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所在系 國際政治經濟學系
職務/職稱 教授
學位 政治學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査道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 畢業院校:安徽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務:教授
- 性別:男
- 畢業院校:安徽大學
- 職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個人簡介,研究領域,科研項目,所授課程,學術兼職,著作,論文,能源話題,糧食話題,地區國別話題,
個人簡介
查道炯於2007年9月開始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工作。他的教學和研究集中關注當代中外關係中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課題,包括能源、礦產、糧食、跨境水資源等。在地區/國別關係方面,他更關注中國與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其它國家間的互動,兼顧中國與歐洲、中國與非洲國家在經濟領域的關係發展。他力圖從與國際組織、政府機構、跨國企業的互動中汲取新知,努力為促進不同層面的中外務實交流做貢獻。
他曾經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03-2007)、日本國際大學(1997,1999-2003)、宮崎國際大學(1998-1999)、澳門大學(1995-1997)從事全職教學工作。並在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亞,201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賈拉特南國際研究院(2009, 2011)、香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治學系(2006年)、密西根大學福特公共管理學院(2003、2006年)、中歐大學 (匈牙利,2001)等機構從事短期教學或研究。
他於1986年從安徽大學本科畢業並獲英美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在1989-1995年間,他先後在美國中部華盛頓大學、夏威夷大學Manoa校區以及東西方中心學習,並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1、國際政治經濟學
2、非傳統安全
2、非傳統安全
3、中資企業跨國投資與經營的政治風險管理
科研項目
1、“中資企業在東南亞投資大型工程項目政治風險評估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進出口銀行、商務部研究院、發改委巨觀院對外經濟所等單位同事合作;2012-2014】。
2、“湄公河流域水電建設政治生態學研究”【泰國D基金會項目;多國學者聯合研究,2011-2013】。
3、“中歐能源合作評估”【德國大眾基金會項目,由Darmstadt 科技大學政治學系主持,多國學者聯合研究,2010-2013】。
2、“湄公河流域水電建設政治生態學研究”【泰國D基金會項目;多國學者聯合研究,2011-2013】。
3、“中歐能源合作評估”【德國大眾基金會項目,由Darmstadt 科技大學政治學系主持,多國學者聯合研究,2010-2013】。
所授課程
- 非傳統安全概論 (本科生課程、大類平台課程;二年級上學期)
- 能源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 (碩士研究生課程;研一下學期)
-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碩士生課程、英文;北大-倫敦經濟學院雙碩士項目、北大國際關係碩士課程,研一上學期)
- 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前沿(博士生課程;與學院同事合作)
- 地區與國別研究 (博士生課程;與學院同事合作)
學術兼職
- 北京大學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學術委員 (2009-)
- 北京大學 非洲研究中心 研究員(2011-)
- 清華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 學術委員 (2008-)
-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研究中心 國際發展研究網路 成員 (2013-)
- 中國國際交流協會 第十屆理事會 理事
-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第七屆理事會 理事
-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第九屆理事會 理事
- Asian Politics and Policy 期刊 編輯委會成員 (2010-)
著作
- Managing Regional Energy Vulnerabilities in East Asia: case studies, Routledge, 2012. 主編 + 第一章作者。
- Building a Neighborly Community: post-cold war Chin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 Manchester,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6。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是香港大學胡偉星教授。
- 《中國學者看世界:非傳統安全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分冊主編。
- 《中國石油安全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作者。
-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Dynamics of Paradigm Shifts (Lanham,USA: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0. 主編之一,另兩位主編:香港大學胡偉星教授、奧克蘭大學陳智宏教授。
論文
能源話題
- “北美能源局勢的變化與中國的能源安全“, 史丹主編,《中國能源安全的國際環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1-33頁。
- “非洲石油:美國的新目標”, ”中美關係中的能源問題,” 周琪主編,《美國能源安全政策與美國對外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九章、第十章【第二作者:張鵬】
- “當前世界能源格局下,中國應選擇什麼樣的國際油氣戰略,”《世界石油工業》,2012年第6期,第40-44頁。
- “中國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國際政治課題”,《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第4期。
- “也談中緬管道的戰略意義,“《中國石油報》,2013年8月6日。
- “拓展世界能源市場的新機遇,”《人民日報》,2012年4月10日。
- “尋找海外石油供應安全保障的基石,”《中國石油報》,2012 年2月28日。
- "China's Perspective: The Search for Energy Security" in Crux of Asia: China, India, and the Emerging Global Order, edited by Ashley J. Tellis and Sean Mirski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3), 209-220.
- “China and Iran: Energy and/or Geopolitics,” in Mikkal Herberg, et al., Oil and Gas for Asia: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Asia’s Rising Demand, 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September,2012, pp. 19-28.
- “Energy Security: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March 2012, pp. 28-33.
- “Oiling the Wheels of Foreign Policy? Energy Security and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Shaun Breslin, editor, Handbook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utledge, 2010, pp. 64-75. Co-authored with Professor Shaun Breslin, Warwick University.
- “The joy (and pain) of renewable energy,” China Daily, February 24, 2012
糧食話題
- “觀察中國的海外糧食可獲得性:中美交往史的視角”,《中國國際戰略評論 2011》,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第369-377頁。
- “國際政治研究與中國的糧食安全,”《國際政治研究》,2010年第2期。
- “Food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acific Review, forthcoming in 2013/14. Co-authored with Zhang Hongzhou, RSI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地區國別話題
- “Chinese FDI in Australia, drivers and perceptions," July 2013,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 “Beijing and Manila should navigate around their differenc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pril 20,2013.
- “All Roads to Myanmar”, Washington DC: CSIS, January 2012.