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威斑馬全身包含四肢都是黑白相間的條紋,非常細密,腹部則為白色,與查普曼斑馬相比,他們軀幹的後半部仍為垂直條紋,是最大也是最漂亮的一種斑馬,頭部比較大,身材苗條,腿長,耳大,鬃毛長而直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格利威斑馬
- 拉丁學名:Grevy'sZebra
- 二名法:Equusgrevy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ClassMammalia
- 亞綱:真獸亞綱
- 目:奇蹄目OrderPerissodactyla
- 科:馬科FamilyEquidae
- 屬:斑馬屬
- 種:格利威斑馬
- 特點:體型最大的野生班馬
- 頭軀幹長:2,500~3,000mm
- 尾長:380~600mm
- 體重:352~450kg
簡介,分布,食性,特點,習性,生存環境,繁殖,科屬簡介,現狀,
簡介
中文名:稱格利威斑馬
英文名稱:Grevy'sZebra
學名:Equusgrevyi
體型:最大的野生馬,頭軀幹長2,500~3,000mm,尾長380~600mm,體重352~450kg,雄雌體型無顯著差異。
分類:哺乳綱ClassMammalia,奇蹄目OrderPerissodactyla,馬科FamilyEquidae斑馬屬。
分布
衣索比亞東部及南部,索馬利亞,肯亞北部。
食性
以草為主,也吃嫩葉,樹皮及果實,可以吃非常堅韌的草。
千百萬年前,野馬在亞洲和北美洲的大草原上馳騁之前,非洲草原便是種類繁多的斑馬的家園了。這些斑馬的祖先便有可能是目前世界上馬類的祖先,它們徜徉的範圍從南非的大草原直到衣索比亞塵土飛揚乾燥的灌木叢林。它們猶如老虎一般自由地在野外漫步。
原始斑馬可能是世界上馬類的祖先,它們擁有美麗迷人的條紋,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有花紋的馬或者虎皮馬,人們對它們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特點
斑馬最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它們的斑紋,然而,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說清它們究竟為什麼會有斑紋。解釋有很多種:也許是偽裝術,保護自身不受蚊蟲叮咬,避免被捕殺,甚至還可能是為了保持體表的舒適感覺。黑色部分比白色部分吸收的熱量多,體表溫度的不同便可造成空氣流動。直至今天,斑紋還戴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格利威斑馬通常成群活動,主要棲息於半沙漠的乾燥草原及灌叢草原。成熟的雄斑馬具有領域性,它們會利用糞便來標示自己的領域,斑馬的領域是草食動物中面積最大的,他們為了要吸引雌斑馬來交配,才會維持這麼大的領域。格利威斑馬目前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估計僅有6,500隻。
習性
格利威斑馬曾經在整個東非吃草,但是現在,人們只能在肯亞北部的半沙漠區和衣索比亞看到它們。格利威斑馬以自己與眾不同的美麗斑紋成為斑馬群盛會的焦點。它們與草原斑馬相比體型偏大,成年雄性斑馬可重達400公斤。而且要比草原斑馬更具攻擊性。
體型較大的格利威斑馬每天需要的食物會比較多,但它們以麥稈和品質較低的草為食。相反,小型草原斑馬已進化到要吃高質量的草。所以,從植被的角度考慮,他們有不同的食草選擇。
生存環境
安全的飲水地,首選就是動物們可以觀察到四周的環境,不必時刻警惕獅子和鬣狗出現的地方。但有時,動物們也需要碰運氣,需要鼓起勇氣,在匆忙的條件下飲水,比如一些可能潛伏著任何一種斑馬天敵的地方。
當然,帶著小馬駒的母馬是絕對不會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碰運氣的。雖然如此,帶著小馬駒的母馬十分需要飲水,以產奶餵養小馬,這一情況適用於兩種斑馬。由於草原斑馬一般棲息在質量較好的草原上,這種地方植被和安全水源都十分豐富,帶著小馬駒的母馬可以繼續在雄性種馬的保護之下,同自己的群體生活在一起。
而對於已經適應了生活在炎熱乾旱的北部地區的格利威斑馬來講,水源就顯得有限而遙遠了。因而哺乳期的母馬就必須要在可以很容易喝到水的地方棲息,而沒有小馬駒的母馬便可兩至三天不喝水,可以自由地到遠一點的地方尋找較好的草。
繁殖
雄斑馬白天時會在統治的邊界上巡邏,等待雌斑馬在吃草的路上或是在尋找水源的途中進入自己的領地。審視每一匹經過的單獨個體,以確定雌斑馬是否處在繁殖期,雌斑馬是否有可能接受自己的邀請。
在勒瓦這個兩種斑馬交迭出現的地方,它們生存帶來的衝突十分明顯。草原斑馬會組成自己的繁殖集團,一匹雄性種馬最多有六匹雌性馬組成妻妾群,以及新出生的小斑馬。這一系統已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作為受保護的雄性種馬與周圍的雌性馬交配繁殖後代。
而格利威斑馬卻完全不同,占統治地位的雄性種馬並沒有自己獨有的雌斑馬群。但它們擁有自己的領土,這便可以使它們非常開心,也許形容雄性格利威種馬最貼切的詞就是“寂寞首領”。
可以說它們使用的是一種鬆散的結合方式,經常變更,甚至每小時都有改變。雄性幼斑馬總是出現在雌性斑馬附近,用它們激烈的搏鬥上演一齣好戲,同時也要爭出小群體的下一匹領頭馬。
格利威斑馬擔負著繁衍種群的任務,但不幸的是,在過去的25年間,格利威斑馬逐漸減少,只有5000匹存活,它們的數量已降至瀕臨滅絕的程度。
科屬簡介
查普曼斑馬分布在非洲東部沿海一帶到南部大陸。身高由肩到地,約一百二十七公分。全身的黑色條紋很寬,兩條黑紋之間,空隙較小,空隙處的毛,並不是純白的,而是淡褐色的。 格利威斑馬較大,由肩至地,約一百六十五公分。它的產地也和布氏斑馬相同,條紋較窄。以上兩種斑馬性情溫和,可以和之馬一起飼養。
山斑馬產於非洲南部之西海岸,產地面積不大,產量不多,分布不廣。肩至地高約一百二十公分,條紋較細,為黑黃色相問,性情很野,不易馴養。
非洲大草原上常有大群的斑馬,還有一種「角馬」,也常和斑馬混在一起生活。角馬不是馬類而是屬於羚羊類,因體形和馬相似,所以叫角馬。它們兩種都在草原中共同吃一種紅麥草。不過斑馬吃葉子,角馬吃莖。查普曼斑馬和格利威斑馬,也常混合在一起,它們生活習慣相同,因為它們是一個祖先的後裔,是近親,後來因為生活過程各有所改變,所以體形略有不同,然而這兩種馬,絕對不能和山斑馬生活在一起。
查普曼斑馬和格利威斑馬雖然常生活在一起,、但是在血統上,都非常保守,絕不相混合,所以一直沒有雜交種產生。這兩種斑馬,在大遷移之時,不分彼此,把小斑馬共同圍在中央來保護。
每一大群斑馬,是出幾個家庭單位組合而成。每一個家庭單位,包括一匹公馬,六匹母馬,和幾匹小馬,假如大公斑馬死了,它們另找一匹大公斑馬來做家長。小公斑馬到三歲的時候已經長成,往往離開家庭,跑到一群小公斑馬中去生活,然後另組家庭。小母斑馬常常也是小公馬追求的對象,家長也不願別的小公馬接近它的女兒,但是小母馬也常會受到誘惑而逃走。小母馬有時在兩歲多就生了孩子,大母馬也失去控制的能力。雨季中斑馬的生殖率比較高。
長成的斑馬約重三百一十五公斤。和它們一同過日子的,除了角馬之外,還有鴕鳥和大羚羊。鴕鳥體高,脖子長,看得遠,有敵人來了,它可以先看見。斑馬嗅覺很好,有了食肉動物來了,一聲長嘶,羚羊、鴕鳥及一大群野獸可以跟它們一起奔逃,它們互相幫助,在原野上求生存。 一般動物園中所飼養的斑馬,不是查普曼斑馬,就是格利威斑馬,沒有山斑馬。
現狀
奈洛比--肯亞科學家周三表示,繼去年爆發的致命炭疽熱疫情後,他們已成功拯救格利威斑馬免於絕種,並正致力於增加其數量。
肯亞野生動物局表示,其「迅速介入」成功讓斑馬逃過該地區因乾旱而肆虐的疫情,該動物以細條紋和大耳朵聞名。
肯亞野生動物局種族管理部門負責人歐蒙迪表示:「接獲格利威斑馬正危急的報告之後,我們動員了整個團隊,進行大規模防範炭疽熱與其他疾病的接種工作。」
「我們控制了病情,並確保它們數量不再減少。我們現正致力於為期五年、增加其數量的計畫。」
據信野外僅存不到兩千隻的格利威斑馬。約一千八百隻散布於肯亞中部、奈洛比北方兩百卅公里(一百四十五哩)處的山布魯國家公園;剩下的則在衣索比亞南部。在該動物世界僅存棲息地之一的山布魯國家公園爆發疫情後,保育人士便對其滅絕危機提出警告。
肯亞野生動物局的獸醫賈昆亞說:「發生數起令人擔憂的死亡案例之後,我們知道威脅確實迫在眉梢,之後便立即採取行動。」因人類定居和移民侵入格利威斑馬的棲息地,使其數量飽受威脅。但動物局表示,已發起計畫舒緩東非國家內,人類與野生動物接連不斷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