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下級分類,植物學發展史,常見植物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下級分類
針葉韭 Allium aciphyllum 、矮韭 Allium anisopodium 、藍花韭 Allium beesianum 、砂韭 Allium bidentatum 、疏生韭 Allium caespitosum 、石生韭 Allium caricoides 、鐮葉韭 Allium carolinianum 、昌都韭 Allium changduense 、冀韭 Allium chiwui 、折被韭 Allium chrysocephalum 、黃花蔥 Allium condensatum Turcz. 、天藍韭 Allium cyaneum 、短齒韭 Allium dentigerum 、天山韭 Allium deserticolum 、賀蘭韭 Allium eduardii 、新疆韭 Allium flavidum 、梭沙韭 Allium forrestii 、長喙蔥 Allium globosum 、疏花韭 Allium henryi 、金頭韭 Allium herderianum 、異梗韭 Allium heteronema 、北疆韭 Allium hymenorrhizum 、草地韭 Allium kaschianum 、鐘花韭 Allium kingdonii 、褐皮韭 Allium korolkowii 、白頭韭 Allium leucocephalum 、北韭 Allium lineare 、長柱韭 Allium longistylum 、滇韭 Allium mairei 、蒙古韭 Allium mongolicum 、齒絲山韭 Allium nutans 、高葶韭 Allium obliquum 、灘地韭 Allium oreoprasum 、天蒜 Allium paepalanthoides 、帕里韭 Allium phariense 、寬苞韭 Allium platyspathum 、多葉韭 Allium plurifoliatum 、鹼韭 Allium polyrhizum 、蒙古野韭 Allium prostratum 、青甘韭 Allium przewalskianum 、野韭 Allium ramosum 、野黃韭 Allium rude 、管絲韭 Allium semenovii 、山韭 Allium senescens 、絲葉韭 Allium setifolium 、高山韭 Allium sikkimense 、管花蔥 Allium siphonanthum 、輝韭 Allium strictum 、蜜囊韭 Allium subtilissimum 、泰山韭 Allium taishanense 、細葉韭 Allium tenuissimum 、西疆韭 Allium teretifolium 、韭 Allium tuberosum 、壇絲韭 Allium weschniakowii 、西川韭 Allium xichuanense 、永登韭 Allium yongdengense 、齒被韭 Allium yuanum 。
植物學發展史
至少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在採集植物塊根和果實種子供食用的時候就認識了某些植物。希臘、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等文明古國對植物知識都有記述。如中國《詩經》就已經講究“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提奧夫拉斯圖被視為植物學的創始人。他在公元前300年寫的《植物歷史》或稱《植物調查》一書,在哲學原理基礎上將植物分類,描繪其各部分、習性和用途。羅馬的老普林尼則把當時所有的植物學知識寫在37冊的《博物志》書中,開以後黑暗中世紀“百科全書學派”的先河,但謬誤很多。
後陸續出現許多有關植物方面的著述。如公元1世紀希臘醫生迪奧斯科里德斯在其著作《藥物論》中記述了600種植物及其醫藥用途的引證,成為以後描述藥用植物的基礎。15~16世紀本草著作中最有價值的是日耳曼的布龍費爾斯,義大利的馬蒂奧利、英國的特納等的著作。此時期約與中國明代中葉以後李時珍完成《本草綱日》同時。總之至17世紀前植物學幾乎全限於描述(包括木刻畫)和定性藥用植物。
17世紀的初期自然科學從以“機械哲學”為主導思想進入到“實驗科學”階段。植物學也從描述為主轉到更有目的。有計畫、有系統的收集資料,觀測現象,以至於在控制條件下進行試驗,並提出和考驗理論與學說。這期間物理學、化學的發展及新工具如顯微鏡的套用也起了很大作用。
現代植物分類基本原理為英國生物學家雷在17世紀末確立,他把有花植物分為單子葉和雙子葉,進一步再分就包括迄今還沿用的許多植物科。雷堅持必須用植物的所有特徵來判定他們的親絛而不能只用單一部分的特徵。這恰是自然分類和人為分類的區別所在。
1753年瑞典植物學家林奈發表“植物種志”,確立了雙名制。他將生殖性狀(花)用作重要分類依據,他確立的24綱主要建立在花的雄蕊數目上;每個綱再用花柱的數目分成目。這個系統的簡單性使人容易接受因而促進了植物的採集和調查,但由於此法含糊了自然分類而有害於植物學。如按林奈系統使百合和小檗同在一目,而鼠尾草和同類的薄荷卻分了家。
林奈的貢獻還在於把約6000種植物歸入各屬(今天還用同樣安排),仔細描寫,並校勘了他所知的種和以前植物學家的命名和描寫,再按雙字命名法命名。此法立即被其他植物學者所接受。只有從1753年開始,從一個學者到另一個學者去跟蹤一種植物才比較容易和可能。此後與分類學進展相併行的植物解剖學、植物生理學、植物胚胎學等的研究也就發展起來了。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提奧夫拉斯圖被視為植物學的創始人。他在公元前300年寫的《植物歷史》或稱《植物調查》一書,在哲學原理基礎上將植物分類,描繪其各部分、習性和用途。羅馬的老普林尼則把當時所有的植物學知識寫在37冊的《博物志》書中,開以後黑暗中世紀“百科全書學派”的先河,但謬誤很多。
後陸續出現許多有關植物方面的著述。如公元1世紀希臘醫生迪奧斯科里德斯在其著作《藥物論》中記述了600種植物及其醫藥用途的引證,成為以後描述藥用植物的基礎。15~16世紀本草著作中最有價值的是日耳曼的布龍費爾斯,義大利的馬蒂奧利、英國的特納等的著作。此時期約與中國明代中葉以後李時珍完成《本草綱日》同時。總之至17世紀前植物學幾乎全限於描述(包括木刻畫)和定性藥用植物。
17世紀的初期自然科學從以“機械哲學”為主導思想進入到“實驗科學”階段。植物學也從描述為主轉到更有目的。有計畫、有系統的收集資料,觀測現象,以至於在控制條件下進行試驗,並提出和考驗理論與學說。這期間物理學、化學的發展及新工具如顯微鏡的套用也起了很大作用。
現代植物分類基本原理為英國生物學家雷在17世紀末確立,他把有花植物分為單子葉和雙子葉,進一步再分就包括迄今還沿用的許多植物科。雷堅持必須用植物的所有特徵來判定他們的親絛而不能只用單一部分的特徵。這恰是自然分類和人為分類的區別所在。
1753年瑞典植物學家林奈發表“植物種志”,確立了雙名制。他將生殖性狀(花)用作重要分類依據,他確立的24綱主要建立在花的雄蕊數目上;每個綱再用花柱的數目分成目。這個系統的簡單性使人容易接受因而促進了植物的採集和調查,但由於此法含糊了自然分類而有害於植物學。如按林奈系統使百合和小檗同在一目,而鼠尾草和同類的薄荷卻分了家。
林奈的貢獻還在於把約6000種植物歸入各屬(今天還用同樣安排),仔細描寫,並校勘了他所知的種和以前植物學家的命名和描寫,再按雙字命名法命名。此法立即被其他植物學者所接受。只有從1753年開始,從一個學者到另一個學者去跟蹤一種植物才比較容易和可能。此後與分類學進展相併行的植物解剖學、植物生理學、植物胚胎學等的研究也就發展起來了。
古植物學
研究地質時期植物的科學,包括古代植物的形態解剖、系統分類、生態、時間和空間的分布以及各門類植物的起源、發展和進化的歷史、古代植物區系、各地質時代的植被和它們的演替等。在研究中經常聯繫到植物形態解剖學、植物分類學、植物地理學、地植物學、植物生態學等方面。在套用上它經常涉及地質學(特別是地層學)、古地理學和古氣候學上的問題,有助於尋找礦產和研究含有煤炭、石油等礦產地層的分布、劃分和對比。
1822~1837年,A.布隆尼亞爾在他的“化石植物史”一書中首次建立地質時期植物的分類,將已絕滅的類型與現代的植物加以廣泛的比較,奠定了古植物學的基礎。19世紀40~90年代是古植物學開始昌盛的時期,許多人大量地收集化石,描述古代的植物,對許多已絕滅的植物做了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的研究,發現不少目、科,如科達目、本內蘇鐵目等,並對各地區的化石做了調查。H.威瑟姆是第一個研究矽化植物結構的人。
到20世紀初葉,A.納托爾斯特開創角質層的探討,對古代裸子植物的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以前,H.波托尼提出“蘇鐵蕨目”(Cycadofilices)的存在,至1905年由於F.W.奧利弗和D.H.斯科特發現種子與莖、葉的關係,“蘇鐵蕨目”才改名為“種子蕨目”(Pteridospermae),找到了真蕨植物和裸子植物中間的缺失環節。A.C.蘇厄德和他的學生們在20世紀上半紀做了大量工作,對許多古代植物進行描述和內部結構的研究。其他古生物學者對北美、歐洲和北極植物區系進行調查,奠定了古代植物區系研究的基礎。1913年R.基德斯頓和W.H.蘭發表蘇格蘭萊尼燧石(Rhynie chert)中化石植物的研究,建立裸蕨目(Psilophytales),指明這是一組最古老的維管植物。後來,新的目不斷發現,如開通目(Caytoniales)等。50年代以來,新的目、亞綱,如五柱木目(Pentoxylales)、前裸子植物亞綱(Progymnospermae)等不斷發現,找出一些植物中的缺失環節,對植物系統學起了重大的作用。
近幾十年來,在古植物發展史及古植物區系方面積累了大量化石植物的資料。同時,根據古孢粉學資料,在古植被的變化和古植物區系的演替等方面也有較大的進展。在套用上,古孢粉學的建立,對地層學起了巨大的作用。70年代以來,對前寒武紀地層中的微體化石的探索與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鏡(SEM)的運用,確定二、三十億年前就有細菌和藍藻的存在,使古植物學範疇,愈來愈廣。
1822~1837年,A.布隆尼亞爾在他的“化石植物史”一書中首次建立地質時期植物的分類,將已絕滅的類型與現代的植物加以廣泛的比較,奠定了古植物學的基礎。19世紀40~90年代是古植物學開始昌盛的時期,許多人大量地收集化石,描述古代的植物,對許多已絕滅的植物做了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的研究,發現不少目、科,如科達目、本內蘇鐵目等,並對各地區的化石做了調查。H.威瑟姆是第一個研究矽化植物結構的人。
到20世紀初葉,A.納托爾斯特開創角質層的探討,對古代裸子植物的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以前,H.波托尼提出“蘇鐵蕨目”(Cycadofilices)的存在,至1905年由於F.W.奧利弗和D.H.斯科特發現種子與莖、葉的關係,“蘇鐵蕨目”才改名為“種子蕨目”(Pteridospermae),找到了真蕨植物和裸子植物中間的缺失環節。A.C.蘇厄德和他的學生們在20世紀上半紀做了大量工作,對許多古代植物進行描述和內部結構的研究。其他古生物學者對北美、歐洲和北極植物區系進行調查,奠定了古代植物區系研究的基礎。1913年R.基德斯頓和W.H.蘭發表蘇格蘭萊尼燧石(Rhynie chert)中化石植物的研究,建立裸蕨目(Psilophytales),指明這是一組最古老的維管植物。後來,新的目不斷發現,如開通目(Caytoniales)等。50年代以來,新的目、亞綱,如五柱木目(Pentoxylales)、前裸子植物亞綱(Progymnospermae)等不斷發現,找出一些植物中的缺失環節,對植物系統學起了重大的作用。
近幾十年來,在古植物發展史及古植物區系方面積累了大量化石植物的資料。同時,根據古孢粉學資料,在古植被的變化和古植物區系的演替等方面也有較大的進展。在套用上,古孢粉學的建立,對地層學起了巨大的作用。70年代以來,對前寒武紀地層中的微體化石的探索與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鏡(SEM)的運用,確定二、三十億年前就有細菌和藍藻的存在,使古植物學範疇,愈來愈廣。
常見植物形態特徵
(1)雞冠花:
形態特徵:莧科青葙屬,莖直立粗壯,葉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全緣。胞果卵形,種子黑色有光澤,
園林套用:高莖種可用於花境、點綴樹叢外緣、作切花和乾花等。矮生種用於栽植花壇或盆栽
(2)美人焦:
形態特徵: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根狀莖肉質粗壯,地上莖為葉鞘抱合組成的假莖。假莖和葉片上常有一層蠟質白粉,葉大形、圓至橢圓形披針形,全緣,葉色有粉綠、亮綠或古銅色,也有紅綠鑲嵌或黃綠鑲嵌的花葉品種。花瓣直立向上,雄蕊瓣化,大而美麗。
園林套用:廣為盆栽,可做花壇、花帶或叢植於草坪、湖岸、池旁,也可盆栽觀賞。此外,還可選擇不同品種配置成為專類園,開花季節極為壯觀。
(3)棕櫚:
形態特徵:棕櫚科棕櫚屬,莖圓柱形,不分枝,具纖維網狀或葉鞘。葉簇生莖端,掌狀深裂至中部以下,裂片較硬直但先端常下垂;葉柄兩邊有細齒。花小,單性異株;圓錐花序,鮮黃色。
園林套用:棕皮供制棕繩、蓑衣、毛刷等;花、果、種子可入藥。是城鄉綠化及園林結合生產的好樹種。
(4)樟樹:
形態特徵:樟科樟屬,葉卵狀橢圓形,薄革質,離基三主脈,脈葉有腺體,背面灰綠色,無毛。果球形,熟時紫黑色。
園林套用:廣泛用作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及風景林。同時,樟樹又是經濟價值極高的樹種。
(5)皂角:
形態特徵:皂莢科皂莢屬,樹幹或大枝具有分枝圓刺,一回羽狀複葉,卵狀偶圓形,先端鈍,緣有細鈍齒。莢果直而扁平,教肥厚。
園林套用:樹冠廣闊,樹形優美,葉密陰濃,是良好的庭蔭樹及四旁綠化樹種。樹木堅硬;莢果煎汁可代肥皂作洗滌用。
(6)金絲梅:
形態特徵:金絲桃科金絲桃屬,小枝拱曲有兩棱,紫色。葉小,卵狀長橢圓形。聚傘花序,花色金黃,花期春、夏季。蒴過卵形,花萼宿存。
園林套用:庭園種植或盆栽觀賞。
(7)榆樹:
形態特徵:榆科榆屬,樹皮縱裂,粗糙;小枝灰色細長,常排成二列魚骨狀,葉卵狀,長橢圓形,葉緣多為單鋸齒,基部稍不對稱。
園林套用:抗有毒氣體能適應城市環境,宜做行道樹、庭蔭樹、防護林及四旁綠化樹種,老樹樁可製作盆景。
(8)銀杏:
形態特徵:銀杏科銀杏屬,樹幹通直有長、短枝之分。葉扇形,葉脈二叉狀。雌雄異株,雄株高大直立,葉厚深裂,落葉遲;雌株枝開張或略下垂,葉薄裂淺。雌雄花均生短枝上,雄花下垂,數朵排列成柔荑花序;雌花樹奪簇生。種子具長梗,橢圓形至近球形,外種皮黃色,肉質而有惡臭。
園林套用:銀杏樹姿雄偉,冠大蔭濃,秋葉金黃,病蟲害少,是著名的庭蔭樹、行道樹和園景樹。
(9)雪松:
形態特徵:松科松屬,長綠針葉大喬木。書冠塔形,主幹挺拔聳立,書皮深灰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側枝平展,小枝細柔下垂,有長、短枝之分,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園柱形,雌花卵園形。球國卵圓形或橢圓形。
園林套用:雪松樹枝優美為著名園林風景樹種,可在廣場,公園,綠地,建築物廣為栽植。
(10)蚊母:
形態特徵:金縷梅科,栽培常成灌木狀;嫩枝及裸芽。單野互生,倒卵狀長橢圓形,全緣或近端略有齒裂狀,先端鈍或稍圓,側脈在表面不顯著,在背面略隆起,革質而有光澤,無毛。花小而無花瓣,但紅色的雄蕊十分顯眼;腋生短總狀花序,具星狀短柔毛。
園林套用:常栽做城市綠化及觀賞樹種,樹材堅硬,樹皮含單寧。
(11)羅漢松:
形態特徵:羅漢松科羅漢松屬,樹冠廣卵形。樹皮灰褐色至暗灰色,淺縱裂,片狀脫落,枝葉稠密,葉條狀披針形,螺旋狀互生,兩面中肋明顯隆起,表面濃綠色,背面黃綠色。雄花穗狀,雌花單生。
園林套用:羅漢松耐修剪,可做綠籬綠牆。短葉羅漢松結紮盆景,剛柔兼蓄,堪稱逸品。
(12)含笑:
形態特徵:木蘭科含笑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分枝緊密,樹冠園球形。芽,葉柄,花梗及小枝密生鏽褐色絨毛。單葉互生,革質,倒卵狀橢圓形,表面深綠而有光澤。花單生葉腋,具香氣,花被肉質,淡黃色而邊緣具紫暈,花開而不全放,待全開時即謝落。
園林套用:適在公園、醫院、學校等地叢植,也可配植於草坪邊緣或疏林下組成復層混交群落,於建築物入口對直兩叢,窗前散植一二,花時芳香清雅。
(13)月季:
形態特徵:薔薇科薔薇屬,為常綠或半長綠灌木,常具鉤狀皮刺。羽狀葉,花常數朵簇生,微香,單瓣,粉紅或近白色。薔薇果卵形。
園林套用:盆栽可供室內觀賞,可種於花壇、花境、草坪角落等處,也可布置成月季園。
(14)梧桐:
形態特徵:梧桐科梧桐屬,書皮綠色,光滑,單葉互生,基部心形,裂片全緣,花單性同株,無花瓣,萼片五,淡黃綠色;成頂生圓錐花序。蒴果遠在成熟前開裂成5舟形膜質心皮;種子大如豌豆,著生於心皮的裂緣。
園林套用:適於草坪,庭院,孤植或叢植,是優良的庭蔭樹及行道樹。
(15)棣棠:
形態特徵:薔薇科棣棠屬,小枝綠色,光滑、有棱。單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緣具重齒。花單瓣黃色,單生枝端。瘦果黑褐色。
園林套用:在園林中可用做花籬,或叢植於草坪,路邊,林緣,假山旁,均可產生良好的美化效果。
(16)櫻花:
形態特徵:薔薇科李屬,多為落葉喬木,樹冠成卵圓形至圓球形,單葉互生,具腺狀鋸齒,花單生枝頂呈傘形或傘房狀總狀花序,與葉同時開放或先葉後花,萼筒鐘狀或筒狀,果紅色或黑色。
園林套用:是重要的觀花樹種,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觀,也可三、五成叢點綴綠地形成錦團,又可孤植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畫意。
(170紫葉李:
形態特徵:薔薇科李屬,植物體各部,均成暗紫色,葉卵形至倒卵形。花單生葉腋,單瓣,水紅色。
園林套用:是園林中重要的觀葉樹種,正的生長期紫葉滿樹,尤以春秋兩季葉色更艷。
(18)梅花:
形態特徵:薔薇科李屬,為落葉喬木,常具枝刺,乾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色為底色。葉邊緣具細銳鋸齒。
園林套用: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中,可孤植、叢植或群植。
(19)桃樹:
形態特徵:薔薇科李屬, 落葉喬木,小枝褐色,光滑。芽並生,中間多為葉芽,兩旁為花芽,葉橢圓狀皮針形。
園林套用:可植於路旁或成叢成片植于山坡、溪畔,形成佳景,桃花還宜作盆栽、催花、樁景及切花等用。
(20)水衫:
形態特徵:水杉科水杉屬,大枝不規則輪生,小枝對生。葉扁線形,柔軟,淡綠色,對生,呈羽狀排列,球果近球形,當年成熟,小垂,果鱗互動對生。
園林套用:低地、水邊的重要綠化用材及觀賞樹種。
(21)海棠:
形態特徵:薔薇科蘋果屬,為落葉小喬木,樹枝峭立,樹皮灰褐色。葉橢圓,表面亮綠。花未開時紅色,開後漸變粉色,多復瓣,亦有單瓣者。果近球形,黃綠色。
園林套用:美化園林、綠地、街道、廠礦、庭院及風景區。
(22)石楠:
形態特徵:薔薇科石楠屬,枝灰褐色。葉革質,長橢圓至倒卵狀橢圓形,邊緣疏生具腺細鋸齒,近基部全緣,復傘房花序頂生。花瓣白色,近圓形。果實球形,紅色,厚呈褐紫色。
園林套用:石楠樹冠球形,枝葉濃密,為美麗觀賞樹種。適孤植、叢植或作基礎種植。、
(23)臘梅:
形態特徵:臘梅科臘梅屬,根頸不發達,常形成肥大的“疙瘩”,小枝近四棱形,老枝近圓形,灰褐色,有明顯皮孔,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花芽單生於當年生葉腋,外被多層覆瓦狀排列的灰褐色鱗片。
園林套用:常植於廳堂入口兩側,窗前屋後,山秋斜坡等園林綠地。
(24)紫荊:
形態特徵:蘇木棵紫荊屬,枝幹光滑,灰色,樹冠成杯形或不規則的球形。葉互生,心形或近圓形,全緣,花紫紅色,莢果扁平,可宿村至翌年春季。
園林套用:適宜在各類園林綠地的草坪、路緣等處栽植,也可於常綠樹叢或山石等共同組成景觀。
(25)合歡:
形態特徵:含羞草科合歡屬,樹冠開展呈傘形,枝粗大,稀疏。二回偶數羽狀複葉,互生,線形至長圓形。頭狀花序派成傘房狀,雄蕊多數細長,粉紅色莢果帶狀。
園林套用:最適宜植于山坡間、溪流口、湖池邊點綴風景。城市幹道栽植做行道樹,紅花綠葉滿街深色。
(26)朴樹:
形態特徵:朴樹科朴樹屬,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不對稱,中部以上有淺鈍齒,表面有光澤,背脈隆起並有疏毛。
園林套用:本種樹冠蔭濃,宜作庭蔭樹也可選作工廠綠化及防風、護堤樹種。又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
(27)莢蒾:
形態特徵:忍冬科莢蒾屬,單葉對生,寬倒卵形,源有齒,上面疏生絨毛。
園林套用:
楓香:
形態特徵:金縷梅科楓香屬,喬木,樹冠廣卵形或略扁平。樹皮灰色,淺縱裂,老時不規則深裂。葉常為掌狀3裂,基部心形或截形,裂片先端尖,緣有鋸齒;幼葉有毛,後漸脫落;刺狀萼片宿存。
園林套用:亦可在園林中栽作庭蔭樹,可於草地孤植、叢植,或于山坡、池畔與其他樹木混植。倘與常綠樹叢配合種植,秋季紅綠相襯,會顯得格外美麗。陸游即有“數樹丹楓映蒼檜”的詩句。又因楓香具有較強的耐火性和對有毒氣體的抗性,可用於廠礦區綠化。但因不耐修剪,大樹移植又較困難,故一般不宜用作行道樹。
(28)構樹: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樹冠圓形或倒卵形,樹皮平滑,淺灰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單葉對生或輪生,葉闊卵形,頂端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齒,3—5深裂(幼枝上的葉更為明顯),兩面有厚柔毛;密生絨毛;托葉卵狀長圓形,早落。椹果球形,橙紅色。
園林套用:構樹外貌雖較粗野,但枝葉茂密且有抗性、生長快、繁殖容易等許多優點,仍是城鄉綠化的重要樹種,尤其適合用作礦區及荒山坡地綠化,亦可選做庭蔭樹及防護林用。
(29)法國冬青:
形態特徵:忍冬科莢蒾屬 ,樹冠倒卵形,枝幹挺直,樹皮灰褐色,皮孔圓形。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邊緣波狀或具有粗鈍齒,近基部全緣,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終年蒼翠欲滴。圓錐狀傘房花序頂生,花白色,鐘狀,有香味。
園林套用:庭園綠籬、一般道路綠化、廠區綠化、防火、防護林帶
(30)廣玉蘭:
形態特徵 :木蘭科木蘭屬 ,廣玉蘭屬常綠喬木,樹姿端整。葉厚革質,倒卵狀長橢圓形,表面深綠有光澤,背面密被銹色絨毛。
園林套用:廣玉蘭樹形優美,花大清香,是優良環保庭院樹,適合廠礦綠化,對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關係。
(31)二球懸鈴木:
形態特徵:懸鈴木科懸鈴木屬,落葉喬木,樹冠廣卵圓形。樹皮灰綠色,裂成不規則的大塊狀脫落,內皮淡黃白色。嫩枝密生星狀毛。葉基心形或截形,裂片三角狀卵形,疏生粗鋸齒,中部裂片長寬近相等。果序常2個生於總柄,花柱刺狀。
園林套用:二球懸鈴木樹形優美,冠大蔭濃,栽培容易,成蔭快,耐污染,抗煙塵,對城市環境適應能力強,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樹種之一。
(32)杜鵑:
形態特徵:杜鵑花科 杜鵑屬,落葉灌木,枝條、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葉紙質,卵狀橢圓形,頂端尖,基部楔形,兩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較密。花2—6朵簇生於枝端;花萼5裂,裂片橢圓狀卵形,花冠鮮紅或深紅色,寬漏斗狀,雄蕊7—10,花絲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有糙伏毛。
園林套用:適宜作綠籬或盆栽
(33)大葉黃楊:
形態特徵:衛矛科衛矛屬,大葉黃楊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小枝略為四棱形,枝葉密生,樹冠球形。單葉對生,倒卵形或橢圓形,邊緣具鈍齒,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聚傘花序腋生,具長梗,花綠白色。蒴果球形,淡紅色,假種皮桔紅色
園林套用:大葉黃楊葉色光亮,嫩葉鮮綠,極耐修剪,為庭院中常見綠籬樹種。可經整形環植門旁道邊,或作花壇中心栽植。其變種斑葉者,尤為美觀。住宅可用以裝飾為綠門、綠垣,亦可盆植觀賞。
(34)欒樹:
形態特徵:無患子科欒樹屬,落葉喬木。樹冠近圓球形。樹皮灰褐色,細縱裂;小枝稍有圓棱,無頂芽,皮孔明顯。奇數羽狀複葉。小花金黃色。蒴果三角狀卵形,成熟時桔紅色或紅褐色。落葉喬木,樹冠近圓球形,樹皮灰褐色,細縱裂;小枝稍有棱,無頂芽,皮孔明顯,奇數羽狀複葉,有時部分小葉深裂而為不完全的二回羽狀複葉,卵形或長卵形,邊緣具鋸齒或裂片,背面沿脈有短柔毛。頂生大型圓錐花序,花小金黃色。蒴果三角狀卵形,頂端尖,紅褐色或桔紅色。
園林套用:宜作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林景觀樹,也可用作防護林水土保持及荒山綠化樹種。葉可提制栲膠;花可作黃色染料;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及潤滑油。
(35)瓜子黃楊:
形態特徵:黃楊科黃楊屬,瓜子黃楊又稱黃楊、千年矮,黃楊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幹灰白光潔,枝條密生,枝四棱形。葉對生,革質,全緣,橢圓或倒卵形,先端圓或微凹,表面亮綠色,背面黃綠色。花簇生葉腋或枝端,花黃綠色。葫果卵圓形。
園林套用:可製作盆栽。
(36)柳樹:
形態特徵:落葉大喬木,柳枝細長,柔軟下垂,性喜濕地,生長迅速;樹皮組織厚,縱裂,老齡樹幹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條細長而低垂,褐綠色,無毛;冬芽線形,密著於枝條。葉互生,線狀披針形,兩端尖削,邊緣具有腺狀小鋸齒,表面濃綠色,背面為綠灰白色,兩面均平滑無毛,具有托葉。花開於葉後,雄花序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彎曲,果實為蒴果,成熟後2 瓣裂,內藏種子多枚,種子上具有一叢綿毛。
園林套用:適合於都市庭園中生長,尤其於水池或溪流邊。
(37)臭椿:
形態特徵:苦木科,落葉喬木,樹冠呈扁球形或傘形。樹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平滑,稍有淺裂紋。小枝粗壯。葉痕大,倒卵形,內具9個維管束痕。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13-25枚,卵狀披針形,中上部全緣,近基部有1-2對粗鋸齒,齒頂有腺點,葉總柄基部膨大,有臭味。5-6月開花,圓錐花序頂生,花白色,微臭。蒴果橢圓形,種子多數,有扁平膜質的翅。
園林套用: 臭椿樹幹通直高大,春季嫩葉紫紅色,秋季紅果滿樹,是良好的觀賞樹和行道樹。可孤植、叢植或與其它樹種混栽,適宜於工廠、礦區等綠化。
(38)八角金盤:
形態特徵:五加科八角金盤屬,常綠灌木。葉大,掌狀,5-7深裂,厚,有光澤,邊緣有鋸齒或呈波狀綠色有時邊緣金黃色,葉柄長,基部肥厚。傘形花序集生成頂生圓錐花序,花白色。花期10月-11月。漿果球表,紫黑色,外被白粉。翌折5月成熟
園林套用:八角金盤在長江流域栽培四季常綠,冬季未發生凍害。葉形奇特,姿態壯麗,葉色濃綠,覆蓋率高,是極良好的常綠觀葉地被植物。其極耐陰,適宜於3—5株叢植,栽種於林下、路邊、草坪角落。
(39)南天竹:
形態特徵:小檗科南天竹屬,直立,少分枝。老莖淺褐色,幼枝紅色。葉對生,2-3回太複葉,小葉橢圓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小,白色;漿果球形,鮮紅色,宿存至翌年2月。常綠灌木,莖直立,少分枝,幼枝常為紅色。葉互生,常集於葉鞘;小葉3~5片,橢圓披針形,夏季開白色花,大形圓錐花序頂生。漿果球形,熟時鮮紅色,偶有黃色,,含種子2粒,種子扁圓形。
園林套用:南天竹樹姿秀麗,翠綠扶疏。紅果纍纍,圓潤光潔,是常用的觀葉、觀果植物,無論地栽、盆栽還是製作盆景,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40)金絲桃:
形態特徵:藤黃科, 金絲桃又叫土連翹,為金絲桃科的半常綠小灌木,小枝纖細且多分枝,葉紙質、無柄、對生、長橢圓形,花期6-7月,常見3-7朵集合成聚傘花序著生在枝頂,此花不但花色金黃,而且其呈束狀纖細的雄蕊花絲也燦若金絲,惹人喜愛。
(41)龍柏:
形態特徵:柏科圓柏屬,常綠小喬木,樹皮呈深灰色,樹幹表面有縱裂紋。樹冠圓柱狀。葉全為鱗狀葉,沿枝條緊密排列成十字對生。花單性,雌雄異株,於春天開花,花細小,淡黃綠色,並不顯著,頂生於枝條末端。漿質球果,表面披有一層碧藍色的蠟粉,內藏兩顆種子。枝條長大時會呈螺旋伸展,向上盤曲,好像盤龍姿態,故名“龍柏”。有特殊的芬芳氣味,近處可嗅到。
園林套用:庭蔭樹、園景樹 龍柏
(42)麥冬:
形態特徵:麥冬又名沿階草、書帶草,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鬚根較粗壯,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小塊。
園林套用:麥冬類植物,四季常綠,生態適應性廣,陰處陽地均能生長良好,繁殖又容易,是理想的觀葉地面覆蓋植物。
(43)金邊黃楊:
形態特徵:衛矛科衛矛屬,葉邊緣金黃色
園林套用:觀葉植物
(44)枸骨: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白色。葉四方形有尖硬刺齒,硬革質,綠色,光亮,背面淡綠。聚傘花序,黃綠色,簇生於2年生小枝葉腋內。
園林套用:枸骨枝葉繁茂,葉形奇特,尤其是秋後紅果纍纍,鮮艷美麗,是觀葉觀果兼優的花卉品種
(45)雞爪槭:
形態特徵: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樹冠扁圓形或傘形。小枝光滑。細長,紫色或灰紫色。單葉對生,掌狀七裂,基部近楔形或近心臟形,裂片先端尾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尾狀,邊緣具鋸齒,嫩葉兩面密生柔毛,後葉表面光滑。5月開花,花紫色,傘形狀傘房花序。翅果平滑,10月果熟,棕黃色。
園林套用:雞爪槭葉形美觀,入秋後轉為鮮紅色,色艷如花,燦爛如霞,為優良的觀葉樹種。無論栽植何處,無不引人入勝。植於草坪、土丘、溪邊、池畔和路隅、牆邊、亭廊、山石間點綴,均十分得體,若以常綠樹或白粉牆作背景襯托,尤感美麗多姿。製成盆景或盆栽用於室內美化也極雅致。
(46)黃金樹:
形態特徵:紫葳科梓屬,落葉喬木,樹冠開展,樹皮灰色,厚鱗片狀開裂。單葉對生,廣卵形至卵狀橢圓形,背面被白色柔毛,基部心形或截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冠白色,形稍歪斜,下唇裂片微凹,內面有2條黃色脈紋及淡紫褐色斑點。蒴果成熟時2瓣裂,果皮;種子長圓形,扁平,兩端有長毛。花期5月,果期9月。
園林套用:常作為庭園、路旁綠化樹種。其樹形高大,枝條粗,冠形開闊,是一個十分優良的闊葉樹種
(47)紅花繼木:
形態特徵:金縷梅科紅花繼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被暗紅色星狀毛。葉互生,革質,卵形,全緣,嫩枝淡紅色,越冬老葉暗紅色。花4~8朵簇生於總狀花梗上,呈頂生頭狀或短穗狀花序,花瓣4枚,淡紫紅色,帶狀線形。蒴果木質,倒卵圓形;種子長卵形,黑色,光亮。
園林套用:紅花檵木常年葉色鮮艷,枝盛葉茂,特別是開花時瑰麗奇美,極為奪目,是花、葉俱美的觀賞樹木。常用於色塊布置或修剪成球形,也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
(48)枇杷樹:
形態特徵:薔薇科,常綠小喬木,小枝密生鏽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邊緣有琉鋸齒,表面皺,背面及葉柄密生鏽色絨毛。圓錐花序花多而緊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鏽色絨毛;花白色,芳香,花瓣內面有絨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後脫落,果實大小、形狀因品種不同而異。
(49)桔子樹:
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小枝較細弱,無毛,通常有刺。春季開花,10—12月果熟。四季常青,枝葉茂密,樹姿整齊,春季滿樹盛開香花,秋冬黃果纍纍,黃綠色彩相間極為美麗。
(50)櫸樹:
形態特徵:榆科櫸樹屬,櫸樹系落葉喬木,樹冠倒卵狀傘形。樹皮棕褐色,平滑,老時薄片狀脫落。單葉互生,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緣具鋸齒。葉表面微粗糙,背面淡綠色,無毛。葉秋季變色,有黃色系和紅色系兩個品系。堅果較小。櫸樹幼枝有白柔毛。葉厚紙質,長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園林套用:櫸樹樹姿端莊,秋葉變成褐紅色,是觀賞秋葉的優良樹種,常種植於綠地中的路旁、牆邊,作孤植、叢植配置和作行道樹。櫸樹適應性強,抗風力強,耐煙塵,是城鄉綠化和營造防風林的好樹種。
(51)榆樹: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樹幹直立,枝多開展,樹冠近球形或卵圓形。樹皮深灰色,粗糙,不規則縱裂。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緣多重鋸齒。花兩性,早春先葉開花或花葉同放,紫褐色,聚傘花序簇生。翅果近圓形,頂端有凹缺。
園林套用:榆樹是良好的行道樹、庭蔭樹、工廠綠化、營造防護林和四旁綠化樹種,唯病蟲害較多。木材直,供房屋、家具、農具等用
(52)灑金珊瑚: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叢生,樹冠球形。樹皮初時綠色,平滑,後轉為灰綠色。葉對生,肉革質,矩圓形,緣疏生粗齒牙,兩面油綠而富光澤,葉面黃斑累累,酷似灑金。花單性,雌雄異株,為頂生圓錐花序,花紫褐色。核果長圓形。
園林套用:枝繁葉茂,凌冬不凋,是珍貴的耐陰灌木。宜配植於門庭兩側樹下。庭院牆隅、池畔湖邊和溪流林下,凡陰濕之處無不適宜,若配植於假山上,作花灌木的陪襯,或作樹叢林緣的下層基調樹種,亦甚協調得體。可盆栽,其枝葉常用於瓶插。
(53)夾竹桃:
形態特徵:夾竹桃科夾竹桃屬,常綠大灌木,含水液,無毛。葉3—4枚輪生,在枝條下部為對生,窄披針形,下面淺綠色;側脈扁平,密生而平行。聚傘花序頂生;花萼直立;花冠深紅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鱗片狀,頂端撕裂。蓇葖果矩圓形,種子頂端具黃褐色種毛。
園林套用: 觀賞、夾竹桃有抗煙霧、抗灰塵、抗毒物和淨化空氣、保護環境的能力
(54)絲棉木:
形態特徵:衛矛科衛矛屬,絲棉木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冠圓形或卵形,樹皮灰褐色,小枝綠色,近四棱形。葉對生,橢圓狀卵形或寬卵形,邊緣有細鋸齒。聚傘花序腋生,花3—7朵,黃綠色。蒴果4瓣裂,淡紅色或帶黃色;種子有桔紅色假種皮。
園林套用:絲棉木枝葉娟秀細緻,姿態幽麗,秋季葉色變紅,果實掛滿枝梢,開裂後露出桔紅色假種皮,甚為美觀。庭院中可配植於屋旁、牆垣、庭石及水池邊,亦可作綠蔭樹栽植。
(55)紅花酢漿草:
形態特徵:酢漿草科酢漿草屬,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球形根狀莖,白色透明。基生葉,葉柄較長,三小葉複葉,小葉倒心形,三角狀排列。花從葉叢中抽生,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稍高出葉叢,花期4-10月。花與葉對陽光均敏感,白天、晴天開放,夜間及陰雨天閉合。蒴果
園林套用:園林中廣泛種植,既可以布置於花壇、花境,又適於大片栽植作為地被植物和隙地叢植,還是盆栽的良好材料。
(56)迎春: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枝細長拱型,四棱形,綠色。葉對生,小葉3,卵形至長橢圓形。花單生。先葉開放。花期2-4月。通常不結果。
園林套用:花籬密植;或做開花地被、或植於岩石園內,觀賞效果極好,做成盆景;或編枝條成各種形狀,盆栽於室內觀賞;也可作切花插瓶
(57)女貞:
形態特徵:木犀科女貞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革質而脆,卵形、寬卵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無毛。圓錐花序,核果矩圓形,紫藍色,常綠喬木,樹冠卵形。樹皮灰綠色,平滑不開裂。枝條開展,光滑無毛。單葉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表面深綠色,有光澤,無毛,葉背淺綠色,革質。6-7月開花,花白色,圓錐花序頂生。漿果狀核果近腎形,10-11月果熟,熟時深藍色。
園林套用:可於庭院孤植或叢植,亦作為行道樹。
(59)孝順竹
形態特徵:禾本科簕竹屬,叢生竹,稈直立密生,稍端向外彎曲,形似花籃或噴泉,叢態優美。幼稈微被白粉,節間圓柱形,上部有白色或棕色剛毛。稈綠色,老時變黃色,梢稍彎曲。枝條多數簇生於一節,每小枝著葉5~10片,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葉表面深綠色,葉背粉白色,葉質薄。
園林套用:可栽在道路兩旁或圍牆邊緣作綠籬或叢植庭園觀賞。竹稈叢生,四季青翠,姿態秀美,宜於宅院、草坪,角隅、建築物前或河岸種植。若配置於假山旁側,則竹石相映,更富情趣。
(60)楓楊:
形態特徵:胡桃科楓楊屬,落葉大喬木,乾皮灰褐色,幼時光滑,老時縱裂。具柄裸芽,密被銹毛。小枝灰色,有明顯的皮孔且髓心片隔狀。奇數羽狀複葉,但頂葉常缺而呈偶數狀,葉軸具翅和柔毛,小葉5-8對,無柄,緣具細齒,葉背沿脈及脈腋有毛。雌雄同株異花,雄花葇荑花序狀,雌花穗狀。小堅果,兩端具翅。
園林套用:樹冠廣展,枝葉茂密,生長快速,根系發達,為河床兩岸低洼濕地的良好綠化樹種,既可以作為行道樹,也可成片種植或孤植於草坪及坡地,均可形成一定景觀。
(61)重陽木:
形態特徵:大戟科重陽木屬,落葉喬木,樹皮棕褐或黑褐色,縱裂。全株光滑無毛,三出複葉互生,具長葉柄,葉片長圓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鈍鋸齒,兩面光滑;腋生總狀花序,花小,淡綠色,有花萼無花瓣,雄花序多簇生,花梗短細,雌花序疏而長,花梗粗壯,有2(稀至3)。果實球形漿果狀
園林套用:樹姿優美,冠如傘蓋,花葉同放,花色淡綠,秋葉轉紅,艷麗奪目,抗風耐濕,生長快速,是良好的庭蔭和行道樹種。用於堤岸、溪邊、湖畔和草坪周圍作為點綴樹種極有觀賞價值。孤植、叢植或與常綠樹種配置。
生長環境
植物生長環境分為植物生長環境基礎和植物生長環境調控兩部分。植物生長環境基礎部分主要介紹植物生長、植物生產、環境條件與植物生長等內容;植物生長環境調控部分主要介紹植物生長的土壤環境、光環境、水分環境、溫度環境、營養環境、氣候環境、生物環境等
分布範圍
(一)種分布區
少數種類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稱為世界種。事實上它們多是鹽生植物、淡水水生植物,所在地僅為局部適宜的生境,真正占有的總面積不大。前者如鹽漬土上的鹽角草(Salicorniaherbacea)、鹼蓬(Suaedamaritima)等,後者有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多種、浮萍(Lemna)15種以及金魚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眼子菜(Potamogeton)兩種等(但有的不見於個別大陸)。
由於人畜攜帶而廣布世界的雜草甚多,如原產溫帶的大車前(Ptantago major)、龍葵(Solanum nigrum)、藜(Chenopodium album)、蕁麻(Urticadioica)、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le)等向熱帶侵移,原產熱帶的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稗子(Echinochloa crusg-alli)、莧(Amaranthns angustifolia)等向溫帶擴展。後者受冬季低溫限制,遷移種數不及前者。
關於世界種的總數,據估計,分布區占土地一半的不足100種(或認為僅30種左右),占土地四分之一的也不到200種。
除去上述極少量世界種外,各種植物的分布都限於某一地區範圍內,稱為該地區的特有種(endemic species)。這個地區可大可小,可以說某個洲或某大自然區的特有種,也可以說某個山地或海島的特有種。因此特有種是相對的概念,通常區分為大陸特有,省域(provincial)特有、地方特有和局地(local)特有(Dansereau,1957)。
以東亞特有裸子植物種類為例,偃松為東北亞特有,側柏為華北(延至朝鮮)特有,杉木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特有,金錢松(Pseudolarixamabilis)分布於江南丘陵,銀杉(Cathaya argyra-phylla)、水杉和台灣杉木(Cunninghamiakonishii)都局限在很小範圍。
(二)屬和科的分布區
屬是親緣關係相近的種的聯合。每個屬的分布區則是所包含各個種的分布區的總和。屬內只含一種的單型屬數目,約占有花植物總屬數25000的1/3,它的分布區顯然與種的分布區一致,只是含意不同。
同在一屬之內彼此很相近的種,或者具有不重合的分布區、或雖有局部重合而其內部結構互有差別(即各自適應不同生境)。一般種間不能正常雜交。假若兩個種不僅相似,而且分布區或具體生境也完全一樣,此時常認為這不是兩個獨立的種,而僅是同一種內的不同變種或變型。
科的分布區是科內各屬分布區的總括。各科和屬形成歷史久遠,其中種間生態特徵常有明顯差別,所以分布類型多樣且原因複雜。
1.科和屬的分布區結構——分布中心
多種屬的分布區內部如果出現若干種的分布集中現象,可以據此繪製種數等值線。其中種數最豐富的地區稱為該屬的分布中心或多樣性中心。但分布中心也可能超過兩個。科的分布區結構與屬相似但更複雜。
2.間斷分布
呈連續分布的科屬大多分布範圍較小,種類不豐富。種屬間斷分布最為常見,並不乏遠距離間斷。其中1)北溫帶間斷132屬,包括環北溫帶分布的槭屬(Acer)、櫟屬(Quercus))、赤楊屬(Alnus)、薔薇屬(Rosa)等62屬,東亞-北美東部間斷分布的鵝掌楸屬、肥皂莢屬(Gymnocladus)、三白草屬(Saururus)、蓮屬(Nelumbo)、檫木屬(Sassafras)、蝙蝠葛屬(Me-nispermum)、八角屬(Illicium)、紫樹屬(Nyssa)等155屬(有17屬兩地各有一種),東亞-北美西部間斷的鐵杉屬(Tsuga)、花柏屬(Chamaecyparis)、榧屬(Torreya)等。2)熱帶間斷分布有466屬,其中泛熱帶分布有231屬。3)南溫帶間斷分布有9屬。4)南北溫帶間斷分布的67屬與前三類東西間斷形式不同,它們沿山脈越過赤道到達另一半球,如龍膽屬(Gentiana)、岩高蘭屬(Empetrum)、柳屬(Salix)、報春花屬(Primula)等。5)其它間斷分布54屬。被子植物544科中,不連續分布的超過100個,且多為遠距離間斷。
3.分布範圍
據統計,有花植物共有12500屬,平均每個屬包括18種。有的屬不僅見於各大陸,甚至熱帶溫帶等地均有分布,是為世界屬,如千里光屬、苔草屬、大戟屬、茄屬等。有些生態幅度較狹的水生和沼生植物,以及不少由於人為原因而擴大分布的作物和雜草也是世界分布屬。加上僅缺失於某大洲的亞世界屬,總計130屬,只占總數的1%。地方特有屬則占有花植物總數的80%(共1萬屬)。
其他各屬分布範圍居於中間程度。普遍分布在全球各熱帶地區的,稱為泛熱帶分布,約有250屬,如羊蹄甲屬(Bauhimia)、黃檀屬(Dalbergia)、薯蕷屬(Dioscorea)、木槿屬(Hibiscus)、牡荊屬(Vitex)等。
分布在溫帶的約有165屬。例如槭屬(Acer)、胡桃屬(Juglans)、赤楊屬、蒿屬、薔薇屬、烏飯樹屬(Vaccinium)、小櫱屬(Berberis)。櫟屬等北溫帶間斷分布類型均屬此範圍。
有些屬的分布區限於一個洲的範圍,如僅在亞洲分布的有370屬,在美洲的有350屬,在非洲的有110屬,澳大利亞有60屬。至於分布更狹小的屬亦不罕見,一般為少種屬或單型屬,如前文提及的水杉、銀杉等。
被子植物544科中,世界分布科有67個,其中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石竹科、豆科、唇形科、藜科、百合科,眼子菜科等都分布很廣,但各科(或族)有不同的分布中心。
次級廣泛分布的科有:泛熱帶分布,如番荔枝、棕櫚科、芭蕉科等;南半球分布,如山龍眼科、帚燈草科(Restionaceae)等;北半球分布,如懸鈴木科、金縷梅科、樺木科、槭樹科、檉柳科等。這些科均具有遠距離間斷分布特徵。
分布範圍再小的科亦可分成不同類型,如美洲特有科為72個(其中熱帶美洲47個),亞洲特有科52個(其中東亞特有22個),非洲特有科48個(其中熱帶非洲25個),大洋洲特有36個(其中澳大利亞19個),另外地中海區特有科9個。一般說在面積很小的地區特有科較罕見。
我國種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屬,24550種(連同蕨類可達27150種),它們的分布區類型十分複雜,根據吳征鎰、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類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國有47個,每科種類很多,生態類型豐富,因而適應性廣,許多是發生上較年青的類型。世界分布屬在中國有108個,占全國屬數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區、西北乾旱地區、淡水和沼澤地區。這些世界分布類型很少反映當地的區系特點,在進行區系成分分析統計時常予以扣除不計。
1.熱帶分布或熱帶分布為主的科屬
我國約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屬於熱帶分布類型,包括1467屬和8300多種(占種數1/3以上)。它們分布的北界可以滲入各個氣候帶,但以熱帶為主要分布中心。例如樟科我國約有20屬370種,廣布於秦嶺淮河以南地區,雲南最多約18屬170—180種,江南各省亦多在20種以上,個別種如三椏烏藥(Lindera obtusiloba)、木姜子(Litsea pungens)等可北達晉南、山東或遼東。熱帶科中許多屬於古老的類型,如樟科、肉豆蔻科、龍腦香科、五加科等、以及分類學上孤立的單種科和單屬科,如蘇鐵科、買麻藤科、紅木科等。這些表明中國植物區系起源久遠,並在漫長地質時期內較好地保存下來。它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成分:
1)泛熱帶分布 我國約372屬,有的除見於分布中心外,還分布到亞熱帶,其中樟科的厚殼桂屬(Cryptocarya)、豆科的黃檀屬(Dalbergia)、梧桐科的蘋婆屬(Sterculia)、大風子科的嘉賜樹(Casearia)、使君子科的欖仁樹屬(Terminalia)等均為我國熱帶亞熱帶主要樹種。有些屬的少數種類擴展分布到溫帶地區,絕大部分為草本類型,如禾本科的牡羊草屬(Bothrichl-oa)、白茅屬(Imperata),單子葉植物鴨跖草屬(Commelina)、薯蕷屬(Dioscorea)、菝葜屬(Smilax),雙子葉植物中的馬兜鈴屬(Aristolochia)、牛皮消屬(Cynanchum)等。棗屬(Zi-zyphus)、朴屬(Celtis)、柿屬(Diospyros)、牡荊屬(Vitex)、衛矛屬(Evonymus)等少數木本植物延伸到北方溫帶地區,是為熱帶殘遺成分。
2)舊大陸熱帶分布 在我國約有163屬,其中限於熱帶的有肉豆蔻屬(Myristica)、血桐屬(Macaranga)、山姜屬(Alpinia)等,分布到亞熱帶的有芭蕉屬(Musa)、橄欖屬(Canariu-m)、合歡屬等。只有極少數分布到溫帶,如楝屬(Melia)、野桐屬(Mallotus)、天門冬屬(As-paragus)等。本類多為古老而保守的成分。
3)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成分 多呈熱帶亞洲與熱帶澳大利亞間斷分布。我國約有150屬;包括桃金孃科的崗松屬(Beackea)、桃金孃屬(Rhodomyrthus)、以及樟屬(Cinnanmom-um)、五椏果屬(Dillenia)、蒲葵屬(Livistona)等。而臭椿屬(Ailanthus)、蕘花屬(Wikstr-oemia)可分布到華北。山龍眼科等南半球分布科亦伸展到我國。以上亦可能起源於古南大陸。
4)熱帶亞洲至熱帶美洲分布 在我國有89屬,如楠、木姜子(Litsea)、柃木(Eurea)、泡花樹(Meliosma)等。
5)熱帶非洲至熱帶亞洲分布 約151屬,其中約74屬限於熱帶,如木棉屬(Bombax)、刺茉莉屬(Azima);分布可北達長江流域的有鐵籽屬(Myrsine)、香茅屬(Cymbopogon)、水團花屬(Adina)等;少數可達華北、內蒙古和東北,如槓柳屬(Periploca)、藎草屬(Arthraxon)、菅草屬(Themeda)等。這種現象可能由於亞非間直接聯繫時間較久的緣故。
6)熱帶亞洲(印度-馬來亞) 分布種類最豐富,共542屬(占全國總屬數19%)。其中單型屬及少型屬竟達263屬,約占本類成分的一半,表明它具有古老的或原始的性質。例如龍腦香科的青梅屬(Vatica)、無患子科的荔枝屬(Litchi)、漆樹科的杧果屬(Mangifera)、桑科的波羅蜜屬(Artocarpns)等皆為熱帶重要樹種。擴展到亞熱帶的有木蘭科的木蓮屬(Manglietia)、含笑屬(Michelia)、樟科的潤楠屬(Machilus)、胡桃科的黃杞屬(Engelhardtia)、榆科的白顏樹屬(Gironniera)、金縷梅科的蚊母樹屬(Distylium)等喬木,以及山茶屬(Camellia)、柑桔屬、南五味子屬(Kadsura)等灌木和藤本植物。少數向北分布到溫帶,如蛇莓屬(Duchesn-ea)、金粟蘭屬(Chloranthus)。
2.溫帶或以溫帶分布為主的科屬
我國溫帶分布的科約有77科1209屬4600多種,比其他溫帶地區要豐富得多。其中最重要的分布類型有以下幾種。
1)北溫帶分布 我國有29科,296屬(占全國屬數的10.3%)。幾乎囊括廣布北溫帶的所有喬木屬,如柏、檜、松、冷杉、雲杉、落葉松、紫杉(Taxus)等裸子植物,樺、鵝耳櫪(Carpinus)、栗、櫟、山毛櫸、胡桃、桑、梣(Fraxinus)、楊、柳、椴、槭、榆等落葉喬木(其中有些屬在南方尚有常綠種類)。灌木中可舉出榛、忍冬、杜鵑、薔薇、繡線菊、山梅花(Philadelphus)、胡頹子(Ela-eagnus)等。至於草本就更加多樣,如蒿、鳳毛菊(Sausurea)、委陵菜(Potentilla)、烏頭(Aconitum)、金蓮花(Trollius)、馬先蒿(Pedicularis)、鹿蹄草(Pyrola)、舞鶴草(Maiant-hemum)、百合(Lilium)、柳蘭(Epilobium)、報春花等,乾旱地區的優若藜(Eurotia)、棘豆(Oxytropis)、冰草(Agropyrum)、針茅(Stipa)等,濕地的海乳草、菖蒲(Acorus)、澤瀉(Ali-sma)等。這一成分豐富多樣的現象不僅說明北溫帶植物區系的整體性,也顯示中國是保存這一類型最完整的地區。
2)東亞-北美東部分布 前面已談過,不再重複。我國共有117屬(占總數的4%)。
3)東亞分布(喜馬拉雅到日本) 是我國另一最重要的分布類型。這種分布的科在我國有15個,其中如銀杏科、昆欄樹科、杜仲科、珙桐科、鐘萼樹科、水青樹科、大血藤科等均為起源古老,我國特有的科。這種分布類型的屬在我國有298個,占全國總數的10.4%,且種類豐富多樣,分布不僅限於溫帶而向亞熱帶乃至熱帶延伸。分布於全區的木本屬多為灌木和小喬木,如楓楊(Pt-erocarya)、枇杷(Eriobotrya)、四照花(Dendrobenthamia)、油杉(Keteleeria)、粗榧(Ce-phalotaxus)、毛竹(Phyllostachys)、棕櫚(Trachycarpus)、獼猴桃(Actinidia)、領春木(Euptelea)等。在此地區內有些屬的分布偏於西南部(中國-喜馬拉雅式變型),如欒樹(Koel-veuteria)、溲疏(Deutzia)、梧桐(Firmiana)、木(Loropetalum)、台灣杉(Taiwania)等古老成分和在喜馬拉雅山地上升時產生的較年青成分(如箭竹Sinarundinaria)。另一些屬則偏東北部分布(中國-日本式變型),如泡桐(Paulownia)、黃櫱(Phellodendron)、錦帶花(Weigela)、化香(Platycarya)、柳杉(Cryptomeria)、地黃(Rehmannia)等以及竹類6屬(箬竹Sasa、苦竹Pleioblastus等)。
4)地中海西亞-中亞分布 曾占有古地中海大部,因第三紀以來強烈旱化,形成獨特的區系。在我國計有166屬(占全國5.8%),主要歸屬於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豆科、紫草科、傘形科、禾本科等。假木賊(Anabasis)、梭梭、沙拐棗、琵琶柴(Reaumuria)、霸王(Zygophyllum)、白刺等屬均為常見優勢植物。但本分布類型中很多屬的某些種可以見於澳洲、北美、南美、特別是非洲,表現出與這些地區曾有多種聯繫。
5)舊大陸溫帶分布 在我國有157屬,以草本植物為主,如石竹(Dianthus)、麻花頭(Se-rratula)、糙蘇(Phlomis)、百里香(Thymus)、芨芨草(Achnatherum)、隱子草(Cleistoge-nes)等。
6)亞洲溫帶分布 在我國有63屬,如錦雞兒、杏、線葉菊(Filifolium)等。
7)中亞分布 在我國主要見於西北地區,共112屬,如兔唇花(Lagochilus)、苦馬豆(Sp-haerophysa)、合頭草、沙冬青、沙蓬等。
3.中國特有分布
我國特有屬總計196屬,占全國屬數的6.6%,歸入74科。其中單型屬多達142個,而雲南一省就分布50多屬,並且將近一半又為雲南省特有,且集中在滇西北。在四川、貴州各約25—30個特有單種屬。特有的少種屬共48屬,亦大部分(約40多屬)產於西南,其他地區很少。從起源上看,我國的特有屬中一部分為古老的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後裔或殘遺,另一些則為第三紀以後發生的進步類型。
這些古老的特有屬中可舉出喜樹(Camptotheca)、串果藤(Sinofranchetia)、珙桐(Dav-idia)、杜仲(Eucommia)、青錢柳(Cyclocarya)、青檀(Pteroceltis)、獨葉草(Kingdonia)、文冠果(Xanthoceras)等。
植物區系還可以分出更詳細更具有地方性的類型,如歐洲西伯利亞成分,東北成分、華北成分等地理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