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士館,民間稱考棚,是封建科舉制童試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當地鄉賢鄭廷榮父子慷慨捐銀24000兩建造校士館,後被毀。現存的校士館是按照慈城縣誌上校士館圖樣重建的。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整組建築為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為大門、儀門、大堂、二堂、挑試所;左右軸線上對稱地建有文場、公祠等,採用傳統工藝的明清建築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校士館
- 別稱:考棚
- 作用:科舉童試
- 占地面積:8000平米
校士館,民間稱考棚,是封建科舉制童試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當地鄉賢鄭廷榮父子慷慨捐銀24000兩建造校士館,後被毀。現存的校士館是按照慈城縣誌上校士館圖樣重建的。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整組建築為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為大門、儀門、大堂、二堂、挑試所;左右軸線上對稱地建有文場、公祠等,採用傳統工藝的明清建築風格。
校士館,民間稱考棚,是封建科舉制童試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當地鄉賢鄭廷榮父子慷慨捐銀24000兩建造校士館,後被毀。現存的校士館是按照慈城縣誌上校...
慈城校士館,原來就是學生考試的地方,原先封建科舉制的場所,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設而成,占地8000平方米,現在主要是一些陳列展示為主,介紹古時的科舉制,考場...
經正書院,創辦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1903年後改為“校士館”(即後雲南師範傳習所、兩級師範學堂和今昆明第一中學前身)。雖然存在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
學校前身可以追溯到北宋景祐二年創建的蘇州府學;其後更名紫陽書院、校士館、江蘇師範學堂、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江蘇省立蘇州中學、私立弘毅中學、私立青雲中學、...
校士館辦了沒多久,1903年,琅琊書院改為蘭山縣立第一高等國小堂,校園規模較小,就辦了一個班,之後又改為臨沂縣立乙種工業學校,以後工校又改為職業學校。到北伐...
校士館的建成,為應試者提供不少方便。在當時能在縣學內舉行童試的,瑞安還算是特創。縣學生員名額及教育條規 編輯 進入縣學讀書的生員被分成兩科,文科稱文生...
張子謀字懋堂,1883年9月出生,湖南省平江縣梓江鄉人。其祖、父兩代皆為農民,生活貧苦。張子謀1907年畢業於平江縣校士館。畢業後任平江培元學校教員,該校系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