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核彈、投擲/發射系統、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和其他作戰支持系統組成的武器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武器系統
- 定義:核彈、投擲/發射系統、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和其他作戰支持系統組成的武器系統
由核彈、投擲/發射系統、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和其他作戰支持系統組成的武器系統。
由核彈、投擲/發射系統、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和其他作戰支持系統組成的武器系統。...
狹義的核武器一般指由核戰鬥部及其承載殼體組成的核彈。核戰鬥部的主體是核爆炸裝置,簡稱核裝置。核裝置與引爆控制系統及其他功能部件等一起組成核戰鬥部。將核戰鬥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承載殼體,即構成彈道飛彈的核彈頭。廣義的核武器...
戰略核武器系統一般是由威力較高的核彈和航程較遠的投擲發射系統以及相應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組成,戰略核武器是核武器國家的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支柱。戰略核武器可以分為戰略進攻性武器與戰略防禦性武器。戰略進攻性核武器:作戰距離可遠至上...
核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簡稱引控系統。根據作戰使用場合和運載工具不同,引控系統的組成也有所不同,通常由電源、保險裝置(又稱安保裝置)、程式控制裝置(簡稱程控裝置)、引信、同步引爆裝置(簡稱同步裝置)等部分組成。引控系統的工作...
戰術核武器系統一般由威力較低的核彈和射(航)程較短的投擲發射系統及其指揮控制系統等組成。戰術核武器包括:近程地地核飛彈、戰術飛機攜帶的核炸彈、戰術巡航核飛彈、艦艦和艦空核飛彈、反潛核飛彈、核深水炸彈、核炮彈、核地雷等。美國...
防止核擴散 利用反應堆系統本身的特性,在商用核燃料循環中通過處理的材料,對於核擴散具有更高的防止性,保證難以用於核武器或被盜竊;為了評價核能的核不擴散性,DOE針對第四代核電站正在開發定量評價防止核擴散的方法。組成要素 DOE於...
NMD是“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縮寫。在冷戰時期,為了與當時的蘇聯對抗,美國里根政府於1983年提出了“空間戰略防禦”(即“戰略飛彈防禦系統“)倡議,該倡議主要是試圖通過發展各種先進的非核防禦武器,對來襲戰略彈道飛彈飛行的全過程進行...
(四)核電磁脈衝 核電磁脈衝是核爆炸瞬間產生的一種強電磁波。其作用半徑可達幾千千米,對人員沒有直接的殺傷力作用,但能消除計算機上存儲的信息,使自動控制系統失靈,家用電器受到干擾和破壞。(五)放射性沾染 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後...
所以這些彈道飛彈核潛艇更注重如何不被發現,而不是攻擊其他艦艇的能力。戰略核潛艇的最重要的是不被發現。常見的手段包括長時間潛航,鋪設消聲瓦,使用最安靜的推進系統和減少各種機器的震動與噪音傳遞到艦身等等。為了攜帶與發射彈道飛彈...
核武器戰術技術性能,核武器在服役和作戰使用中所具備的特性和能力。是評價核武器系統性能和作戰能力的重要指標。飛彈核武器系統戰術技術性能主要包括核武器威力、射程與命中精度、可靠性、突防能力、安全性與戰備反應時間、機動性與生存能力...
電磁脈衝彈 - 武器簡介 電磁脈衝武器號稱“第二核子彈”,世界軍事強國電磁脈衝武器開始走向實用化,對電子信息系統及指揮控制系統及網路等構成極大威脅。常規型的電磁脈衝炸彈已經爆響,而核電磁脈衝炸彈——“第二核子彈”正在向人類逼近...
核彈頭主要由核戰鬥部和彈頭殼體等組成,有的還裝有慢旋定向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突防誘餌系統和末制導系統,以提高再入段飛行穩定性、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核戰鬥部是核彈頭的核心部分,用於完成戰鬥任務,但不等同於核彈頭。擁核情況 全...
目國外一些研究所正在系統研究核同質異能素的性質和釋放能量的方法,美國和法國的有關研究機構正在進行研究,通過重離子碰撞或慣性約束聚變中微爆炸產生的中子脈衝進行核合成,可得到核同質異能素。像金屬氫一樣,核同質異能素武器身兼兩...
核裝置在軍事上指的是用於進行試驗的核爆炸系統。它體積大,不便於運載,結構簡陋,還不能用做作戰武器。例如1952年11月1日,美國試驗的第一顆氫彈,就是利用小型核子彈產生高溫,引起被冷卻為液態的氘氚聚變反應。當量1000多萬噸,...
核彈精度 B61-12配備了新型“制導尾翼工具包組件”(TSA)。制導組件包括GPS/慣性導航系統的尾部組件,和彈體中部保持飛行穩定性的組件。制導控制部件是制導尾翼的核心部件,包括任務計算機、慣性測量裝置、GPS接收模組和電源模組。該彈圓...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律,撤銷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批准。2024年1月19日,據朝中社訊息,朝鮮稱其測試了水下核武器系統。簡介 又稱核試驗,為核武器研究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核試驗既可積累有關的...
核子彈(Atom bomb)是利用鈾或鈽等容易裂變的重原子核在裂變瞬間釋放巨大能量的原理而發生爆炸的。核子彈由引爆控制系統,高能炸藥,反射層,含有核裝料的核部件,中子源及彈殼所組成。結構簡介 核子彈(Atom bomb)是一種利用核原理制...
這一階段,洲際飛彈搭載的核彈頭開始加裝突防裝置,其命中精度、威力、實用性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第三代 第三代洲際彈道飛彈的特點是集束式彈頭且突防強。矛與盾總是共生的,隨著洲際飛彈的發展,到了上世紀70年代,飛彈防禦系統也雛形...
為使武器系統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要求氫彈自身的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氫彈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當基本結構相同時,氫彈的比威力隨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型氫彈的比威力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先後共進行了25次飛行試驗,成功17次,失敗8次(據報導,其中3次是由於制導控制系統的微型電路中有“微粒玷污”而引起的)。該飛彈1970年6月開始服役,到1975年6月美軍完成了550枚該型飛彈的地下井部署。據維基( Wikipedia)揭秘透露,...
三相彈的運載工具一般是飛彈或飛機。為使武器系統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要求三相彈自身的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三相彈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當基本結構相同時,三相彈的比威力隨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20世紀60年代...
朱光亞主持制定的核武器研究所1960年科學研究計畫中,安排了航彈氣動外形、彈體結構和引爆控制系統的研究和設計項目。 1962年,朱光亞參與起草的“兩年規劃”和由他主持制定的“兩個綱領性檔案”中,也對核航彈作出了安排。朱光亞與郭永懷、...
如果奧克羅礦脈一直處於封閉狀態,那么在它的天然反應堆運轉期間積聚起來的氙氣,就會保持核裂變所產生的正常同位素比例,並一直保存至今。但是,科學家沒有理由認為,這個系統會是封閉的。實際上,有充分的原因讓人猜想,它不是封閉的。奧克...
核炸彈、核巡航飛彈、核魚雷等的核戰鬥部艙,一般都位於彈體的中部,通常與制導系統艙分隔,形成一個獨立的艙段。衡量核彈頭設計水平的主要指標是比威力,即威力和核彈頭重量之比,更合理的衡量指標應是“比等效百萬噸數”,即等效百萬...
核力量,裝備核武器系統,遂行核突擊任務的部隊的統稱。通常按裝備、使命和編成,區分為戰術核力量和戰略核力量。戰術(戰役戰術)核力量,主要包括裝備戰術(戰役戰術)核武器系統的各軍、兵種部隊;戰略核力量,主要包括裝備戰略核武器系統...
A-135反彈道飛彈系統,是前蘇聯/俄羅斯部署在莫斯科附近區域的一套複合反彈道飛彈系統,設計目的是保護莫斯科及其附近區域免遭敵方洲際彈道飛彈襲擊。由於設計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這兩種飛彈的彈頭均為約10,000噸當量的AA-84型戰術熱核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