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尼蠻龍也叫格尼野蠻龍、格尼蠻王龍,是著名的斑龍的親戚,屬於獸腳亞目斑龍超科里的斑龍科斑龍亞科蠻龍屬,也是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最近親包括坦尚尼亞蠻龍、南非蠻龍、潭氏蠻龍、君王蠻龍。蠻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到侏羅紀末期,15300萬年前的啟莫里階至14500萬年前的提通階;蠻龍屬是侏羅紀最強和體型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還是歐洲發現最大的食肉龍。分布在歐洲的葡萄牙。體長10.5-12.5米,體重5-8.6噸,綜合了超強的咬合力和巨大恐怖的指爪於一身,其咬合力最大可達到120000N。性情殘暴,腿長而強壯,奔跑速度夠快,體型粗大強壯,牙齒很長且屬於半放血半碎骨的牙齒。目前格尼蠻龍已發現5個不完整的化石標本。由於化石都並不完整,所以具體有多大還未能準確得知,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它是侏羅紀的第二大的肉食恐龍,僅次於同屬的坦尚尼亞蠻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格尼蠻龍
- 別稱:格尼蠻王龍,格尼野蠻龍
- 界:動物界
- 綱:爬行綱
- 目: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科:斑龍科
- 亞科:斑龍亞科
- 屬:蠻龍屬
- 種:格尼蠻龍
- 分布區域:葡萄牙
- 近親:坦尚尼亞、南非、潭氏、君王種
- 時代:1.53-1.45億年前
簡介,形態,
簡介
形態
報導稱,相關研究者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北部發掘這具肉食恐龍化石。這頭恐龍一般身長達12米,重7.5噸。最大個體雖然是一個腳印化石,但估測可達12.5米長8.6噸。古生物學家起初將這隻恐龍歸為曾經生活在北美的潭氏蠻龍。但通過分析恐龍化石的脛骨、上頜骨、牙齒及部分尾椎骨,古生物學家最終確定這隻恐龍屬於蠻龍屬的新種類,並將其命名為格尼蠻龍(Torvosaurus gurneyi)。
相關研究人員克利斯朵夫 亨德里克斯和奧克塔維奧 馬特烏斯稱,這隻恐龍牙齒異常鋒利,如同10厘米長的利刃。這表明在1.45億年前的伊比利亞半島上,它很可能位於食物鏈高端。上述兩人的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
亨德里克斯和馬特烏斯強調稱,歐洲蠻龍屬恐龍在牙齒數量、體型、嘴形方面與北美的蠻龍均有區別。北美的兩個種君王蠻龍和潭氏蠻龍有11顆牙齒,且在上頜部位牙齒更多。而歐洲同屬的格尼蠻龍的牙齒數量卻少於11顆。此外,格尼蠻龍的近親還有坦尚尼亞蠻龍、南非蠻龍。
亨德里克斯補充稱,這隻恐龍並非人類已知的體形最大恐龍。他列舉了霸王龍、鯊齒龍和巨獸龍,魁紂龍,南美奧沙拉龍 米氏西雅茨龍 棘背龍,它們都是白堊紀最大的肉食性恐龍。儘管如此,格尼蠻龍仍屬侏羅紀最大的地面肉食動物之一。它兇猛敏捷,以捕殺其他大型恐龍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