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歷時一年多,根敦群培紀念館於11月11日開館。館內面積不大,但各種細節充分體現出了根敦群培先生的一生,裡面只有3件文物是複印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根敦群培
- 別名:仁真朗吉(又有說叫阿勒克·吉扎)
- 國籍:中國
- 民族:藏族
- 出生地:安多地區的日貢(今青海同仁縣)雄龐西村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51年
- 主要成就:歷史著作《白史》
- 代表作品:《動論》、《智論》、《中論要義》、《唯識派論》
根敦群培紀念館開館,生於安多地區,原名仁真朗吉,撰有各類論著,為後人所敬佩,
根敦群培紀念館開館
開館
根敦群培紀念館昨日開館,紀念館分4個區域展示。
體驗
記者昨日走進根敦群培紀念館體驗,館內面積不大,但各種細節充分體現出了根敦群培先生的一生,裡面只有3件文物是複印件。
昨日上午,拉薩老城區56座古建大院重點修繕工程項目之一的根敦群培紀念館開館,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出席開館儀式,並與自治區、拉薩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和居民代表一起參觀紀念館。
開館儀式結束後,拉薩市召開研究根敦群培紀念館管理工作相關事宜專題會議。
齊扎拉對根敦群培紀念館修繕和開館籌備工作給予肯定。他說,紀念館修繕工程得到老城區民眾的大力支持,搬遷民眾得到妥善安置,紀念館的修繕和籌備工作還得到中國藏學研究院等區內外相關單位的鼎力支持,他代表拉薩市委、市政府對參與工程的相關單位和一線工作者表示誠摯感謝。
就根敦群培紀念館今後的建設管理,齊扎拉要求,要準確定位,著力展現根敦群培先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把紀念館作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公眾開放;要突出主題,不斷完善內容、豐富館藏,把根敦群培先生的生平事跡和取得的成就放在西藏愛國人士維護祖國統一、追求真理和進步這樣一個大背景中來展示,交待清楚史實;要繼續做好項目資金的落實,在厲行節約的基礎上,真正把根敦群培紀念館建成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展館;要進一步做好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和根敦群培紀念館這兩館的管理維護,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
記者在紀念館了解到,根敦群培紀念館分4個區域展示,分別是根敦群培先生在安多啟蒙求知的24年、在拉薩精研佛法的7年、在南亞學識精進的12年、重返拉薩生活的最後歲月。
相關閱讀:
館內只有3件文物是複印件
今年是根敦群培先生誕辰110周年,為了讓大家更好、更準確地了解根敦群培先生,將根敦群培先生的思想、文化繼續延續下去,根敦群培先生紀念館在他曾居住、辭世地八廓街嘎如夏大院誕生。昨日上午,根敦群培先生紀念館開館儀式在老城區內舉行。
根敦群培先生紀念館 讓世人充分了解先生
走進紀念館,就能看到根敦群培先生的一座半身肖像。雖然該紀念館面積不大,但是充分體現出了先生的一生。 在根敦群培紀念館的院落中心,沙地中特別設計了根敦群培大師的腳印,圍繞著水井一圈,表示根敦群培先生善於思索的一生,探索的一生和刻苦鑽研的一生。根敦群培先生紀念館展區按照先生身前主要經歷共分為先生故居、求學、旅居南亞、革命情操等,可以充分領略到根敦群培先生傳奇一生中的不同階段的生活狀態。在紀念館中,放有兩個根敦群培先生高分子蠟像,一個是他年幼時座在卡墊上學習的蠟像,另一個是他成年後的蠟像,栩栩如生。
順著具有藏民族特色的阿嘎土築就的樓梯,來到根敦群培先生故居,記者發現這裡與影像資料展示的青海省同仁縣雙朋西村根敦群培故居一模一樣,是1比1複製而成。大到火灶、土炕、廚房、碗櫃,小到案板、門上雕花、門閂尺度,都是按照故居原址的陳設複製過來的。同時,紀念館中陳列了根敦群培先生用來擺放經書的書架、閱讀經書時放置經書的書桌、先生曾經考察的西藏地形圖以及先生為革命黨設計的黨徽等一系列具有標誌性的物品。
此外,記者發現根敦群培先生紀念館在許多細節方面也充分體現出了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如築造樓梯台階的阿嘎土,不僅具有藏民族特色,還具有吸熱、散熱、防潮的作用,紀念館中的樓梯台階、地板和頂棚都是用阿嘎土做成的,散發著古樸的氣息。還有安多泥牆的設計,生動地反映了根敦群培先生當時所處的生活環境。
全面蒐集藏品 館內只有3件文物是複印件
2012年7月啟動根敦群培先生紀念館修繕工程,至今已有1年多,負責根敦群培先生紀念館展覽項目的工作組曾先後三次趕往了青海省同仁縣雙朋西村根敦群培故居和家鄉進行考察,收集文物,還帶回了和根敦群培先生有關的文物,並在根敦群培先生紀念館內展示,其中有3件文物因為原件遺失,只能展出複印件。此次還將根敦群培先生故居中的遺物帶回了拉薩,有根敦群培生前用過的皮箱、碗套、木碗、木質酥油盒、木質糌粑盒、烤饃印花版木盤、高腰皮靴、皮質褡褳、寫字板等。還有一個裝手稿的鐵皮箱,這個箱子是根敦群培回西藏時隨身攜帶一盞汽燈、一個煤油燈、最大的行李就是這隻鐵皮箱,裡面裝滿了手稿,但大部分已遺失。
為了確保紀念館藏品和輔助性設施的完整性,工作組走訪了西藏、青海、甘肅等地,與有關人士、文物收藏者等進行溝通,還與北京有關專家學者一起探討,力求詳盡、準確地展現根敦群培先生的一生。為個人學者修建一座紀念館,這在拉薩文化史上是第一次。
生於安多地區
清光緒二十九年(藏曆第十五饒迥陰水兔年,1903年),根敦群培生於安多地區的日貢(今青海同仁縣)雄龐西村。其父俄腔多吉(又稱阿拉傑布),信奉寧瑪教派,精通藏文,諳熟經典,可謂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學者。母親名白瑪吉。
原名仁真朗吉
根敦群培原名仁真朗吉(又有說叫阿勒克·吉扎)。他自幼好學,4歲時能讀寫藏文,7歲時父親不幸染病去世。家產被貪婪無厭的叔叔騙走,母子二人流落四方,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然而,根敦群培堅持學習,9歲時出家入雅瑪扎西曲寺,從古得班旦活佛學經,掌握了藏文文法,學會了作詩、繪畫和寫文章。13歲被送進日貢寺,正式剃度為僧,從師傅取名為根敦群培。以後因為博得了師長們的賞識,又被送往地扎寺。在寺院裡,他系統地學習了因明學(邏輯學)和其它佛教典籍,並能看懂大小五明經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為他今後深入學習佛學知識打下了穩固的基礎。3年後,根敦群培入扎西奇寺(即拉卜楞寺),繼續學習深造,著重學習釋量論、因理論等諸佛教因明著作。在學習過程中,他不僅能刻苦鑽研佛學理論,而且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公開否定學術權威的所謂教義。藏傳佛教是非常重視辯論的,根敦群培正是一位善於雄辯的學者,他在扎西奇寺的經壇上曾舌戰群僧,擊敗了不少向他發問的人,因而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讚揚,被認定為一位寧瑪派喇嘛的化身,稱之為“多扎仁波欽”(即扎西奇寺的大學者)。然而,對於他的成就,特別是他對於經典的解釋提出異意,竟然遭到一些愚頑僧人的非難和冷嘲熱諷,根敦群培並未因此被嚇倒,為了能繼續學習研討深奧的佛理,求得一個安寧的學習環境,他不得不離開了該寺,向著藏區佛學中心——拉薩走去。
民國16年(1927年),根敦群培到拉薩後,輾轉投奔於哲蚌寺“果芒扎倉”格西喜饒嘉措大師等人門下繼續受業,修法習經達7年之久。這期間,他雖然已經掌握了很多的佛學知識,但仍然認為自己還未達到所要求的高度,始終懷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去尋覓新的知識。又由於他性格耿直爽快,對任何問題總喜歡直言不諱的闡述自己的看法,並利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和犀利的口才與一些獲得格西學位的高僧進行辯論,常常擊敗對手,故不免被寺院裡一些小人嘲笑攻擊,甚至是毆打。儘管處境不佳,根敦群培仍以堅韌的毅力,潛心鑽研佛經。同時,他一有空就畫佛像,將這些得意之作賣給權貴階層,以救濟、資助眾多的貧困僧人。
民國23年(1934年)夏天,印度學者、僧人拉胡勒,桑克洛特雅那發現佛經的梵文原本在印度已經失傳,遂抱著一線希望前往拉薩,渴望能在那裡找到貝葉經。除外他還想將藏文《大藏經》譯成梵文,因此要聘請幾位譯師。碰巧有人把根敦群培介紹給他,倆人見面談得很投機,根敦群培出眾的才華給這位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後,根敦群培欣然應邀往印擔任譯師,他放棄了每年一度的傳大召法會上報考拉讓巴格西的機會,特地向一些印度商人學習了一些簡單英語,跟隨拉胡勒匆匆就道。途中,根敦群培取道山南,訪問了名勝古蹟,朝禮了桑耶寺,一路抄寫、描繪、攝照和收購了能得到的古籍或手抄本。幾個月後,抵達印度瓦拉納斯,他以極大的求知慾遊覽了佛教聖地,參觀博物館,結識當地學者並且頑強地修習梵文,後轉入錫蘭(今斯里蘭卡)梵文大學,用了14個月的時間,以名列榜首的學習成績,獲得學校授與的“班智達”學位。根敦群培一生學會了漢、梵、英、僧伽羅、印地、巴利等多種語言文字。旅印期間,他曾同羅列赫共同合作將兩本著名藏文著作《青史》和《釋量論疏》譯成英文,而前一本著作主要是根敦群培完成的,可見他的英文程度和翻譯水平都是很高的,否則是難以勝任的。如同前述,根敦群培還是一位出色的畫家,當年他在拉薩時曾為帕邦喀活佛畫過一幅肖像,高超的繪畫技巧迎得了被畫者的大加讚賞。赴外國後,他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華,無論是唐喀佛畫人物肖像,還是山水風景、飛禽走獸,他都能畫得神態逼真、栩栩如生。
根敦群培僑居國外學習,一去就是10年,他除了拜謁印度、尼泊爾各佛教聖地之外,遨遊了不丹、錫蘭,參觀了重要的城市和名勝古蹟,仔細地研究了外國的歷史、地理和宗教制度,和當地的佛學家探討了有關的問題,他還將巴里文《曇缽偈》譯為藏文。數年中儘管他生活十分清苦,有時幾個月沒有收入,偶爾朋友或學者們送來一些盧比,才得以勉強度日。但他:並不為之懼退,而是孜孜不倦地日夜刻苦攻讀。通過接觸到的敦煌資料和對藏族歷史的研究學習,他深感有重新編撰一部完整的西藏歷史的必要,隨即他著手又蒐集了有關資料,對從新疆和敦煌出土的一部分古藏文原始資料作了深入的研究,並與羅列赫和其他藏學工作者討論這些文獻資料,決心編寫《白史》。為了生活上有所保障,便於更好地寫作,他只好到“英國皇家亞洲學會"212作,翻譯有關西藏佛教和文化藝術方面的資料。正是通過對國際社會的深入接觸,使根敦群培逐漸認清了英帝國主義圖謀西藏的野心,熱愛中華民族、維護民族尊嚴的感情使他對英帝無比痛恨。由於他較高的學術造詣,一些國家紛紛邀請他前往從事藏學研究工作,然英印當局百般阻撓,不予簽發護照,根敦群培氣憤之下,毅然離開印度。
民國34年(1945年),根敦群培回到了西藏,為了繼續寫好他的那本著作,他四處拜師求教,親自前往熱瑪崗、吳香多等吐蕃歷史遺蹟,如吐蕃牟地贊普(赤德松贊)時修建的“噶窮多吉因壇城”佛殿遺址和熱巴巾(赤德祖贊)所建的吳香多佛殿遺址進行實地考查和研究。經過3年努力,他終於編撰出為後人所頌揚的藏族著名史書——《白史》。該書記述了松贊乾布至芒松芒贊贊普時期的吐蕃歷史,採用了與以往任何藏族史學家不同的寫作方法,即將宗教和歷史嚴格區分開來,與過去帶有許多濃厚神話色彩的藏文史書截然相反。作者詳細地考證了贊普們的年代,論述了他們各自的功績和在藏族古代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對當時的重大歷史問題作了恰如其分的結論。根敦群培是第一位運用敦煌古藏文文獻考證西藏古代歷史的藏族學者,他的這本書因而也就開創了科學地利用古代文獻資料的先河。該書重大意義還在於作者將7世紀以來吐蕃在宗教上同印度的關係,特別是政治上同唐朝中央政府之間的密切聯繫作了正確的論述,為13世紀西藏正式納入祖國版圖這一歷史事實提供了有力可靠的理論依據,所以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評價。
撰有各類論著
根敦群培除了最重要的歷史著作《白史》以外,還撰有大量各類論著。哲學類有:《動論》、《智論》、《中論要義》、《唯識派論》、《Z艮難之明路》、《外、道異見明析》、《修行道論》、《龍樹教義飾》。翻譯類有:《曇缽偈》、《巴納歌》、《瑜伽真信》、《沙恭達拉》、《釋量疏》、《青史》、《軍事操典》、《羅摩衍那傳》。遊記類有:《江湖遊覽記》、《斯里蘭卡記事》、《一位學者旅行家看圖解的印度史》、《草藥及飲食之二十種滋味》、《(口度聖地巡遊記》、《從拉薩到大吉嶺》、《喜馬拉雅巡禮》。美術類有:“《印度風土素描集》。其它類有:《愛情之藝術》、《藏文字典》、《火堆之升起》、《蓮瑪鳥的故事》等等。這些著作內容廣泛,文筆暢達、精練,辭彙豐富,寓意深刻,通俗易懂,以很強的感染力和幽默、詼諧、風趣的詞語,深深地吸引了眾多的讀者,也充分展現了他淵博的學識和才華,給豐富多彩的藏族文化寶庫增添了晶瑩耀眼的瑰寶。此外,他還寫了不少詩歌,但由於作者經常流落不寓,多有失散,所存廖廖無幾。
根敦群培除了在學術上廣采博收、銳意進取、學習先進科研方法和理論、大量地著書立說之外,他還閱讀過許多英文版的馬克思主義書籍,他始終堅持認為西藏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不可改變的歷史事實;實現祖國統一,更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他曾說過:“毛澤東是中國革命的偉大領袖”“如果毛澤東能在西藏徹底完成馬克思主義的革命事業,那么對於新舊事務的更替,將起巨大的作用”。意思是,只有徹底推翻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才能實現祖國統一的大業,他在痛斥西藏的舊制度和統治階層的僧俗貴族們的醜惡行徑時寫道:
把隱私不露尊為高明,
把狐疑猜忌當作聰穎,
把一切陳舊頌揚為神靈的旨意,
把一切新穎說成是妖魔作祟。
把一切奇蹟認為是惡兆,
這就是佛法聖地圖伯忒,
我們西藏曆來的傳統。
厭聞喧囂嘈雜的聲音,
模樣謙恭的眾僧徒們,
見了茶酪綺繡和金錢,
就和貪財老漁夫無異,
大人貴族喜聽獻媚話,
正如少年喜妖嬈無差!
根敦群培生活在我們祖國處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戰禍頻至、動盪不寧的時代。當時的西藏地方雖然沒有出現什麼戰亂,但是反動的噶廈地方政府勾結英帝國主義,夥同英特務分子柏爾、麥克唐納、福克斯等在西藏架設電台、散布謠言,妄圖把西藏同祖國分裂出去,變成英屬附庸國。為此,他呼籲人們:英帝雖然科學發達,生產技術先進,但是他們玩弄陰謀詭計,妄圖奴役藏族人民,所以不能認賊作父,必須提高警惕!他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毫無利人慈悲的心胸,
卻能開動機器燃電燈,
以此指給正人以邪路,
對此黃毛猴類要警惕。
民國36年(1947年),是西藏歷史上動盪的一年。這年春天發生了熱振事件,失勢的愛國派前攝政熱振活佛打算推翻背叛祖國的親英派攝政達札,不幸被害致死。支持熱振的色拉寺僧人與藏政府發生武裝衝突,結果該寺被洗劫,許多愛國志士仁人被處死或流放,而西藏少數貴族與帝國主義勢力加緊了分裂西藏的陰謀。這時傳聞拉薩有共產黨活動的訊息,而在此前英印政府曾密電其駐拉薩代表黎吉生,誣陷根敦群培在印期間參與印度共產黨,並且指出同黨人有邦達繞噶、江金公、貢培等人。黎吉生接電後極力唆使噶廈政府逮捕他,不久,噶廈地方政府遂以“共產黨特務”“有親漢傾向”“參與偽造、塗改百兩藏鈔”等等罪名,將正以自己博深的學識報效民族文化事業、專心著述《白史》的根敦群培投入黑暗的牢房之中。事實上根群敦培既未參加印度共產黨,更沒有參與邦達饒噶等人對抗噶廈政府的組織,僅僅是因為他的確是傾心社會主義,相信人類要走向共產主義,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共產党進入西藏,還因為他作為一個正直的熱愛本民族、熱愛祖國的學者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為帝國主義侵略勢力賣命而已。
為後人所敬佩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由於幾年獄中生活的折磨迫害,根敦群培身體極為虛弱,病情日益惡化,雖經中央人民政府派來的醫護人員多方治療,終因醫治無效,於同年12月18日病故,享年僅47歲。根敦群培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十分豐富而又珍貴的遺產,他那刻苦求索,嚴謹治學,追求光明的進取精神;熱愛西藏,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分裂的愛國主義思想;對朋友一片摯誠,對敵人嫉惡如仇的高貴品質,都是為後人所敬佩和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