當事人內心存在著許多衝突,導致他們不時地進行自我對話的遊戲。

繞圈子

Making the rounds
此項完形治療技術包括要求團體中的某位成員走到他人面前向對方說話,或做某些事,它的目的就是要去達成面質、冒險、表達自我、試驗新行為模式、促進成長及改變。當治療者覺得某位參與者的問題有必要使其面對團體中的每一成員時,不妨用此技術。例如,某位成員可能說道:”我已經在這裡坐了好久,心想參與,但又不敢,因為對這裡的人無法信賴,而且我認為不值得因我而占用團體的時間。”這時治療者或可答道:”你是否願意現在就做一點事,以使自己更為投入,並去獲得自信和別人的信任嗎?”如果他回答得很肯定,那么治療者就可建議:”現在,到處去轉一圈,然後到每個人的面前說:我不信任你,因為……”。這樣,凡是能幫助個體投入,並採取某些動作以消除恐懼的點子都可以創新發明。
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

我負責療法

I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治療者也許會要求當事人在每個陳述之後加上”而且我會為它負責。”例如,”我覺得無聊,但我會為我的無聊負責。”、”我現在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但我會為我的不知道負責。”、”我覺得受到排斥及孤獨,但我會為此種受排斥感負責。”此種技術的進行可有效拓展個人的感覺領域,同時幫助個人接納和認識本身的情感,以代替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他人身上。儘管這項技術蠻機械化的,但卻頗具意義。

投射

Playing the projection
投射系指一個人在別人身上所看到的事物,其實正是自己所具有的但卻不願看見也不願接納的。一個人往往會花費很多精神去否定自己的情感,以及把某些動機轉嫁到別人身上,因此,在團體裡,當某人在說別人的時候,常常說是他自己本身屬性的投射。 在投射的歷程中,治療者會要求說”我無法信任你”這句話的人去扮演一個不值得信任的角色,亦好變成別人以便能夠發現不信任原來是一種內在的衝突。換言之,治療者是在要求此人去”試扮”(try on for size)他在團體中對別人的敘述。

倒轉技術

The reversal technique
當事人的某些症狀和言行,常是其潛在行動的倒轉表現。針對此種情況,治療者可要求這類因過份膽怯而痛苦的人,試著在團體中扮演一個愛表現的人。在過去經歷的案例中,曾有位婦女,她除了糖衣食物外對其他食物都表厭惡,治療者即要求她把過去的典型風格倒轉過來,儘量表現與過去相反。這樣做之後,她很快的就找到她喜歡的口味,亦即能夠認識和接納她的”消極面”與”積極面”。
倒轉技術的進行方式在於,要求當事人潛入每件會為他帶來焦慮的事件中,去與他自己已經埋沒和否認的部份接觸。此項技術即藉此幫助當事人能夠開始去接納從前被否定的某些個人屬性。

預演練習

The rehearsal exercise
皮爾斯的看法,我們內心的許多想法其實都在預演中。我們常在想像世界裡預演我們在現實社會中所期望扮演的角色。而當實際表演開始時,因為怕自己演不好,恐懼與焦慮便襲涌而至。由於內在的預演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因此抑制了我們的主動性,也阻礙了我們去嘗試新行為模式的意願。
藉助團體成員相互幫助的治療方式,並彼此分享預演的情境,可使當事人更能察覺出他們內心預演各種社會角色的進行情形,同時也使得他們更能察覺他人對自己的期望並設法去達成。此外,藉此也使得他們自己更能察覺到希望被他人讚美、接納和喜歡的程度與範圍。

誇張練習

The exaggeratiOn exercise
完形治療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當事人對自己身體語言所傳遞的微弱訊號或線索更能敏銳地察覺。雖然動作和姿勢都能夠藉之傳遞訊息,但所表達的也許並不很完全。若能要求當事人重複地誇張其欲表達的動作或手勢,將可使之與該行為有關的情感強烈化,進而使其內在隱藏的意義更清楚地表現出來。
有一些行為頗適於運用此項誇大技術,諸如:要表達痛苦或一些憤怒情感例如,抖動、彎腰縮肩、握拳、皺眉、苦瓜臉、雙手盤胸等動作時,卻面帶不一致的微笑。以抖動為例,如果當事人告訴治療者他的腿在抖動,治療者此時可能會要求當事人站起來,更誇張地抖動雙腿,然後為此動作作說明。
誇張練習也可套用在語言行為中。如治療者可教當事人重複說出他想掩飾的話,且愈重複愈大聲,如此常能真的使當事人開始傾聽自己真正的心聲。

感覺留置

Staying withThe feeling
當事人在情感或情緒不愉快而想逃避的關鍵時刻,治療者即要求對方保持著這樣的感覺。絕大多數的當事人都想逃避恐懼或不愉快的感覺,但治療者會藉著要求他們停留在體驗到的恐懼或不愉快中,從旁鼓勵他們趁機去深入探討這些想要逃避的感覺。要去面對、體驗感覺,不僅只需要勇氣,同時也要願意忍受去除障礙時可能遭遇的痛苦,但經歷這些之後,卻能使人們有嶄新的成長。

完形夢境治療

The Gestalt approach to dream Work
完形治療法並不主張去解析夢境,而是要把夢境帶至現實生活中使之重現。此時夢已不被當作是過去的事,而是要在現在表現出來。做夢的人或許正是夢境中的一部分。對於夢境的處理方式包括:展現夢境,回憶夢境裡的每個人、事、物及心情,然後將自己變成夢中的每一部分,儘量去表現夢境,並引出對話。由於夢境的每一部分都假設是自我投射,做夢的人會為夢裡的各個角色或短暫的際遇編造出劇本,而夢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層面的表現。通過這些相互對立層面間的對話,當事人於是能逐漸察覺到自己情感表現的世界。
格式塔療法格式塔療法
投射觀念是皮爾斯夢境理論的核心,依其所見,夢裡的每個人、物都代表做夢者投射的對象。他認為當事人不需要去對夢境作探索,而是要把夢當作一個劇本,然後以夢裡各部分的對話來作實驗。當事人若能表演出內在對立的衝突面,亦就能吸收它們的差異並整合這些對立的力量。皮爾斯同時也認為,夢是人類最自發性的表現,它不僅代表未完成的事件,但也可能遠超過這些末完成的事務或未實現的願望。其實每個夢都代表著一個人存在的訊息和內心的掙扎,如果夢境的全部都能被了解與同化,則夢裡的每件事物都可很容易地被察覺。事實上,在夢裡所完成的每件工作都能導致某程度的同化。皮爾斯認為,如果能適當地處理夢境,存在的訊息就會愈清楚。在夢境中藉著顯露出遺漏的部分及逃避的方式,最能發現人格的缺失。如果不願去記取夢境,等於是拒絕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完形治療者會要求當事人談論他們所遺漏的夢。

貢獻

無論是個別或團體諮詢,這種行動式的治療法可以把衝突和掙扎帶進生活,藉助這種技術,當事人可以實際體驗他們的掙扎,而非只是以一種敷衍的態度,不停地談論問題。這樣做的結果特別能增加當事人體驗現實的察覺力,使其能發現自己嶄新的一面。
完形治療法的另一項貢獻,就是運用活潑的方式,把過去與問題有關的部分帶進現在,然後再以生動的態度來處理這些過去的問題。治療者用頗具創意的方法來激勵當事人,藉此幫助他們能夠察覺以及有能力去清除有關現實功能的障礙。此外,在諮詢過程中注意當事人明顯語言及肢體動作也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完形治療藉助技術的運用和敏銳的觀察,可幫助當事人強化以此時此刻為中心的察覺力,這使他們不但能察覺到此時的感覺與想法,同時也可完全明白自己正在做些什麼。經過這種歷程後,他們便能對自己所言所行負起更大的責任。

局限性

1、皮爾斯式格式塔療法不太重視人格的認知。皮爾斯的確不鼓勵對一個人的經驗做思考。許多完形學者強調察覺和表達感覺,卻往往忽視了檢視思考的部分。部分從事實驗治療的工作者認為,把認知結構帶進治療中所經驗的事物,正是抗拒感覺體驗此時此地的一種防衛。
2、目前的格式塔治療工作極重視治療者與當事人間的接觸與對話,此即指治療過程中的存在性會心晤談,此種晤談對當事人有益。要使完形治療法真正發揮功效,治療者本身必須要有較高層次的人格發展,一方面能完全察覺自己的需求,且能讓這些需要不致干擾到當事人的治療過程;另一方面能敏銳地處於此時此刻,同時能無防衛地自我坦露。但是,其間仍存在著一種危險,即若治療者欠缺純熟的訓練,極可能會有一種要將治療重心置於給當事人深刻印象的積極欲望,並試圖要操縱他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