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地雷

核地雷

核地雷是指以核材料為裝料的地雷,亦稱原子爆破裝置,屬於戰術武器的一種。核地雷是將地雷中的常規裝藥更換為核裝藥,在地雷的構造上和一般地雷沒有太大的區別,這種地雷主要是對付地面集群目標時用的,尤其是裝甲集群目標。主要用於核爆炸時構成的地形障礙和放射性污染來阻滯敵軍行動,遲滯敵坦克群的開進,有時也用來破壞敵後方的潛在軍事目標,如機場、指揮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地雷
  • 外文名:Atomic mine
  • 研製國家:美國
  • 研製時間:20世紀50年代初期
  • 使用情況:暫未使用
  • 種類戰術武器
  • 別名:原子爆破裝置
歷史沿革,結構,武器作用,

歷史沿革

美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研製核地雷。核地雷由核裝藥、起爆系統、保險裝置、動作系統和電源組成,使用時可以埋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雷井內或水中。主要以衝擊波、放射性沾染、光輻射、貫穿輻射、爆震波等因素殺傷人員,破壞戰鬥車輛或者毀壞其他目標。核地雷主要依靠獨立的定時裝置,通過無線電或者導線操縱起爆。使用時可以單個也可以數個密集使用。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軍開始裝備部隊,裝備了當量從200-2500噸的各種核地雷約200餘枚,但是一枚也沒有在實戰中使用過。

結構

特點核地雷的外形很普通,沒有固定的特殊形態,有的宛如行囊,有的像提箱。其構造都由戰鬥部和成套組合件構成。戰鬥部裝填不同當量的核裝藥。成套組合件包括:發火裝置,用於接受起爆地雷的信號,並將戰鬥部內的核裝藥引爆;定時器,用於選擇裝定地雷起爆的時間,保證準時啟動發火裝置;防護包裝套,用於保護設定在地下、水中的核地雷戰鬥部避免受壓、受潮和受光、電、磁等物理場變化的影響而損壞;判讀器,用於採取遙控起爆時,判讀發火裝置的有關數據。將各部分按設計要求用導線相連,便成為一枚核地雷。
核地雷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小。目前美國裝備有2種,即中型核爆破裝置和特種核爆破裝置,像美國研製的山脈型核地雷,爆炸威力為10噸TNT當量,其長度僅910毫米、直徑380毫米、重45.36公斤,一名士兵即可背運。所以,核地雷的保管、運輸和安放都比較簡便。在預有準備的條件下,一般10分鐘之內,便可設定好一枚核地雷。

武器作用

能造成大面積的放射性沾染區,妨害部隊的作戰行動。核地雷爆炸後,放射性物質90%以上留在土壤中及其炸坑附近,5%以沉降物形式散落開來構成沾染障礙區。在風速為5米/秒的條件下,核地雷的放射性沉降物散落區長達14.5公里。放射性沾染比克服炸坑更加困難。乘坐車輛去克服這類障礙,至少要兩晝夜。
能以巨大的爆炸威力直接摧毀軍事設施和兵器、裝備,殺傷有生力量。據分析,一枚2000噸TNT當量核地雷爆炸,可摧毀或殺傷180米距離內所有的坦克、260米距離內的所有裝甲輸送車、950米距離內所有的暴露人員。當對方裝甲部隊沿3公里正面發起進攻時,僅一枚核地雷就可摧毀其12%的坦克、17%的裝甲輸送車。
特別小型的特種核地雷是核恐怖手段之一,即使在和平時期,也要特別加以防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