栒子屬(薔薇科)的分子系統學研究

栒子屬(薔薇科)的分子系統學研究

《栒子屬(薔薇科)的分子系統學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凡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栒子屬(薔薇科)的分子系統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凡強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栒子屬(Cotoneaster Medikus)隸屬於薔薇科 (Rosaceae) 蘋果亞科 (Maloideae),在園林造景上套用非常普遍。該屬形態變異幅度大,屬內物種大多為多倍體物種,而且無融合生殖和種間雜交現象普遍,為分類學中著名的困難屬。本研究擬採用單拷貝或低拷貝核基因與葉綠體DNA序列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栒子屬植物進行系統發育重建,對栒子屬現有屬下分類等級的劃分進行檢驗及修正,同時結合形態-地理變異式樣揭示栒子屬植物的性狀演化特徵,對種間親緣關係、近緣種的界限及物種間的自然雜交現象進行探討。研究結果將為完善栒子屬的屬下分類系統及分類學修訂提供重要的分子證據,同時為進一步開展栒子屬植物無融合生殖及多倍體進化等研究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1)利用trnG-trnS、rps20-rpl12、trnL-trnF、psbA-trnH 4個葉綠體基因及ITS序列構建系統樹,認為栒子屬物種明顯為單系類群,支持其為獨立的屬。然而核-質基因系統樹存在嚴重不一致現象,可能是雜交造成的。去除明顯衝突的11個物種後,由ITS和cpDNA序列合併構建的系統樹表明,明顯分為兩個主要的分支,一支包含Sect. Chaenopetalum Koehne所有的種加上C. integerrimus,花瓣白色,開展;另一個分支包含Sect. Cotoneaster所有的種加上C. monopyrenu,花瓣紅色或粉紅,直立。 (2)利用已發表的蘋果的基因組設計出52對單拷貝核基因,從中篩選出6對適合栒子屬的核基因,初步套用4個核基因及2個葉綠體基因對外類群枇杷屬物種的研究表明,大渡河枇杷為枇杷及櫟葉枇杷雜交形成;另外套用2個核基因及葉綠體基因重新建樹,但解析度不足,需要繼續套用其他核基因繼續研究;已初步證實:絨毛細葉栒子可能為雜種,一方的嫌疑親本為氈毛栒子,另一方的親本可能是小葉栒子或矮生栒子。 (3)根據分子系統學證據及形態學特徵,將我國栒子屬59個種劃分為2個亞屬即:平展亞屬(Subgen. Chaenopetalum Koehne)和直立亞屬(Subgen. Cotoneaster),以及4個組即:常綠栒子組(Sect. Coriaceus W. B. Liao & F. F. Li)、落葉栒子組 (Sect. Racemiflori Klotz)、全緣栒子組(Sect. Cotoneaster)及灰栒子組(Sect. Acutifolu (Hurasawa) Klotz)。 (4)收集大量的標本信息,利用DIVA-GIS分析了我國栒子屬物種分布狀況及現代地理分布格局,證實現代分布中心及多樣化中心是位於西南地區的橫斷山區及喜馬拉雅地區東部,並探討了其起源中心為秦嶺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