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根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七八。具有滋陰清熱,益腎固澀之功效。主治腎消,小便數。
基本介紹
- 名稱:栝樓根丸
-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八
- 組成:栝樓根、甘草、黃連、澤瀉、赤石脂、熟乾地黃、牡蠣、菟絲子
- 功用:滋陰清熱,益腎固澀
- 主治:腎消,小便數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栝樓根一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黃連(去須)一兩,澤瀉一兩,赤石脂半兩,熟乾地黃一兩,牡蠣(燒為灰)一兩,菟絲子(酒浸三日,曬乾,別杵為末)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清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功用
滋陰清熱,益腎固澀。
主治
腎消,小便數。
方義
本方用梧樓根清熱生津,既能清胸胃之煩熱,又善於滋生陰液,故《神農本草經》雲其“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黃連苦寒,直入心經,清心除煩,助梧樓根除煩熱。熟地滋腎養陰,補血生精;菟絲子補腎益精,既能溫陽,兼可益陰,二藥共用,以補腎填精,陰陽雙補。赤石脂固澀下焦;牡蠣澀精止遺,鎮靜安神,交通心腎,二藥共助益腎藥約束膀胱,以治小便數。澤瀉利尿泄腎濁,既助補腎藥補而得力,又制約固澀藥之收斂之性,不致太過,“通因通用”,相反相成。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縱觀全方,滋中有清,補中有斂,斂泄並用,共奏全功。
附方
名稱:栝樓根丸
組成:栝樓根、甘草(炙微赤,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烏梅肉(微炒)各一兩
用法:上為末,煮棗肉,入少許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綿裹,含咽津,一日四五次
主治:虛勞煩熱,口乾舌燥,煩渴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名稱:栝樓根丸
組成:栝樓根(銼)、黃連(去須)、知母(焙)、麥門冬(去心)各五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送下
主治:消渴,飲水不止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名稱:栝樓根丸
組成:栝樓根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三分,黃連(去須)三分,赤石脂半兩,澤瀉半兩,石膏一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清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消渴,心神虛煩躁悶
出處:《聖惠》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