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樹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徐家店鎮下轄村)

核桃樹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徐家店鎮下轄村)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王姓來此居住建村,因建村處有一片核桃樹,故命名核桃樹村。 核桃樹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2′,北緯37°0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桃樹村
  • 建立時間:1380年
  • 地理位置:東經121°02′,北緯37°07′。
  • 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花生、蘋果
基本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西與嵐店相鄰、南隔鐵路與西季家莊相接、東與野夼堡交界,村西為北榆山山脈,藍煙鐵路、煙青一級公路由本村南北通過,隸屬徐家店鎮。 全村有耕地40公頃,適宜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176戶,492人。居民多數為王姓,另有徐姓、于姓、遲姓3戶,全為漢族。

大事記

1941年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56年藍煙鐵路從本村村南通過
1976年修建庫容30萬立方米的水庫,可自流灌溉部分農田。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5年煙青一級公路由村後通過。
1999年實行首次村民委員會直選。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40公斤,總產4.17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98公斤,總產12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365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267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56公斤,總產21.7萬公斤。 20世紀80年代後,村里積極發展蘋果生產,主要品種為紅富士。2000年,果園面積達10公頃,收入50多萬元。 90年代後,村里因地制宜地發展起畜牧業。2000年,有養羊專業戶3戶,養豬專業戶2戶,豬牛羊存欄量達到千餘頭,收入20萬元。有肉食雞養殖大棚3個,產肉食雞2萬餘只。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630萬元,其中農業570萬元,畜牧養殖業60萬元。
第二產業20世紀80年代後,村民依靠本地石材資源,發展起石材加工業。2002年,有石子加工廠2個,石材銷售實體2個,從業人員60人,占本村勞動力的1/3,石材加工成為重要的創收產業。全村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0人,總收入50萬元。
第三產業本村第三產業只有運輸業和幾家小商販在外從事商業活動。2002年,從業人員20人,收入19.8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建國前,本村沒有學校,村民大多得不到學校教育。20世紀60年代,建起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有10人考取大中專院校。 村重視農業科技教育,多次組織村民到溫室蔬菜產區、優良果品產區參觀學習,有數人獲得助理農藝師職稱。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僅有40多公斤,只能靠糠菜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67.5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146公斤,全村收入8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20多輛,機車60多輛,電話80多部,彩電150多台,冰櫃9台。 村莊建設20世紀70年代前後,由於村民生活貧苦,村內房屋陳舊,村集體無財力整修街道,道路不平。進入80年代,村民收入增加,不少村民蓋起了新房,村子北部規划起兩條大街,對村南老住宅區進行改造。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前的不足5平方米,擴大到22.5平方米。 集體福利20世紀70年代初,村里建起合作醫療站,為村民治病,對老人及重病人上門服務。1982年,村里投資用上電網供電。1986年後,投資安裝了自來水;對每個現役軍人家屬給予一定的補助;對考上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20世紀40年代初,王淑美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後王亭等人也先後入黨。1944年4月,成立村黨支部,王淑美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王亭、王培烈、王南、王洪章、王仁福、王玉林、王吉香、王金波。2002年,全村有2個黨小組,21名黨員。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55年10月,設立村政府,王成賓任第一屆村長。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王成賓、王喜、王吉良、王洪章、王春典、王玉林、王仁福、王明德、王仁光。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二零四國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