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質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的大小比例。核質(nuclear material):由單一密閉環狀DNA分子反覆迴旋捲曲盤繞組成的鬆散網狀結構。集中於細胞質的某一區域。無核膜、核仁和有絲分裂器。 是細菌的遺傳物質。
1882 德國人E. Strasburger 提出核質(nucleoplasm)的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質界面
- 外文名:nuclear material
- 組成:DNA分子反覆迴旋捲曲盤繞
- 屬性:鬆散網狀結構
質粒,相關資料,
質粒
是染色體外能夠進行自主複製的遺傳單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細胞器和細菌細胞中染色體以外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現在習慣上用來專指細菌、酵母菌和放線菌等生物中染色體以外的DNA分子。
在基因工程中質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載體。許多細菌除了染色體外,還有大量很小的環狀DNA分子,這就是質粒(plasmid)(補充:部分質粒為RNA)。
相關資料
質粒上常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例如,四環素抗性基因或卡那黴素抗性基因等。有些質粒稱為附加體(episome),這類質粒能夠整合進細菌的染色體,也能從整合位置上切離下來成為游離於染色體外的DNA分子。
目前,已發現有質粒的細菌有幾百種,已知的絕大多數的細菌質粒都是閉合環狀DNA分子(簡稱cccDNA)。細菌質粒的相對分子質量一般較小,約為細菌染色體的0.5%~3%。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大致上可以把質粒分成大小兩類:較大一類的相對分子質量是40×106以上,較小一類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0×106以下(少數質粒的相對分子質量介於兩者之間)。每個細胞中的質粒數主要決定於質粒本身的複製特性。按照複製性質,可以把質粒分為兩類:一類是嚴緊型質粒,當細胞染色體複製一次時,質粒也複製一次,每個細胞內只有1~2個質粒;另一類是鬆弛型質粒,當染色體複製停止後仍然能繼續複製,每一個細胞內一般有20個左右質粒。一般分子量較大的質粒屬嚴緊型。分子量較小的質粒屬鬆弛型。質粒的複製有時和它們的宿主細胞有關,某些質粒在大腸桿菌內的複製屬嚴緊型,而在變形桿菌內則屬鬆弛型。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人工構建的質粒作為載體。人工構建的質粒可以集多種有用的特徵於一體,如含多種單一酶切位點、抗生素耐藥性等。常用的人工質粒運載體有pBR322、pSC101。pBR322含有抗四環素基因(Tcr)和抗氨苄青黴素基因(Apr),並含有5種內切酶的單一切點。如果將DNA片段插入EcoRI切點,不會影響兩個抗生素基因的表達。但是如果將DNA片段插入到Hind III、Bam H I 或 Sal I切點,就會使抗四環素基因失活。這時,含有DNA插入片段的pBR322將使宿主細菌抗氨苄青黴素,但對四環素敏感。沒有DNA插入片段的pBR322會使宿主細菌既抗氨苄青黴素又抗四環素,而沒有pBR322質粒的細菌將對氨苄青黴素和四環素都敏感。pSC101與pBR322相似,只是沒有抗氨苄青黴素基因和PstI切點。質粒運載體的最大插入片段約為10 kb(kb表示為千鹼基對)。原核生物,如細菌,細胞具有原始的核,沒有核膜,更沒有核仁,結構簡單,為了與真核細胞中典型的細胞核有所區別,稱為核區或擬核。
核質(nuclear material):由單一密閉環狀DNA 分子反覆迴旋捲曲盤繞組成的鬆散網狀結構。集中於細胞質的某一區域。無核膜、核仁和有絲分裂器。 是細菌的遺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