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舉肢蛾

核桃舉肢蛾

核桃舉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為鱗翅目舉肢蛾科。分布於北京、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四川、貴州等地。以幼蟲蛀入核桃果內(總苞)以後,隨著幼蟲的生長,縱橫穿食為害,被害的果皮發黑,並開始凹陷,核桃仁(子葉)發育不良,表現乾縮而黑,故稱為“核桃黑”。有的幼蟲早期侵入硬殼內蛀食為害,使核桃仁枯乾。有的蛀食果柄間的維管束,引起早期落果,嚴重影響核桃產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核桃舉肢蛾
  • 拉丁學名: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
  • 別稱:核桃黑、黑核桃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舉肢蛾科
  • :Atrijuglans 
  • :核桃舉肢蛾
  • 分布區域:北京、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四川、貴州等
形態特徵,生活史及習性,蟲害發生條件,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核桃舉肢蛾核桃舉肢蛾
成蟲
體長5-8毫米,翅展12-14毫米,黑褐色,有光澤。複眼紅色;觸角絲狀,淡褐色;下唇鬚髮達,銀白色,向上彎曲,超過頭頂。翅狹長,緣毛很長;前翅端部3/1處有1半月形白斑,基部3/1處還有1橢圓形小白斑(有時不顯)。腹部背面有黑白相間的鱗毛,腹面銀白色。足白色,後足很長,脛節和跗節具有環狀黑色毛刺,靜止時脛、跗節向側後方上舉,並不時擺動,故名“舉肢蛾”。
橢圓形,長0.3-0.4毫米,初產時乳白色,漸變黃白色、黃色或淡紅色,近孵化時呈紅褐色。
幼蟲
初孵時體長1.5毫米,乳白色,頭部黃褐色。成熟幼蟲體長7.5-9毫米,頭部暗褐色眮部淡黃白色,背面捎帶粉紅色,被有稀疏白剛毛。腹足趾溝間序環,譬足趾溝為單序橫帶。
體長4-7毫米,紡錘形,黃褐色。繭為橢圓形,長8-10毫米,褐色,常粘附草屑及細土粒。

生活史及習性

核桃舉肢蛾在西南核桃產區1年發生2代,在山西河北年發生1代,河南2代,均以成熟幼蟲在樹冠下1-2厘米的土壤中、石塊下及樹幹基部粗皮裂縫內結繭越冬。在河北省,越冬幼蟲在6月至7月下旬化蛹,盛期在6月上旬,蛹期7天左右。成蟲發生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蟲6月中旬開始為害,有的年份發生早些,6月上旬即開始為害,老熟幼蟲7月中旬開始脫果,盛期在8月上旬,9月末還有個別幼蟲脫果。在四川綿陽,越冬幼蟲於4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中、下旬為化蛹盛期,蛹期7-10天;越冬代成蟲最早出現於4月下旬果徑6-8毫米時,5月中、下旬為盛期,6月上、中旬為末期;5月上、中旬出現幼蟲為害。6月出現第一代成蟲;6月下旬開始出現第二代幼蟲為害。
成蟲略有趨光性,多在樹冠下部葉部背活動和交配,產卵多在下午6-8時,卵大部分產在兩果相接的縫隙內,其次是產在梗窪或葉柄上。一般每1果上產1-4粒,後期數量較多,每1果上可產7-8粒。每1雌雄可產卵35-40粒。成蟲壽命約1星期。卵期4-6天。幼蟲孵化後在果面爬行1-3小時,然後蛀入果實內,縱橫食害,形成駐道,糞便排於其中。駐孔外流出透明或琥珀色水珠,此時果實外表無明顯被害狀,後則青果皮皺縮變黑腐爛,引起大量落果。1個果內有幼蟲5-7頭,最多30餘頭,在果內為害30-45天成熟,咬破果皮脫果入土結繭化蛹。第二代幼蟲發生期間,正值果實發育期,內果皮已經硬化,幼蟲只能蛀食中果皮,果面變黑凹陷皺縮。至核桃採收時有80%左右的幼蟲脫果結繭越冬,少數幼蟲直至採收被帶入曬場。

蟲害發生條件

核桃舉肢蛾的發生與土壤濕度有密切關係。
1、 凡是土壤濕度大、雜草叢生處發生必重;
2、 一般窩鳳陰濕處和深山區發生重,避風向陽乾燥處和淺山區發生輕;
3、 陰坡地比陽坡地、溝里比溝外發生重;
4 、荒坡地比經常耕作地發生較重;
5 、成蟲羽化期多雨潮濕的年份發生重,乾旱年份較輕。

防治方法

1、深翻樹盤 晚秋季或早春深翻樹冠下的土壤,破壞冬蟲繭,可消滅部分越冬幼蟲,或使成蟲羽化後不能出土。
2、樹冠噴藥 掌握成蟲產卵盛期及幼蟲初孵期,每隔10-15天選噴1次50%殺螟硫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共噴3次,將幼蟲消滅在蛀果之前,效果很好。
3、地面噴藥 成蟲羽化前或個別成蟲開始羽化時,在樹幹周圍地面噴施50%辛硫磷乳油300-500倍液,每畝用藥0.5公斤,或撒施4%敵馬粉劑,每株0.4-0.75公斤,以毒殺出土成蟲。在幼蟲脫果期樹冠下施用辛硫磷乳油或敵馬粉劑,毒殺幼蟲亦可收到良好效果。
4、摘除被害果 受害輕的樹,在幼蟲脫果前及時摘除變黑的被害果,可減少下一代的蟲口密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