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柿長綿粉蚧
- 拉丁學名:Phenacoccus pergandei Cockerell
- 別稱:柿綿粉蚧、柿粉蚧,柿虱子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同翅目
- 亞目:蚧亞目
- 科:粉蚧科
- 亞科:綿粉蚧亞科
- 屬:綿粉蚧屬
- 種:柿長綿粉蚧
- 分布區域: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等地
- 總科:蚧總科
症狀,傳播方式,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措施,人工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
症狀
若蟲和成蟲聚集在柿樹嫩枝、幼葉和果實上吸食汁液為害。枝、葉被害後,失綠而枯焦變褐;果實受害部位初呈黃色,逐漸凹陷變成黑色,受害重的果實,最後變烘脫落。受害樹輕則造成樹體衰弱,落葉落果;重則引起枝梢枯死,甚至整株死亡,嚴重影響柿樹產量和果實品質。
傳播方式
柿長綿粉蚧的遠距離傳播、擴散主要靠苗木、接穗、砧木、果品的調運帶蟲,近距離的傳播、擴散主要靠1齡若蟲的爬行和藉助風力、雨水、鳥類及其它昆蟲的攜帶。
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長約4mm,扁橢圓形,全體濃褐色,觸角絲狀,9節;足3對;無翅;體表被覆白色蠟粉,體緣具圓錐形蠟突10多對,有的多達18對。
雄成蟲體長約2mm,翅展3.5mm左右,體色灰黃,觸角似念珠狀,上生茸毛;3對足;前翅白色透明較發達,翅脈1條分2叉,後翅特化為平衡棒;腹部末端兩側各具細長白色蠟絲1對。
卵圓形,橙黃色。
若蟲與雌成蟲相似,僅體形小,觸角、足均發達。1齡時為淡黃色,後變為淡褐色。
裸蛹,長約2mm,形似大米粒。
發生規律
柿長綿粉蚧在河南鄭州每年發生1代,以3齡若蟲在枝條上和樹幹皮縫中結大米粒狀的白繭越冬。翌年春柿樹萌芽時,越冬若蟲開始出蟄,轉移到嫩枝、幼葉上吸食汁液。長成的3齡雄若蟲脫皮變成前蛹,再次脫皮而進入蛹期;雌蟲不斷吸食發育,約在4月上旬變為成蟲。雄成蟲羽化後尋找雌成蟲交尾,後死亡,雌成蟲則繼續取食,約在4月下旬開始爬到葉背面分泌白色綿狀物,形成白色帶狀卵囊,長達20~70mm,寬5mm左右,卵產於其中。每雌成蟲可產卵500~1500粒,橙黃色。卵期約20天。5月上旬開始孵化,5月中旬為孵化盛期。初孵若蟲為黃色,成群爬至嫩葉上,數日後固著在葉背主側脈附近及近葉柄處吸食為害。6月下旬脫第1次皮,8月中旬脫第2次皮,10月下旬發育為3齡,陸續轉移到枝幹的老皮和裂縫處群集結繭越冬。
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
結合冬剪,剪除蟲枝;刮樹皮後集中燒毀;直接擦刷蟲體。
化學防治
1.若蟲越冬量大時,可於初冬或柿樹發芽前噴1次5Be石硫合劑、95%機油乳劑、15%~20%柴油乳劑,或8~10倍的松脂合劑,消滅越冬若蟲,效果好,藥害也輕。
2.在卵孵化盛期和第1齡若蟲發生期,連續噴2次40%速撲殺或40%殺撲磷乳油1500倍~2000倍液,防治效果即可達99%以上,且無藥害,對人畜、天敵安全。另外,噴40%水胺硫磷1000倍液,防治效果也比較好。
生物防治
在天敵發生期,注意保護天敵,應儘量少用或不用廣譜性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