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林河起義

株林河起義,由中共湖北薪春縣委領導的,於1930年4月19日在株林河地區發起的農民武裝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株林河起義
  • 時間:1930年4月19日
  • 領導者:中共湖北薪春縣委
  • 開展:三殺四抗
起義背景,起義經過,後繼發展,

起義背景

株林河地區首次舉行了農民武裝起義。
1928年春夏之交,中共蘄春特別支部建立後,即在株林河地區恢復、重建和發展黨的組織。
1929年4月,中共蘄春特別支部召開了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了積極發展黨的組織;加強地下活動,開展“三殺四抗”鬥爭;籌款購買槍枝彈藥;派人打入民團,相機奪取槍械,準備武裝起義等四項計畫。是年9月,中共蘄春縣委成立,張覺仁任書記,汪晚峰等8人為委員。
中共蘄春縣委鑒於株林河地區共產黨組織較強,民眾基礎好,而反動武裝只駐一隊團防,僅20餘人,18條步槍和1支短槍等情況,決定在株林河發動武裝起義。奪取團防槍枝,推動全縣的武裝起義。為此,縣委作了精心的部署:一是派中共黨員張天佑打入株林河民團,掌握情況,作好內應(1930年初,張天佑當了民團團總,為後來的起義提供了準確的情報)。二是縣委書記,張覺仁親赴廣濟,請鄂東遊擊隊支援。三是由汪晚峰組織附近4個黨支部的青壯年黨員,秘密準備土銃、刀矛。

起義經過

4月18日,張覺仁在葉家灣召開起義骨幹會議。決定:張天佑以團總身份採取內應措施,起義隊伍分成3路先包圍,後襲擊,堅決消滅民團。
4月19日,3路起義隊伍約七八十人,按計畫從葉家灣向團防駐地——株林河老街頭陳氏祖祠急進。張覺仁率刀矛隊從株林河上游涉河,由上向下壓,汪晚峰率土銃隊從下首過河,側翼包圍,潘棟銘率20餘名鄂東遊擊隊員從街上過橋,擔任正面主攻。由於情報準確,行動保密、迅速,當3路起義隊伍對團防駐地實施包圍時,大部分團丁還在街上閒逛,槍枝彈藥都掛在牆壁上。此時,潘棟銘率領游擊隊員潛往民團駐地門首,出其不意地打死了守門哨兵,游擊隊員迅猛衝進陳氏祠堂,取下掛在牆上的全部槍枝彈藥,團丁束手就擒。在街上閒逛的團丁聞訊四散逃命。

後繼發展

起義勝利後,縣委立即挑選30餘名起義骨幹,組建了蘄春具游擊大隊,由潘棟銘任大隊長,汪少斌任副大隊長。此後,武裝鬥爭便在全縣各地相繼開展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