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生物效應及套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核輻射生物效應及套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南科技大學,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34人,其中正高職稱9人,副高職稱10人,具有博士學位21人,碩士學位8人。現有科研用房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通過西南科技大學投入、日元貸款項目、部省共建基礎實驗室建設項目和部省共建特色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等,研究條件已較為完善。本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約800餘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大型精密儀器設備20餘台(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輻射生物效應及套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類別:科研機構
核輻射生物效應及套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主要系統地研究輻射與生物的相互作用關係,闡明核輻射的生物學效應和發生機制,以利用輻射資源進行輻射育種、核除劑研究,同時利用生物進行放射性廢物處理與生態修復。實驗室整合西南科技大學生物、農學、化學、環境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在核輻射生物效應、核廢物的生物處置、核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核技術誘變育種、高抗輻射基因克隆與表達、高抗輻射遺傳基因的轉化與表達載體構建、高抗輻射的生物新種質和富集、超積累放射性核素生物品種的篩選、強輻射與DNA和蛋白質分子結構、微生物處理放射性核素方面等方面開展套用基礎及產業化研究。加強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合作,除了將核技術套用於生物學研究外,強化生物技術套用於核科學研究領域,為核技術的安全套用開展生物學領域的相關研究。
核輻射生物效應及套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
(1)輻射生物效應評價及套用
利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獨特的核技術資源,集成遺傳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生物工程原理和技術,以及生態環境等交叉科學理論和現代檢測分析技術等方法,進行核技術生物效應與修復、核環境生態安全評價的理論基礎、套用基礎及輻照加工開發產業化研究。利用Coγ射線、電子束、中子、離子束注入等輻照不同功能植物和微生物,進行誘變育種,將為工農業提供滿足不同功能要求的優異種質資源。
(2)高抗輻射生物種質創新及套用
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抗輻射基因轉化到微生物和模式植物中研究轉基因生物的抗性,同時利用基因晶片來研究輻射對生物所造成的DNA損害和修復機制;利用模式植物為對象,研究抗輻射基因轉移以後的植物抗輻射能力,建立相應的抗輻射生物監測體系,為最終利用生物方法修復放射性污染環境提供基因和種質資源。
(3)放射性污染控制與生物修復研究
運用微生物學、環境工程、生態學、醫學等基本原理與技術,研究核素高吸附效率、高選擇性、耐輻射微生物的篩選和馴化,為微生物套用於放射性廢物的減量化處理、放射性核素再生、鈾冶金、放射性污染水體處理、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提供選擇依據;為放射性廢物的連續工業化處理、微生物吸附材料、微生物/無機材料組合固化技術打下基礎。研究放射性核素生產、使用的廠礦周邊地區農田、植被受污染狀況,找到污染環境修復和治理的最最佳化增效配套技術措施,使污染農田土壤達到國家標準,恢復被污染土壤的生產性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