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合唱團的秘密》是克里斯托弗·迪克執導的兒童題材劇情短片,由Zsófia Szamosi、多爾卡·海斯、多爾卡·加斯帕法維等出演,於2016年2月28日在匈牙利上映。
該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某學校合唱團多次獲獎,而一個新轉學的女孩揭露了其名聲背後的醜陋秘密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校合唱團的秘密
- 外文名:Mindenki、Sing
- 出品公司:Meteor-Film
- 製片地區:匈牙利
- 導演:克里斯托弗·迪克
- 類型:劇情、短片
- 主演:Zsófia Szamosi,多爾卡·海斯,多爾卡·加斯帕法維
- 片長:25分鐘
- 上映時間:2016-02-28(匈牙利)
- 對白語言:匈牙利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4571288
- 主要獎項: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小女孩索菲亞轉學到一所新學校,心心念念加入合唱隊,但被老師告知,以後她只需要“默唱”,因為她水平不佳,如果唱出聲音就會影響整體的成績。索菲亞雖然不開心,但還是選擇了服從。她站在佇列中,努力保持著和別人一致的口型和投入的面部表情,但不發出一點聲音。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位同學發現了這個秘密。而更令人震驚的是,被要求“默唱”的其實不只是她一個。在得知了真相後,孩子們團結一致,在比賽時所有人全部“默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艾麗卡老師 | Zsófia Szamosi | ---- |
麗薩 | 多爾卡·海斯 | ---- |
索菲亞 | 多爾卡·加斯帕法維 | ---- |
朱卡老師 | 莫妮卡·加拉米 | ---- |
索菲亞的母親 | 波芭拉·卡拉迪 | ---- |
校長 | 彼得·布雷揚 | ---- |
主持人 | Rebeka Valu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
克里斯托弗·迪克 Anna Udvardy | 克里斯托弗·迪克 | Hajnalka Vajay | 克里斯托弗·迪克 貝克斯·哈維 克里斯汀·阿佐拉 | Róbert Maly | 亞當·巴拉茲 | Mano Csillag | Andrea Steinhauser | Judit Wunder | Orsolya Néma Andrea Véninger | Sosa Juristovszky |
聲音部門 | Bálint Gábor、Máté Péterffy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索菲亞演員:多爾卡·加斯帕法維新來的轉學生,喜歡唱歌。因為校長主張人人皆可參加合唱團,所以她如願以償成為學校合唱團的一員。不料,指導老師艾麗卡卻要求她默唱。雖不開心,但她選擇了服從。直到發現受到如此對待的不只她一人時,她決定想辦法揭露這醜陋的秘密。
- 麗薩演員:多爾卡·海斯索菲的同學兼好友,頗有音樂天賦,因而受到合唱團指導老師艾麗卡的青睞。有一天,她發現了索菲“假唱”的秘密,忍不住當眾質問老師,卻由此發現了更驚人的真相。
- 艾麗卡老師演員:Zsófia Szamosi國小合唱團的指導老師。為了取得好成績,她要求那些缺乏天賦卻參加了合唱團的孩子在合唱時不出聲,更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他們好,把剝奪他們的權利說成是體貼和照顧。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
---|---|---|---|
2016年 | 第11屆札幌國際短片電影節 | 最佳兒童女演員 | 多爾卡·海斯、多爾卡·加斯帕法維 |
觀眾獎-作品部門 | 《校合唱團的秘密》 | ||
第9屆柏林KUKI國際兒童電影節 | 最佳短片二等獎 | 《校合唱團的秘密》 | |
2016多倫多兒童電影節 | 觀眾選擇獎-最佳短片 | 《校合唱團的秘密》 | |
2016奧林匹亞國際兒童和青少年電影節 | 最佳短片 | 《校合唱團的秘密》 | |
2017年 |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真人短片 | 《校合唱團的秘密》 |
製作發行
上映國家 | 上映/播出時間 |
---|---|
匈牙利 | 2016年2月28日(電視播出) |
法國 | 2016年3月12日(里爾歐洲電影節) |
匈牙利 | 2016年4月2日(Friss Hús短片國際電影節 |
加拿大 | 2016年4月15日(多倫多兒童電影節) |
日本 | 2016年6月10日(日本短片電影節) |
日本 | 2016年10月10日(札幌國際短片電影節) |
影片評價
這部充滿童聲和音樂的匈牙利電影用精煉的小品式故事提出了很多嚴肅的問題,比如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比如利益與真實之間的抉擇,比如到底怎樣的一種無形的場讓人們長久地參與並維繫謊言,誰該愧疚,誰又該承受。孩子和童聲把這個故事演繹成了一個“童話”。該片故意省略了大量的起承轉合,也故意不去展現可能發生的後續和後果,一切到老師落敗為止,展現了一種陽光的、童真和純潔心靈的勝利。但那些省略與留白之中,其實還有更可怕的東西未被呈現——現實可不是童話故事。(《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楊時暘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