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物理與效應》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武器物理與效應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770776
《核武器物理與效應》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核武器物理與效應》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核武器是利用大規模的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瞬間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和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主要有核子彈、氫彈和特殊性能核武器三種類型。《核武器物理與效...
利用雷射或粒子束的慣性約束技術還只能在微小範圍內(毫克級聚變材料)創造類似的模擬試驗條件(見核武器物理實驗室模擬研究)。因此,核裝置能否達到設計要求,還必須通過爆炸試驗進行檢驗。核試驗所起的作用並不限於此。對核武器效能的認識與掌握,有賴於對核爆炸能量釋放和輻射傳播過程及其與周圍介質環境相互作用的...
核武器殺傷破壞效應是指核武器爆炸對人員和物體造成的殺傷破壞作用及效果,又稱毀傷效應。通常核子彈空中爆炸時,衝擊波約占總能量的50%,光輻射約占35%,早期核輻射約占5%,放射性污染約占10%。氫彈空中爆炸時,衝擊波與光輻射的總份額有所增加,而放射性沾染的份額則減少,增減額隨聚變-裂變比的不同而異。核...
核爆炸效應亦稱“核武器殺傷破壞效應”或“核武器效應”。核爆炸對人員殺傷和對物體所產生的破壞作用及效果。核爆炸效應包括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衝等效應。光輻射 光輻射是核爆炸的基本殺傷破壞因素之一。它大約占核爆炸釋放總能量的 35%,殺傷破壞作用僅次於衝擊波。空中爆炸時,特別是在晴天的情況...
核爆炸破壞正常介質條件而產生的無線電波異常傳播現象。其主要原因是核爆炸使高空形成附加電離區和衝擊波對正常電離層的擾動。這種異常介質條件使信號受到嚴重吸收並發生衰落,影響通信質量。這種傳播異常現象包含複雜的形態和物理過程,與爆炸發生的高度、釋放能量的大小和電波頻率等因素有關。相關概念 核爆炸,nuclear ...
核武器自相摧毀效應 核武器齊射(投)、連射(投)時,核爆炸對己方後續核武器的破壞效應。包括衝擊波對核彈頭結構的破壞、對彈道引起的偏離,核輻射、電磁脈衝對核彈頭電子設備的破壞和引起過早點火等。
《核武器物理基礎/高等學校專業教材》分為8章,系統介紹了關於核武器物理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原子核的基本性質、核力、核模型、核衰變和核反應(第1~4章),中子物理(第5章),電漿物理基礎(第6章),輻射流體動力學基礎(第7章),以及核武器毀傷效應基礎(第8章)。全書內容豐富,概念清楚,從事實出發...
核試驗方式可分為大氣層核試驗(包括爆炸高度在3萬m以下的空中核試驗和地面核試驗)、地下核試驗、水面或水下核試驗和高空核試驗等。核試驗診斷手段主要包括:物理測試,放射化學分析和效應測量與觀察等。核試基地 供核武器研製、改進、定型而進行爆炸試驗的建築工程。是武器裝備試驗基地工程的主要分支,是國防工程的...
抗輻射電子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特別是核物理、固體(半導體)物理及電子學互相滲透的學科。電磁脈衝 核電磁脈衝是另外一種重要的輻射效應,即由核爆炸時輻射出的極強脈衝γ射線產生的電磁效應。不論高空、低空、地面或地下核爆炸都伴隨產生電磁脈衝現象。這種電磁場具有場強高(~10伏/米)分布範圍廣(高空...
二戰期間美英研究核聚變,美國費米(Fermi),泰勒(Teller)以及英國的湯姆遜(Thomson)等提出箍縮效應約束電漿。美國早期聚變計畫——雪伍德(Sherword)工程中,套用磁約束聚變的途徑有仿星器、磁境和箍縮。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提出的Z箍縮驅動聚變-裂變混合能源堆(Z-FFR)概念,採用Z箍縮熱核聚變產生的大量中子...
探測、記錄射線並測定其性質,一直是核物理研究和核技術套用的一個中心環節。等等 原理 放射性衰變的研究證明了一種元素可以通過α衰變或β衰變而變成另一種元素,推翻了元素不可改變的觀點;還確立了衰變規律的統計性。統計性是微觀世界物質運動的一個根本性質,同經典力學和電磁學所研究的巨觀世界物質運動有原則上的...
核武器效應及防護 《核武器效應及防護》是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堅,李路翔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兵工類規劃教材
通常指核爆炸時,爆炸中心壓力急劇升高,使周圍空氣猛烈震盪而形成的波動。衝擊波以超音速的速度從爆炸中心向周圍衝擊,具有很大的破壞力,是核爆炸重要的殺傷破壞因素之一,亦作爆炸波。也可以指由超音速運動產生的強烈壓縮氣流。比喻為使某種事物受到影響的強大力量而受到衝擊。常見現象 一架飛機的速度超過330米/秒,“...
微波武器可用於攻擊衛星、彈道飛彈,巡航飛彈、飛機、艦艇、坦克、通信系統以及雷達、計算機設備,尤其是指揮通信樞鈕、作戰聯絡網等重要的信息戰的節點和部位。使目標遭受物理性破壞,並喪失作戰效能,其破壞的程度達到不能修復的程度。根據核爆炸的電磁脈衝效應,對核武器加以改造,使其在爆炸時,將更多的能量轉換為...
單獨存在的中子是不穩定的,平均壽命約為16分,它將衰變成質子、電子和反中微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原子核內的中子是穩定的。由於中子不帶電,所以容易打進原子核內,引起各種核反應。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轟擊鈹的實驗中發現了中子。2021年11月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國科學家精確...
在距地面高度大於30千米處的核爆炸,火球大體上是一個豎直橢球,其膨脹、上升速度和最大半徑都比空中核爆炸時大得多。 爆炸高度如大於100千米,火球現象消失, 因光輻射的照射,在80~100千米的高度上形成發光暗淡的“圓餅”,同時在爆點下方和南北半球對稱區域(稱為共軛區)產生人造極光和其他地球物理現象。地面...
提出用幾十千電子伏特X射線去觸發鉿-178m2衰變,違背了人們所熟悉的核物理概念。物理學家還提出:異常的實驗現象應該用超常細緻的實驗去證實。洛斯阿拉莫斯、利弗莫爾等美國核武器實驗室的一些科學家,用阿貢實驗室的同步加速器認真地重複這個實驗。他們發現,即便所提供的X射線強度比醫用X射線機大5個量級,觸發鉿-...
核冬天是指核爆炸後,巨大的能量將煙塵和微粒注入大氣,導致高層大氣溫度升高,地表溫度下降,產生與溫室效應相反的作用,進而使地表呈現出如嚴寒冬天般的景觀。當核爆炸使得大量的煙塵注入大氣,有的甚至高達1 2 千米以上進入平流層。由於核爆炸所產生的煙塵微粒大部分的直徑都小於1 微米,而紅外波長約為10 微米,也...
核技術是指在原子核物理現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利用原子核反應堆、粒子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和核粒子探測器等各種核物理設備和核實驗方法為各個部門服務的一門新興技術。廣義的核技術:研究和套用與“核”有關的技術 具體的核技術核武器、核能源、核動力、…..技術分類 分類 核武器——核變(裂變、聚變) 及生化...
基本效應 當γ射線通過物質並與原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和正負電子對三種效應。康普頓效應 1923年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A.H.Compton)發現X光與電子散射時波長會發生移動,稱為康普頓效應。γ光子與原子外層電子(可視為自由電子)發生彈性碰撞,γ光子只將部分能量傳遞給原子中外層電子,使該電子脫離核的...
以可見光為界,頻率低於(波長長於)可見光的電磁波對人體產生的主要是熱效應,頻率高於可見光的射線對人體主要產生化學效應。核反應 我們來分析一下“原文”中對“核反應”的定義:“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轟擊下產生新原子核的過程,稱為核反應”。這個定義明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實際上描述的是另外一種原子核反應...
在較短時間和較小空間內,能量從一種形式向另一種或幾種形式轉化並伴有強烈機械效應的過程。普通炸藥爆炸是化學能向機械能的轉化;核爆炸是原子核反應的能量向機械能的轉化;這時在短時間內會聚集大量的熱量,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就會引起爆炸。爆炸是一種極為迅速的物理或化學的能量釋放過程。在此過程中,空間內...
當爆炸深度足夠大時,所有的放射性物質及核裝置殘骸將被埋在地下,人們將這種所有放射性物質封閉在地下的核爆炸稱為封閉式核爆炸,通常講得核爆炸指的就是這一種。地下核爆炸的優點是不污染空氣環境,有利於進行核爆炸的近區物理測量,有利於安全保密。缺點是試驗技術技術複雜。特別是大當量核武器爆炸試驗,更加困難,...
因此,它是一種極具威懾力的戰略武器。物理殺手 γ射線彈除殺傷力大外,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γ射線彈無需炸藥引爆。一般的核彈都裝有高爆炸藥和雷管,所以貯存時易發生事故。而γ射線彈則沒有引爆炸藥,所以平時貯存安全得多。二是γ射線彈沒有爆炸效應。進行這種核試驗不易被測量到,即使在敵方上空爆炸也不...
他們經過一年半的研究,於1983年10月正式提出“核冬天效應”的理論,從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日本還專門拍攝了《地球凍結》的科幻影片。研究者以美蘇使用核武庫中40%核武器(50億噸)在北半球進行核戰爭為背景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公開發表的核武器性能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終於得出這樣的推論:在一場50億噸當量的核大戰中...
1954年,新地島核試驗場開始建設。次年,蘇聯生產製造的第一枚核魚雷在新地島成功發射爆炸,就此打破了該島多年的沉寂。整個冷戰期間,新地島核試驗場上共進行了130多次核試驗,是除了位於哈薩克斯坦的塞米帕拉金斯克核試驗場之外,蘇聯最重要的核試驗場,也是美蘇核競賽的主戰場之一。試爆效應 1961年10月30日莫斯科時間...
電磁脈衝的出現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核武器研究。1958年,美國的氫彈測試產生了一些奇怪結果。測試中產生的爆炸衝擊波越過太平洋,將夏威夷部分地區數百公里的街燈全部吹滅。爆炸衝擊波甚至毀壞了遠至澳大利亞的無線電設備。研究人員發現電磁干擾是由康普頓效應引起的,該理論是由物理學家阿瑟·康普頓於1925年提出。其斷言...
電磁脈衝,電磁波(英文:Electromagnetic Pulse,縮寫:EMP)是一種物理現象,有以下兩種意思:由爆炸(特別是核爆炸)、閃電、太陽黑子、導管效應或者電器火花等狀況下產生的電磁輻射、或者由於康普頓散射或光子散射產生與光電子產生的劇烈變化的交變電磁場,作用於電子材料、爆破設備或周圍媒介的電磁衝擊波,即為電磁脈衝...
此後,武大派出了由侯傑昌、管榮生等人組成的課題組參加我國核武器效應試驗大軍,從事實驗和理論研究工作。他們突破技術難關,成功獲取了我國核爆炸效應試驗的資料和數據,為該項研究做了突出貢獻。1974年,為進一步滿足分析需要,武漢大學成立了以物理系戴禮彬、侯傑昌等為組長的攻關領導小組和技術總體組,啟動了代號“...
氫彈的設計比核子彈複雜得多。這不僅是因為氫彈的爆炸包含許多複雜的物理過程,更困難的是還沒有辦法在實驗室中造成研究大規模聚變反應所要求的極高溫度和極高密度的條件。因此,在氫彈的研究中大規模科學計算有著特殊的重要性。中子彈 中子彈是以高能中子為主要殺傷因素,相對減弱衝擊波和光輻射效應的一種特殊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